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已病

鎖定
已病,就是已經就是在已經發生疾病之後。
中文名
已病
含    義
已經發生疾病之後
人    物
張仲景
中醫理論
“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

目錄

已病治療措施

既病防變
就是在已經發生疾病之後,察其病因,審其病症,遏其病勢,先安未受邪之地,防微杜漸,避免疾病向不良的方向轉變。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上工治未病,何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根據五行生剋制化之理,推論臟腑相關影響之變,又根據亢則害,承乃制之理,以臟腑剛柔之性,氣血盛表之情,四時節令之順逆。以乘悔之勢,把握陰陽之轉化,制其所勝而侮所不勝。先期制約,早期干預,及時逆轉不良之態勢。以小拔大祛邪而不伐其它,扶正而不戀其邪,權衡虛實之變,順勢而為,先奪其未至,斷敵之要道。挾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則敵之資糧已焚。合舊病而發者,必防其並,則敵之內應即絕。一病而分治之,則用寡可以勝眾,使前後不相救,而勢自衰。數病而合治之,則併力搗其中堅,使離散無所統,而眾悉潰。病方進,則不治其大甚,固守元氣,所以老其師。病方衰則必窮其所之,更益精鋭,所以搗其穴。如此等等,以防其變。
病瘥防復
就是指大病初癒,必慎加調養以防其復發。臨牀多見有勞倦而復者,有過食而復者,有情傷而復者,有暴飲而復者,有酗酒而復者,有暴怒而復者,有房勞而復者等。中醫認為,病邪雖去,必待元氣漸復,而體質方能漸強,疾病方能徹愈,若病方見輕,病勢剛退,急於美味甚或貪色縱慾,每致病勢急轉,病情加重,重蹈舊輒,而更難調治,甚或元氣暴脱而橫 [1] 
中醫理論
“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這是中醫界對真正的中醫高手的要求,中醫學理論認為生命曲線的公式是未病-欲病-已病。已病就是已經發生了疾病,積極防治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如果人們對於什麼是未病、什麼是欲病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則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中醫“未病”一詞由來已久,源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四氣調神論》。所謂“未病”,是指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隨着中醫學的發展,其範圍也有所擴充。含義大致有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即病防變,三是已病早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