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巨蝮

鎖定
巨蝮是一種響尾蛇亞科(Crotalinae)有頰窩的蝰蛇。主要分佈於亞馬遜河盆地北至哥斯達黎加的森林和灌叢地。在正常情況下,巨蝮的4個亞種長1.8公尺(6呎),但也可能長達3公尺(10呎)。巨蝮卻是帶有致命毒液的危險動物。佔據奈吉爾·馬文哥斯達黎加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一名。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有鱗目
蝰蛇科
蝰蛇屬
蝰蛇種
分佈區域
分佈於亞馬遜河盆地北至哥斯達黎加的森林和灌叢地
中文名
巨蝮
二名法
Lachesis muta

巨蝮簡介

新大陸最長的毒蛇,分佈於亞馬遜河盆地北至哥斯達黎加的森林和灌叢地。在正常情況下,巨蝮的4個亞種長1.8公尺 。這些大蛇身體呈紅褐色到粉紅灰色,與它們的森林地表生境相符,整個背部有x形或鑽石形圖案。雖然不常遇見,巨蝮卻是帶有致命毒液的危險動物。
巨蝮是一種響尾蛇亞科(Crotalinae)有頰窩的蝰蛇。眼睛和鼻孔下方的凹洞用來「聞」獵物(大多是齧齒動物)。巨蝮從獵物頭部開始吞食,但對較大或較危險的獵物是先咬住然後將之放走。在攻擊中,它們的眼睛和頰窩由褶皮保護妥當。
巨蝮(Lachesis muta) 巨蝮(Lachesis muta)
巨蝮可能在一地盤繞數週之久,等著在旅途中伏擊獵物,如落地的樹枝、樹叢或地面路徑。巨蝮是美洲頰窩蝰蛇中唯一產卵的蛇(不直接生下幼蛇),雌蛇在蛇卵孵化前會先在旁待上一段時間。
與巨蝮有關的常見熱帶美洲蝰蛇(蝰蛇科〔Viperidae〕)包括睫蝰蛇(Bothriechis schleglii)、矛頭蛇(洞蛇屬〔Bothrops〕)和豬鼻蝰蛇(Porthidium屬)。

巨蝮形態特徵

體長60~70釐米,頭略呈長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頭背有一深色“∧”形斑,雜有黑斑。頭背具對稱的大鱗片,眼前有頰窩,體背有兩縱行圓斑。
體色變化大,頭體背部由灰褐色而至土紅色,頭部在眼後到口角有黑色帶,其上緣有一黃白色細紋;體背交互排列有黑褐圓斑;腹面灰白到灰黑褐色,有不規則黑點;尾尖黑色。

巨蝮生活習性

巨蝮
巨蝮(12張)
巨蝮是一種響尾蛇亞科(Crotalinae)有頰窩的蝰蛇。眼睛和鼻孔下方的凹洞用來「聞」獵物(大多是齧齒動物)。巨蝮從獵物頭部開始吞食,但對較大或較危險的獵物是先咬住然後將之放走。在這類攻擊中,它們的眼睛和頰窩由褶皮保護妥當。 [1] 
巨蝮可能在一地盤繞數週之久,等著在旅途中伏擊獵物,如落地的樹枝、樹叢或地面路徑。巨蝮是美洲頰窩蝰蛇中唯一產卵的蛇(不直接生下幼蛇),雌蛇在蛇卵孵化前會先在旁待上一段時間。
與巨蝮有關的常見熱帶美洲蝰蛇(蝰蛇科〔Viperidae〕)包括睫蝰蛇(Bothriechis schleglii)、矛頭蛇(洞蛇屬〔Bothrops〕)和豬鼻蝰蛇(Porthidium屬)。

巨蝮生存環境

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及山區,棲息在石堆、草叢、水溝、墳堆、灌木叢及田野中。短尾蝮的洞穴多在向陽的斜坡上,洞口直徑為1.5~4.5釐米,洞深可達1米左右,大多利用蛙、鼠等挖鑽的舊洞。
蛇島的中介蝮多棲息在石縫、草叢及樹枝上,靜止不動,頭部仰起向着天空。當小鳥停落在它附近時,即迅速向小鳥襲擊。常見一棵小樹上有幾條蝮蛇。在一株高約兩米的欒樹上曾見有21條,一棵櫻樹上見有25條。小鳥稀少時,多潛伏於草叢及石縫中。
參考資料
  • 1.    沈猷慧,葉貽雲,鄧學建主編.湖南動物志 爬行綱 Reptilia: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