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巫山繁縷

鎖定
巫山繁縷(學名:Stellaria wushanensis),為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科繁縷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廣東、貴州、湖北、雲南、四川、湖南、廣西、浙江、陝西、江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2,5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地和丘陵地,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巫山繁縷
拉丁學名
Stellaria wushan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中央種子目
石竹科
亞    科
繁縷亞科
繁縷族繁縷亞族
繁縷屬
巫山繁縷
分佈區域
中國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
繁縷組
亞    組
繁縷亞組
柄葉系

巫山繁縷形態特徵

巫山繁縷
巫山繁縷(7張)
一年生草本,高10-20釐米。莖疏叢生,基部近匍匐,上部直立,多分枝,無毛。葉片卵狀心臟形至卵形,長2-3.5釐米,寬1.5-2釐米,頂端尖或急尖,基部近心臟形或急狹成長柄狀,常左右不對稱,下面灰綠色,有凸起,兩面均無毛或上面被疏短糙毛,邊緣無毛或具緣毛;葉柄長1-2釐米。 [2] 
聚傘花序具少數花,常1-3朵,頂生或腋生;苞片草質;花梗長2-6釐米,長為花萼的4倍,無毛或被疏柔毛;萼片5,披針形,長5.5-6毫米,具1脈,頂端急尖,邊緣膜質;花瓣5,倒心臟形,長約8毫米,頂端2裂深達花瓣1/3;雄蕊10,有時7-9,短於花瓣;花柱3,線形,有時為2或4;中下部的腋生花為雌花,常無雄蕊,有時缺花瓣和雄蕊,而只有2花柱。
蒴果卵圓形,與宿存萼等長,具3-5種子;種子圓腎形,褐色,具尖瘤狀凸起。花期4-6月,果期6-7月。 [1] 

巫山繁縷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000-2 000 (-2 500) 米山地或丘陵地區。

巫山繁縷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巫山、南川、天全)、陝西(平利)、雲南(富寧、威信、巧家)。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巫山。 [1] 

巫山繁縷本種提示

本種花的構造多變,非常接近孩兒參屬 Pseudostellaria Pax, 但只具鬚根而未發現塊根。花較大,可供觀賞。又與日本中南部特有的 Stellaria diversiflora Maxim. 顯然同出 一源,但該種花部的變化大,在於雄蕊數目而不在於花瓣的大小形狀和閉花現象;外貌和種子紋飾則非常相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