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景伊

鎖定
左景伊,左宗棠曾孫,湖南湘陰人,(1918年5月-2006年8月)。出生於長沙,是我國腐蝕與防護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曾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研究所開放實驗室(院外)學術委員;曾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化工防腐蝕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全國防腐蝕工程標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瀋陽市政協委員、蘭州市政協委員。
中文名
左景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長沙
出生日期
1918年5月
逝世日期
2006年8月
畢業院校
重慶兵工專門學校

左景伊個人履歷

1936年,左景伊從湖南長沙明德中學畢業,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化學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被迫南遷,左景伊隨學校先後轉入長沙臨時大學(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組成)和湖南大學就讀。1938年長沙臨時大學南遷至昆明,成立西南聯大,左景伊先生未去昆明,轉而考入重慶兵工專門學校大學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前身)應用化學系,準備以自己的學識報效國家。
1941年兵工大學畢業後,被分派到滬州景民政府二十三兵工廠任硫酸車間技術員,加入了抗日戰爭的行列。1944年,考取國民政府兵工署公費留美學習資格,先後赴美國 Chemical warfare school學習和Edgewood Arsenal等工廠實習,1946年學成歸國。
新中國成立後,左景伊先生於1950年來到北京,先後在中央工業部化工局、北京化工綜合試驗所、瀋陽化工研究院、蘭州化工機械研究所、蘭州化工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學院等單位工作。

左景伊研究成果

新中國成立之初,腐蝕與防護學科領域與其它許多學科一樣,在國內尚是一片空白,率先開墾了這塊處女地。1953年,我國第一部有關腐蝕的專著《耐腐蝕的化工材料》,首次把腐蝕與防護科學系統地介紹到國內。1954年,在瀋陽化工規究院創建並主持了國內第一個腐蝕研究室,率先將國外先進的防腐蝕科學技術和材料引進到國內。1956年,在《人民日報》上著文,提出開展防腐蝕工作的重要性。1958年,又寫出我國第一部腐蝕科普讀物《金屬的疾病》對宣傳防腐蝕工作的重要性和在我國建立防腐蝕科學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由於傑出貢獻,受邀參加了1958年7月至8月在北京召開的“民主黨派中央擴大會議”,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的接見。1982年,再次編寫出我國第一部《腐蝕數據手冊》,受到生產、設計和研究部門的廣泛歡迎,該手冊由於巨大的工程貢獻,已被收入《中國優秀科技圖書要覽》。
裂縫腐蝕機理是應力腐蝕研究中的一個複雜而關鍵的難題,不少國內外學者提出許多推測和見解,但在如此細微的裂縫中,溶液的各種化學和電化學狀態是如何變化的,幾乎無法測出。左景伊先生面對這個世界性難題,不畏艱難,勇闖禁區,經過反覆試驗、刻苦鑽研,巧妙設計出裂縫模擬試驗裝置,正確無誤地測出裂縫內各種物性參數,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提出了“環境破裂三階段理論”,把應力腐蝕的研究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同時,負責的“應力腐蝕破裂機理及防止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分別於1988年5月和1993年6月獲得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

左景伊社會評價

胸懷祖國,憑着一絲不苟、勇往直前的頑強拼搏精神,勇攀一個又一個高峯,在腐蝕與防護領域碩果累累。在應力腐蝕破裂理論、防腐蝕技術及緩蝕劑研究等方面成績卓著,發表論文90餘篇,出版論著多部,其中關於應力腐蝕破裂理論的科研成果及論文受到待業專家的高度評價,其中國際著名腐蝕權威、比利時教授pourbaix曾給予極高的評價,為我國腐蝕與防護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2001年,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成立50週年,對28名社員進行單項表彰,與王選、鄒承魯、張光鬥等著名科學家一起獲得榮譽證書。
對科學事業有着執着的追求和忘我的精神,時常對身邊的同事説:“努力是向科學進軍的唯一保證”。所取得的每一項科研成果,都是這種精神的鮮明寫照。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不僅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還具有敏鋭的洞察力,使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迎刃而解為人耿直,治學嚴謹,在學術研究中直言不諱,在科學麪前的這種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執着精神時刻感染着周圍的同事和學生,值得所有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學習。
家風嚴謹,博學多才,在文史方面亦有很深造詣。曾祖父是清代名將 [1]  左宗棠,曾為保衞大西北、收復新疆對祖國做出了傑出貢獻。青年時代,酷愛文學,後來走上自然科學研究的道路,在繁忙之餘還時常收集文史資料,撰寫了多篇關於其曾祖父的文章,特別是《左宗棠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歷史上閃光——記王震同志談左宗棠》(光明日報,1982年)和《左宗棠傳》,在國內史學界受到廣泛好評。
2006年8月22日因病逝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