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巧恩布拉克羣

鎖定
巧恩布拉克羣,是以羣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張太榮等1977年命名,同年高振家發表。本羣為一套深海碎屑岩,屬於海下扇濁流沉積。厚達 2000m。主要由灰綠色長石砂岩、長石岩屑砂岩、粉砂岩及礫岩、砂礫岩組成,其成熟度低、分選差,巖性穩定而單一,粒級層發育,具不完整的鮑馬序列。分佈於新疆烏什—阿克蘇一帶。
中文名
巧恩布拉克羣
外文名
Qiaoenbulak Gr
地層單位編碼
04-65-0308
地層地質年代
Qn—Z
階代碼
Qb-Z1
地區代碼
5

目錄

巧恩布拉克羣命名

張太榮等1977年命名,同年高振家發表。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烏什縣索格丹塔烏(山)以南的巧恩布拉克。參考剖面位於尤而美那克以南一帶。 [1] 

巧恩布拉克羣沿革

命名的巧恩布拉克組,指地質部十三大隊三中隊張振華等(1957)在烏什縣以南巧恩布拉克(泉水)附近所測的“震旦系”剖面,該剖面原調查者認為系綠色碎屑岩含似冰磧岩,但未加以命名。
張太榮等(1977年)將上述地層命名為巧恩布拉克組;高振家、王務嚴等(1979)進一步研究了層型剖面以東的尤而美那克以南的更完整之代表性(次層型)剖面,將其進一步分為四個組,統稱之為巧恩布拉克羣,時代歸於早震旦世,並認為其中的“似冰磧岩”為冰成沉積。
陸松年等(1990)進一步研究,除同意上述劃分外,提出該冰成巖應屬碎屑流沉積,時代歸於青白口紀

巧恩布拉克羣特徵

巧恩布拉克羣層型

正層型 新疆烏什縣巧恩布拉克剖面。張振華等,1957,柯坪—烏什—阿合奇一帶1∶20萬區測報告。

巧恩布拉克羣構成

本羣為一套深海碎屑岩,屬於海下扇濁流沉積。厚達 2000m。主要由灰綠色長石砂岩、長石岩屑砂岩、粉砂岩及礫岩、砂礫岩組成,其成熟度低、分選差,巖性穩定而單一,粒級層發育,具不完整的鮑馬序列。粗碎屑流發育在該羣中部。按照本羣的巖性和新老順序共劃分為下列四個組(高振家1993)。它們分別代表海下扇不同部位的重力流沉積,分別自上而下被命名為:冬屋組、牧羊灘組、東巧恩布拉克組和西方山組。在牧羊灘組鈣質粉砂岩中曾獲 (774±0.33)Ma的U-Pb法全巖年齡。 [1] 

巧恩布拉克羣分佈

分佈於新疆烏什—阿克蘇一帶。

巧恩布拉克羣備考

本羣的時代尚有歸屬於震旦紀和青白口紀不同的認識。現暫置於青白口紀。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張太榮
年份1:1977
作者2:高振家
年份2:1979
作者3:王務嚴
年份3:197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