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巧藝

鎖定
巧藝,指精巧的技藝,這裏的藝主要指棋琴書畫、建築、騎射等技巧性、技術性的技能
中文名
巧藝
拼    音
qiǎo yì
含    義
技術性的技能
解    釋
巧藝,指精巧的技藝

巧藝釋義

詞目:巧藝
拼音:qiǎo yì
解釋:巧藝,指精巧的技藝,這裏的藝主要指棋琴書畫、建築、騎射等技巧性。技術性的技能。

巧藝世説新語:巧藝

巧藝題解

巧藝,指精巧的技藝,這裏的藝主要指棋琴書畫、建築、騎射等技巧性。技術性的技能。篇內有一些條目是記述一些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的。例如第 2 則記工匠所造樓台之巧,“台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從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有一些條日記述、讚揚畫家、書法家們特出的藝術造詣以及他們對技藝的執著追求,例如第7、11、12、13、14 則所記大畫家顧長康的故事,第3 則所記韋仲將書榜的事。其中一些內容如“頰上益三毛”、“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及評繪畫的“手揮五絃易,目送歸鴻難”等,已經被引伸、凝鍊成為名言而流 傳後世。
(1)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①。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客著葛巾角,低頭拂棋,妙逾於帝②。
【註釋】①“彈棋”句:彈棋是一種賭輸贏的棋類遊戲。相傳起源於西漢,到曹操掌權時,宮女用金釵、玉梳在鏡匣上作彈棋遊戲,其實非始自魏宮內。②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按:彈棋是用手把棋子彈起,魏文帝和客人不用手,所以稱妙。
【譯文】彈棋是從魏代後宮開始出現的,用梳妝的鏡匣來遊戲。魏文帝對這種遊戲特別精通,能用手巾角去彈起棋子,沒有彈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稱能這樣做,文帝就叫他試一試。客人戴着葛巾,就低着頭用葛巾角去撥動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2)陵雲台樓觀精巧,先稱平眾木輕重,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①。台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頹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註釋】①陵雲台:樓台名,在洛陽。樓觀(guàn):樓台。錙銖:指微小的數目。錙和銖都是重量單位,有説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負揭:指秤桿的下垂與翹起;高下。
【譯文】陵雲台樓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稱過所有木材的輕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後才築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樓台雖然高峻,常隨風 搖擺,可是始終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雲台,害怕它情況危險,另外用大木頭支撐着它,樓台隨即就倒塌了。輿論認為是重心偏向一邊的緣故。
(3)
人有相羊祜父墓,後應出受命君①。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後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②。”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
【註釋】
①受命君:指受天之命的君主。按:即迷信的説法認為祖墳有帝王氣。
②三公:晉代的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按:羊祜在晉武帝時任徵南大將軍,死後追贈太傅,屬於三公。
【譯文】
有個會看風水的人看了羊祜父親的墳墓,説後代該出真命天子。羊祜厭惡他的話,就把墳後挖斷,以便破壞墳山的氣脈。看風水的人馬上又去看,説道:“還要出個斷臂的三公。”不久羊祜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手臂,後來果然升到公的官位。
(4)
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着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①。王雲:“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
【註釋】
①連錢:一種花飾,象錢紋。障泥:墊馬鞍的墊子,下垂至馬腹,用來擋泥土。
【譯文】
王武子善於瞭解馬的脾性。他曾經騎馬外出,馬背上蓋着連錢花紋的墊子,碰到前面有條河,馬整天不肯渡過去。王武子説:“這一定是馬捨不得弄壞墊子。”叫人解下墊子,馬就徑直渡過去了。
(5)
陳述為大將軍掾,甚見愛重①。及亡,郭璞往哭之②,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將軍作亂,如其所言。
【註釋】
①陳述:字嗣祖,很有名望,任大將軍王敦的屬官。
②敦璞:精通卜籃之術。初受王導器重,參王導軍事,後在王敦幕府裏任記室參軍。按:郭璞已預知王敦要作亂。
【譯文】
陳述任大將軍王敦的屬官,特別受到王敦的賞識和重視。到他死後,郭璞去哭喪,哭得非常悲痛,竟然哭喊着説:“嗣祖,怎麼知道這不是你有福氣!”不久王敦就作亂,正像郭璞所説的那樣。
(6)
晉明帝解佔冢宅①。聞郭璞為人葬,帝微服往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②?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帝問:“為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問耳。”
【註釋】
①解:會;能夠。
②微服:指改穿平民衣服以隱藏身分。龍角:看風水的人以山勢為龍,山的起伏連綿的脈絡為龍脈。此指墓穴選擇在龍角的位置上。
【譯文】
晉明帝會按風水選擇墳地和宅基地。他聽説郭璞為別人找了一塊墳地,就換上便服去察看,又問墓地主人:“為什麼葬在龍角上?這種葬法將會滅族的!”主人説:“郭璞説過,這是葬在龍耳上,不出三年,就會引來天子。”明帝問:“是引來天子,還是出個天子呢?”主人回答説:“不是出個天子,是能引得天子來問呀。”
(7)
郭景純過江,居於暨陽,墓去水不盈百步,時人以為近水①。景純曰:“將當為陸。”今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②。其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③;壘壘三墳,唯母與昆④。”
【註釋】
①“郭景純”句:郭景純即郭璞,他在西晉末,知天下將亂,便避亂過江,住在暨陽(今江蘇江陰縣境)。又這句所説的“墓”沒有指明是誰的墓,疑有脱字。按《晉書·郭璞傳》説:“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暨陽,去水百步許。”知是郭母墓。從下文看,又可能是指郭璞母親和兩個哥哥的墓。步,古代的長度單位,三百步為一里。
②桑田:指農田。
③“北阜”句:大意是,北山險峻陡峭,大海波濤滾滾。烈烈形容山的高峻險阻;混混同滾滾,形容大水翻騰。
④“壘壘”句:大意是,三座墳墓高高堆起,那就是母親和兩個哥哥。壘壘形容堆積;昆指哥哥。
【譯文】
郭景純到了江南,住在暨陽縣,他母親的墳墓離大江不足百丈,當時有人認為離江太近了。景純説:“那裏就會成為陸地。”現在泥沙已經增高了,離開墳墓幾十裏遠的地方都變成了農田。郭景純有詩為記:“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壘壘三墳,唯母與昆。”
(8)
王丞相令郭璞試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惡。雲:“公有震厄①。”王問:“有可消伏理不②?”郭曰:“命駕西出數里,得一柏樹,截斷如公長,置牀上常寢處,災可消矣。”王從其語。數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稱慶、大將軍雲:“君乃復委罪於樹木!”
【註釋】
①震:響雷。厄:災難。
消伏:消除。
【譯文】
丞相王導叫郭璞試着佔一卦,卦象得出來了,郭璞的心情和臉色都很不好,説:“您有遭雷擊的災難。”王導問:“有沒有辦法可以消除災難?”郭璞説:“坐車往西走幾里地,那裏有一棵柏樹,截下一段和您一樣高的樹幹,放在牀上經常睡的那個位置,災難就可以消除了。”王導照他説的去做。過了幾天,雷電果然把柏木擊得粉碎,子侄們都表示慶賀。大將軍王敦對郭璞説:“您竟然能把罪過推給樹木!”
(9)
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嚐。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①。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②;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隔上住。
【註釋】
①從事、督郵:都是官名,分別是州、郡的屬官。按:這裏是用某地某官代表酒名。
②“青州”句:齊郡的齊,古可用為“臍”,即肚臍。鬲縣的鬲可用為“膈”,即膈膜,是胸腔和腹腔間的膜狀肌肉。
【譯文】
桓温有一位主簿,擅長品酒,有酒總是讓他先品嚐。好酒,他就説是青州從事,不好的酒,他就説是平原督郵。這是因為青州有個齊郡,平原郡有個鬲縣;所謂從事,説明酒力能達到肚臍下,所謂督郵,説明酒力到膈膜上就停住了。
(10)
郗愔信道甚精勤①。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聞於法開有名,往迎之②。既來便脈,雲:“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③。”合一劑湯與之。一服即大下,去數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註釋】
①“郗愔”句:郗愔信奉天師道,這是一種迷信組織,相信喝符水可以治病,無病也可服符。精勤,專一認真。
②於法開:和尚名,以文學着名,兼通醫術。
③君侯:對列侯和尊貴者的尊稱。精進:佛教用語,指專心無雜念而上進不懈怠,這裏指對道教的虔誠。
【譯文】
郗愔信奉天師道非常虔誠。他常常肚子有病,很多醫生都治療不好。聽説於法開有名氣,就去接他來。於法開來了就切脈,切完脈説:“君侯害的病,恰恰是過分虔誠所引起的呀。”就配了一付湯藥給郗愔。一服藥就大瀉,瀉下幾堆像拳頭那麼大的紙團;剖開一看,原來是先前所吃下的符。
(11)
殷中軍妙解經脈,中年都廢①。有常所給使,忽叩頭流血②。浩問其故,雲:“有死事,終不可説。”浩問良久,乃雲:“小人母年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一脈,便有活理。訖就屠戮無恨。”浩感其至性,遂令舁來,為診脈處方③。始服一劑湯,便愈。於是悉焚經方④。
【註釋】
①經脈:中醫所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這裏泛指醫術。
給使:指供使喚的僕人。
③舁(yú):抬。
④經方:醫書。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精通醫術,到中年就全都拋開不研究了。有一個常使喚的僕人,忽然給他磕頭,磕到頭破血流。殷浩問他有什麼事,他説:“有件人命事,不過終究不該説。”追問了很久,這才説道:“小人的母親年紀將近百歲,從生病到現在已經很長時間了,如果承蒙大人診一次脈,就有辦法活下去。事成以後,就算被殺也心甘情願。”殷浩受到他真誠的孝心的感動,就叫他把母親抬來,給他母親診脈開藥方。才服了一付藥,病就好了。從此殷浩把醫書全都燒了。”

巧藝作品簡介

《巧藝·第二十一》選自《世説新語》
《世説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説。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巧藝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説他“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説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説《幽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