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巨猿

(人科巨猿屬動物)

鎖定
巨猿是已滅絕的一屬,生存於約100萬~30萬年前的中國印度越南,與幾種人科在時間框及地理位置上相同。 [1] 
巨猿是類似於猩猩的一種生活在地面的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巨猿站立時高達3m,重達500kg。巨猿的形態特徵介於猿類和人類之間,巨猿有着強壯的犬牙和巨大的臼齒,牙齒大小超過現代人牙齒約5倍左右,咬斷一根碗口般粗的竹子就如同我們折斷根牙籤一般輕鬆。 [2] 
拉丁學名
Gigantopithec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靈長目
人科
巨猿屬
3種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簡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猩猩亞科
分佈區域
中國印度越南
中文學名
巨猿
生存年代
約100萬-30萬年前

巨猿形態特徵

勇猛的巨猿能夠用後腿站立,站立後能達到非常高的高度,它咆哮起來震耳欲聾,它是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猿類,巨猿生活在中國樹木叢生的山區。 [3] 
巨猿的圖片
巨猿的圖片(4張)
巨猿是高等化石靈長類中重要的種類,是已發現的現生和化石靈長類中最碩大的一類,它們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其平均重量估計超過200kg,而根據出土的化石記錄顯示,步氏巨猿站立時可高3m,且重達545kg。它們的形態特徵介於猿類和人類之間。據一些科學家研究推斷,巨猿有碩大而粗壯的頭骨,巨大而強壯的軀幹,有比現代人長而粗壯的肢骨,巨猿可能做- -定程度的直立行走。巨猿長有強壯犬牙和巨大的臼齒,並有厚厚的琺琅層,高高的齒冠和矮牙尖。 [4] 

巨猿生態習性

巨猿長有強壯犬牙和巨大的臼齒,並有厚厚的琺琅層、高高的齒冠和矮牙尖,可是它並不吃肉。根據對其牙齒的化學分析,可推測出巨猿是純粹的素食者,最喜歡的食物是竹子,偶爾也吃吃樹葉和果實。據加拿大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約100多萬年前,東南亞(包括中國境內的南方地區)的原始森林中曾生活着一種巨猿。 [5] 

巨猿化石發現

對巨猿的認識是來自於考古學家發現的巨猿的牙齒化石,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巨猿化石地點共八處。在中國境外只有兩處:1967 年在印度北部喜馬恰爾邦的多無帕坦發現一個巨猿下頜骨,地層時代是上新世中期,其年代約在三百萬年前,在越南平嘉一山洞發現一顆可能是巨猿的牙齒化石。中國境內有六處,除湖北建始高坪龍骨洞外,其餘五處都在廣西境內,即大新、柳城、武鳴、巴馬、田東,可以説廣西是巨猿的老家。在柳城發現的巨猿化石是最豐富的,堪稱世界之冠。 [4] 

巨猿研究進展

20世紀50年代,為了尋找這種化石出產的確切地點和了解它們的產狀,解開是巨猿還是巨人之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組織了一個華南洞穴科學考察隊來到廣西,於1955年底起,在裴文中先生的領導下展開了野外考察。他們根據文化、醫藥衞生和商業部門所提供的各地出產“龍骨”、“龍牙”的線索,在廣西的石灰岩岩溶地區探查山洞和從事採集、發掘化石的工作。 [6] 
1956年初,考察隊來到大新縣欖圩鄉正隆村那隆屯北面的牛睡山。牛睡山是一座饅頭形的圓山,四面坡度較大,在距山頂約40m的地方有一個巖洞,因為光線照不到,裏面黑乎乎的,當地人把它稱為黑洞。洞口距地面高約90m,洞內空室較大,堆積物大部分已被老百姓取巖泥時挖走。從殘留下來的部分堆積物來看,洞內堆積物原本有兩層,底上為紫色沙黏土,約厚1.4m,沒有膠結,乾燥後裂為方塊,內含較少的化石。紫色沙黏土之上是一層膠結堅硬的黃色沙土堆積,約厚2m,含化石較多。考察隊曾進行了兩次探查,並作了短期的發掘,找到一些猩猩的牙齒化石,發現了巨猿的一顆下第三臼齒、一顆下第一前臼齒和一顆上臼齒。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找到這種古老動物化石的原產地。這個黑洞也就因此被命名為大新巨猿洞 [6] 
1957年夏季,柳城縣鳳山鄉社衝村農民覃秀懷到該村附近的楞寨山硝巖洞挖巖泥,無意中挖出一個巨猿下頜骨。這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一個巨猿下頜骨。離社衝村僅十里之隔的洛滿圩,有位銀行幹部韋耀社看到了這個下頜骨,覺得它很有科學價值,動員覃秀懷捐獻給國家。這個珍貴的科學標本,經過許多人的輾轉傳遞,於這年年底傳到前來廣西考察的科學家手裏。 [6] 
巨猿與古人類 巨猿與古人類
柳城社衝的這個下頜骨特別粗壯,上面帶有12顆牙齒。代表一個老年雌性個體。這一發現,使科學考察隊喜出望外,激動異常。根據覃秀懷發現巨猿下頜骨的這個線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的野外考察隊跟蹤追擊,很快查訪到了這個巨猿下頜骨的產地——硝巖洞,並在這裏安營紮寨,開始了大規模的發掘工作。 [6] 
隨後,考察隊像候鳥一樣,每年冬天定時來到這裏,經過1957年至1963年的發掘,在原來發現巨猿1號洞的基礎上,又發現了巨猿2號洞,挖掘出了3個巨猿的下頜骨化石和1000多顆零星的巨猿牙齒。 [6] 
這1000多顆巨猿牙齒,至少代表75個巨猿個體,據推測可能有雄性33個,雌性42個。第二個巨猿下頜骨上面有10顆牙齒,是一個青年雄性個體;第三個巨猿下頜骨上有14顆牙齒,是一個老年雄性個體。因此,3個下頜骨中,是兩個老年,一個青年;兩個雄性,一個雌性。 [6] 
這兩個巨猿洞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石器以及用火的痕跡,與人類居住地無關。從而確定了柳城巨猿的地層時代為更新世早期。 [6] 
硝巖洞位於一個孤立山峯西南面的峭壁上,洞口離地面約有90m高。攀登這樣的巖洞不是輕鬆的事,1983年自治區博物館的彭書琳陪同廣西醫學院副院長方中祜教授前往考察,一行14人,能順利到達洞口者,也只有6人,其他人只好站在山腳仰視。據兩個當地老獵人説,“民國”初年(1912年)他們因追獵野獸進過此洞,發現有很好的巖泥,後來就挖掘洞裏的土層熬硝,就把它叫做硝巖洞。由於在這個山洞發現如此豐富的巨猿化石,後來它也被命名為“巨猿洞”。為避免與大新縣的黑洞相重複,而把它稱之為“柳城巨猿洞”,1963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此柳城巨猿洞名揚海內外。 [6] 
1965年在武鳴縣甘圩的步拉利山一溶洞中發現12顆巨猿牙齒,其中有兩顆下第三臼齒。1988年6月彭書琳和謝光茂陪同美國加州大學人類學系的艾丹(DennisA.Etler)博士和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人類學系的石漢(Russell Ciocnon)博士到步拉利山溶洞考察過。 [6] 
1968年和1970年,在湖北建始縣高坪龍骨洞發現了250多顆巨猿牙齒。 [6] 
1973年,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在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公社調查石灰岩洞穴時,於那合村東南的弄莫山一溶洞內採集到一些哺乳動物化石。同年年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廣西野外隊、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有關人員對該洞進行短期發掘,採集到更多的哺乳動物化石,其中有一顆巨猿牙齒化石。這是廣西繼大新、柳城武鳴之後,又一個出土巨猿化石的地點。這顆牙齒是右側下第三臼齒,從咬合面觀察到的情況看,與柳城巨猿有很大不同,牙齒的長度為25.3mm,寬度為19.9mm,粗壯度為501.5。這三個數值不但超過柳城巨猿小型組的相應平均值,也超過柳城巨猿大型組的相應平均值。因而認定這個巨猿可能是雄性個體,代表一類牙齒尺寸較大的巨猿。 [6] 
2002年廣西自然博物館田東縣布兵鄉莫會洞發掘,挖到14顆巨猿牙齒化石。此洞與山腳垂直距離為60m,需修“之”字形盤山路才能上去。 [6] 
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巨猿化石地點共八處。在國外只有兩處:1967年在印度北部喜馬恰爾邦的多無帕坦(Dhok Pathan)發現一個巨猿下頜骨,地層時代是上新世中期,其年代約在三百萬年前;在越南平嘉一山洞發現一顆可能是巨猿的牙齒化石。中國境內有六處,除湖北建始高坪龍骨洞外,其餘五處都在廣西境內,即大新柳城武鳴巴馬、田東各一處,可以説廣西是巨猿的老家。在柳城發現的巨猿化石是最豐富的,堪稱世界之冠。 [6] 

巨猿研究價值

巨猿洞 巨猿洞
巨猿也是很引人注意的個種類。巨猿是在1935年由荷蘭人孔尼華定名的。他在香港的中藥鋪裏購得了大量哺乳動物牙齒化石,其中有一顆巨大的高等靈長類下白齒,他認為代表一個新屬新種,定名為步氏巨猿 [9]  他推測這種巨猿化石產於我國華南,地層時代大概是更新世中期。1954年,原籍西德後入美國籍的魏敦瑞,又根據孔尼華後來購得的另兩顆牙齒(前後共三顆牙齒),認為巨猿具有明顯的人的性質,因而主張把巨猿改稱“巨人”,並提出了人類的巨人起源説。 [7] 
他推論“巨人”可能是人類的祖先,然後體型逐漸變小,經爪哇直立猿人、北京猿人而發展到現代人。後來孔尼華又去南洋一帶中藥鋪裏收集到五顆可能是屬於巨猿的牙齒。1952年他根據先後得到的八顆牙齒髮表論文,放棄他原來的看法,轉而同意巨猿確是巨人,但認為它是人類進化系統上的一個特殊的旁支,而非我們的直系祖先。世界各國的人類學家對巨猿是人還是猿,意見分歧,對巨猿生存的地質時代、分佈地區和演變過程等也一無所知。巨猿從而成了研究人類起源一個重要問題。 [7] 

巨猿中國巨猿的消失

據科學研究分析,這種龐然然大物曾與早期人類共同生活過大約100萬年,直到10萬年前才滅絕了。據科學家研究,再對照現代分類學,這種巨猿應該是西瓦古猿的後代,是亞洲猩猩的近親,屬於猿類,但可能因其身材巨大、體重過高而無法爬樹。專家們根據這個標準,以西瓦古猿的頭骨做模型,再以大猩猩的身體作參照後放大,又考慮到巨猿與亞洲猩猩- -樣,生活在嚴洲熱帶及亞熱帶叢林中,所以採用了亞洲猩猩棕黃而稀疏的體毛來作為巨猿的體毛,就這樣復原出了巨猿的原貌。 [8] 
專家説,別看巨猿的體型巨大,但它是一種脾性温和的動物,因為根據它的大下巴可以看出,它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據説,巨猿們的主食和熊貓一樣,是竹子,偶爾也吃點樹葉、果實等,因為性情温和,不會攻佔其他動物和早期人類。所以説,早期人類也是非常幸運的,與這種龐然大物共同生活,竟然沒有受到威脅。 [8] 
據有關專家分析,像巨猿這種人型的動物食量一般都很大,繁殖期較長,而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較差。本來巨猿的生活就比較辛苦,狹窄的飲食結構使它們的生活時常受到威脅,再加上冰河時期的出現,整個北半球氣候多次劇烈動盪,這樣,巨猿的生存環境就遭到了極大破壞。還有研究者認為,巨猿的身軀越來越大,但是頭蓋骨和人腦的發育卻很遲緩,最後因為不能適應環境而消亡了。 [8] 
參考資料
  • 1.    彭傑編.青少年必讀百科探索叢書 野人未解之謎 彩色圖文版.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15:第154頁
  • 2.    印度XACT出版集團著.小時候我想知道的 瀕危動物·滅絕動物.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第90頁
  • 3.    (英)狄克遜.恐龍時代的故事: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01:106
  • 4.    探索者編委會.探索絕跡物種 探索發現科學館. 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31-33頁
  • 5.    《科普世界》編委會編.十萬個為什麼 消失的物種.赤峯: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第44頁
  • 6.    蔣廷瑜,彭書琳著.文明的曙光 廣西史前考古發掘手記.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2-7頁
  • 7.    馬爾烈,馬崢編著.人類之謎 1.北京:京華出版社,2009:第11頁
  • 8.    李澤國,姜虹娟編著.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第181頁
  • 9.    楊寶成主編. 湖北考古發現與研究[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