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權民歌

鎖定
左權民歌是一種山西省的傳統民歌音樂。晉中地區左權縣的民歌不同於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左權民歌在宋元時期,已經被廣泛傳唱,家家弦誦。左權民歌種類自成體系,“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交相輝映。
中文名
左權民歌
作    者
左權縣人民
類    別
民歌
出版時間
1962年
分佈區域
晉中地區左權縣
包    括
“大腔”、“小調”、“雜曲”

目錄

左權民歌溯源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她東依太行、中條山脈,西南兩側瀕臨黃河,成“表裏山河”之勢,一向是中原門户。特殊的地理形勢,使她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地區,她的歷史源遠而流長。
民歌手石佔明 民歌手石佔明
上古時期,1962年發現的芮城西侯度遺址表明,遠在18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此外,舊石器時代的丁村人遺址、許家窯人遺址、峙峪人遺址等等,在山西境內發現有二百餘處。繼舊石器之後的新石器時代,發現有母系氏族的仰韶文化和父系氏族的龍山文化遺址千處以上。 三代時,古稱“河東”的山西南部,是黃帝和堯、舜、禹建都、活動的地方。相傳黃帝曾先後與蚩尤、炎帝戰於“坂泉之野”,據沈括《夢溪筆談》,坂泉在今山西省鹽城附近,錢穆《國史大綱》亦採此説。“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的傳説,也流傳甚廣,文明的薪火一直在這裏延綿着。
悠遠的歷史,積澱出豐厚的文化,作為民間藝術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為大觀。山西被譽為“民歌的海洋”,據統計,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餘首。
山西民歌歷史悠久。堯天舜日之下就有見於文字的,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南風之燻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南風歌》)。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所收集的《魏風》、《唐風》共十九篇,大部分產生於山西,其中的《伐檀》、《碩鼠》、《綢繆》諸篇,至今仍然膾炙人口,顯示出相當的成就。
山西民歌地方特色鮮明,藝術風格迥異。山西一百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各地民歌也各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大致上,可以分為晉南、晉東南、晉北和晉中四個音樂色彩區。晉東南壺關、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民歌,調式古樸;晉北河曲、保德、偏關的民歌,音調高亢,音行跳躍性大,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遼闊、雄渾之感,以憨直、潑辣、樸素的抒情見長;晉南的民歌時代氣息濃郁,感情熱烈;晉中祁縣、太谷,壽陽、太原地區的民歌,則靈活自由、富於變化。

左權民歌特點介紹

晉中地區左權縣的民歌不同於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如此巨大差異的存在,要從其地理環境、歷史淵源和人民生活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左權民歌 左權民歌 [1]
左權縣位於山西省東部邊緣,太行山脊中段,清漳河貫穿南北,屬典型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她雄踞太行屋脊,東俯河北平原,西窺三晉大地,地處晉、冀、豫三省之交,是交通往來的要道,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境內羣山嵯峨,溝壑縱橫,奇峯竟秀,泉流眾多,有“許由洗耳”之幽隱,“五指勝蹟”之神奇,“千畝靈泉”之邃險,“箕山積雪”之清涼,“遼陽八景”優美怡人,名勝古蹟所在多有。 左權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現今發現的城北文化層和黃龍洞文化層,均發現新石器時代遺物。另據《禮·月令》、《史記·楚世家》、《漢書·五行志》、《遼州志》等史料所載,上古五帝顓頊之子祝融封於轑陽,這是上古時的左權縣。經過歲月的滄桑變化,供奉遠祖祝融的祝融祠仍然保留了遺址(今城北火神廟),可以想象,注重祭祀活動的古人,曾經如何反覆吟唱,祈禱祖先賜予他們光明和幸福。這恐怕是左權縣早期民歌的萌芽階段。
此後的建制歸屬上,唐堯屬冀,虞舜屬並,夏屬冀,春秋屬晉,戰國先屬韓後屬趙,秦、西漢時屬上黨郡,東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始立轑河縣,屬樂平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朝代更迭,戰亂頻仍,縣制也每多撤併。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民歌流傳不廣,又兼地處太行中腹,道路迂迴,舟車難至,所以這段時期左權民歌受外界影響較小,發展也較為緩慢。
自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恢復縣制,改名遼山縣開始,到元代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的近八百年裏,遼山縣縣制一直延續下來。政治的相對穩定,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民歌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土壤。獨特的風格開始形成,民歌種類也自成體系,“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交相輝映。
左權民歌在宋元時期,已經被廣泛傳唱,家家弦誦了。事實上,從現在左權民歌“大腔”的曲牌結構中,仍然可以找到宋代“唱賺”、元代“散套”的痕跡。這段時期,是左權民歌的成型,盛行階段。
比及明清,民歌更是貼近生活,已經成為人們抒發懷抱、寄託情感所不可或缺的表達方式。《武軍山詩抄》、《遼陽痴士詩抄》等文集,和流傳至今的《繡荷包》、《鬧五更》、《禁洋煙》等歌詞中,都不難找到歷史的印記。電視連續劇《雍正皇帝》中的那個小太監,就曾不止一次地唱起《繡荷包》。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進駐麻田。大批黨的文化工作者和民間藝人一起,發掘整理提高民間藝術,古老的左權民歌又煥發了青春。當時的新民歌如:《彭總和咱同勞動》、《擁護八路軍》、《參軍歌》、《全民動員支前忙》、《將革命進行到底》等等,有力地宣傳了團結抗日的時代主題。這個七、八萬人口的小縣,先後有一萬多名青年參軍,平均每年供給軍糧150餘萬公斤,左權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42年5月,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在反“掃蕩”戰鬥中於十字嶺壯烈犧牲,為紀念這顆隕落的將星,是年9月,遼縣易名為左權縣。

左權民歌傳承

建國後的五十多年,是左權民歌由俗到雅俗共賞,由本土到全國的飛躍階段。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左權民歌的發掘、整理工作,各地文化工作者紛紛前來採風。基層歌手得到培養,民歌的演唱技藝更加成熟,藝術理論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新時代的推動下,左權民歌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正孕育着新的生機,不斷散發出她獨特的魅力。民歌表演在諸大賽中屢獲殊榮,《築路哥哥》、《開花調》曾榮獲兩屆全國羣星獎金獎,而且蜚聲海外。
左權民歌發展至今,有“萬首民歌千齣戲”之稱,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也是異常豐富。從曲調上説,有“大腔”、“雜曲”、“小調”三種形式。
左權小花戲 左權小花戲
宋人張仲尹有詩: 遼陽城
顓頊分封不計年,山河俯仰景依然。
聖朝文教今沾被,弦誦家家禮樂全。

左權民歌大腔

屬套曲類民歌。其曲調典雅,結構嚴謹,形式完整,跳躍性大,虛詞拖腔較多。由序曲(“蒜圪瘩)、正曲(“劈破玉”)、尾聲(“打岔”)三部分組成,序曲和尾聲固定不變,正曲部分則可以由唱者隨意發揮,加以增減。大腔的唱詞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唱法獨特,難度較大。如《奇怪》、《大小姐下繡樓》等。

左權民歌雜曲

又稱山歌,是隨着勞動節奏,在山間、田野隨時可唱的一種短歌。雜曲的格律相對自由,曲譜單一,適於即興編唱,別具地方風格。內容有倒秧歌、醜秧歌、牧童歌、打夯歌等,比如下面這首《呆笨呆》:
高高山上一隻雞,嘡啷啷飛在廟檐底。
有心給你唱兩句,嘴又幹來肚又飢(那麼咳)。

左權民歌小調

左權民歌的主體部分,是民歌曲調的俗稱,適合人們在從事較輕鬆勞作時哼唱。小調的曲調簡短,易學易唱,並且可以自行填改歌詞,唱詞內容極其豐富。
如反映日常生活的: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雙胳丁跪在石頭上呀,小親圪呆。
小手手紅來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辮甩呀,小親圪呆。
小親親來小愛愛,把你的好臉扭過來呀,小親圪呆,
你説扭過就扭過,好臉要配好小夥呀,小親圪呆。
(《洗衣裳》)
歌唱歷史人物的:
道光登基沒幾年呀,西洋鬼子入中原。為了侵佔中國地,害咱黎民吃洋煙。
黎民百姓吃洋煙呀,賣兒賣女賣房產。渾身上下都賣盡,一把骨頭不安然。
……
兩廣總督林大人呀,三令五申把煙禁。查住洋煙幾萬箱,一火燒個乾乾淨。
黎民百姓笑盈盈呀,這事辦哩真稱心。燒了毒品救百姓,看你洋鬼再虛精。
(《禁洋煙》)
反映愛情的: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
榆樹來你就開花,圪枝來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呆。
鍋兒來你就開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格呀呀呆。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
金針針你就開花,六瓣瓣你就黃,盼望和哥哥結成雙呀,啊格呀呀呆。
(《桃花紅 杏花白》)
反映人民革命鬥爭的:
左權將軍家住湖南醴陵縣,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老鄉們,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
左權將軍犧牲為的是老百姓,咱們遼縣老百姓為他報仇恨。
老鄉們,咱們遼縣老百姓為他報仇恨。

左權民歌開花調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從小調中派生出了一種獨特的形式——“開花調”。上句常“XX開花”為起興,下句點題,曲式結構上下句平行對稱,曲調短小,旋律明快,長於抒情,內容多以反映愛情為主。熟練的民間藝人可以“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左權開花調”自樹一幟,是左權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在“開花調”中,不僅植物可以開花,其他東西也可以開花,石頭、笤帚、門搭搭(門搭扣)、窗簾、玻璃……總之,一切用來作比喻的東西都可以開花。而這樣的“開花”又與下句的主題有着內在的聯繫,比如:
山藥蛋開花結疙瘩,圪蛋親是俺心肝瓣。
半碗豆子半碗米,端起了飯碗就想起了你。
……
玻璃開花裏外明,遠遠就照見俺圪蛋親。
俺和哥哥有交情,父母阻攔俺不能成親。
左權開花調 左權開花調
但願俺變成比翼鳥,自由飛翔在天空中。變一對蝴蝶花間舞,時時不離俺圪蛋親。
(《苦相思》)
窗簾開花呀簾朝外,實心留你在你不在。
槐花樹開花結槐花,街上碰見你沒説話。
花椒樹開花一溜麻,想和你説句知心話。
……
豆角開花呀彎回來,不想走了你返回來。
(《不想走了你返回來》)
櫻桃好吃樹難栽,有那些心思口難開。
山丹丹開花背窪窪開,有了心思慢慢來。
青石板開花光溜溜,俺要比你沒一頭。
谷地裏帶高粱不一般高,人裏頭挑人就數你好!
沙地裏栽葱扎不下根,因為俺家窮不敢吭。
煙鍋鍋點燈一點點明,小酒盅量米不嫌你窮。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左權民歌的歌詞對“賦比興”手法的運用非常精煉。不僅如此,誇張、諧音、雙關、疊字等手段以及方言虛詞的合理運用,使民歌的表現力進一步增強。而且大部分歌詞是即興創作的,隨編隨唱,不用專門學習,一聽就會,因此流傳極廣。
每年的元宵佳節,是民歌藝人大展身手的時候。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户户門前都燃起了紅紅旺旺的“社火”,大家在“社頭”的前導下,敲鑼打鼓,手提燈籠結隊而行。怎麼樣?一塊去觀燈吧?!如果想觀看他們的精彩演出,除了去固定的場所外,還可以在自家門前放幾串鞭炮攔住他們的隊伍。看着那些身着戲裝,手舞彩扇,口唱民歌,扭着“小花戲”的男童女童們,您的心情是否也會變得年輕?説不定,他們還會即興發揮,唱上一段您的“光輝”事蹟呢!
其實,要聽民歌又何必等到正月十五呢?正如清人王顯名的詩《春晴觀田》中所描繪的:
一夜雨聲聒枕頭,天明潤澤遍郊丘。
桃紅柳綠煙村裏,帶喊夾歌鞭懶牛。
民歌,已經成為左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她深深紮根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融化在人們勤勞善良的情懷裏,再也拔不出,分不開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