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差別閾限法

鎖定
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叫做差別感覺閾限,又叫差別閾限最小可覺差(j.n.d),而利用差別閾限的原理製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就是差別閾限法。差別閾限表示的是差別感受性,一個人能察覺到的差別越小,他的差別感受性就越高。
德國生理學家韋伯(Weber, E.H.)1840年測量了重量的差別閾限,發現差別閾限和原來的刺激強度的比例是一個常數,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差別閾限,I是原來的刺激強度,K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叫做韋伯分數,這個定律就是韋伯定律。不同感覺器官的韋伯分數是不同的,而且,韋伯定律只適用於中等強度刺激的範圍。
中文名
韋伯
外文名
Weber, E.H.
見載刊物
《心理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公佈時間
1999年 [2] 
差別閾限法:是製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種間接方法。費希納提出,差別閾限(△T)造成了最小可覺差(j.n.d),因而j.n.d可以用作單位來測量感覺量的大小 [1]  [1] 
參考資料
  •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2004
  • 2.    差別閾限法  .911查詢[引用日期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