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城

(曹州治所·左城)

鎖定
左城,因位於濟水之左(陰)得名,在今山東省曹縣西北六十里。北周、北魏、隋、唐、宋、金時期西兗州、濟陰郡、曹州、興仁府、濟陰縣皆治左城。
左城有定陶恭王陵,東北五里有山名左山(左崗),左山一説為左丘明之墓,一説為慎到之墓。 [1] 
中文名
左城
位    置
山東省曹縣
地    位
濟陰、曹州治所
名勝古蹟
左山寺、左丘明墓

目錄

左城歷史沿革

左城變遷

西兗州治左城 西兗州治左城
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國一分為五,於梁國故都定陶城置濟陰國,後改濟陰郡。《漢書·地理志》濟陰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別為濟陰國。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禹貢》菏澤在定陶東。屬兗州。户二十九萬二十五,口百三十八萬六千二百七十八。縣九:定陶,故曹國,周武王弟叔振鐸所封。《禹貢》陶丘在西南。陶丘亭。冤句。莽改定陶曰濟平,冤句縣曰濟平亭。呂都,莽曰祈都。葭密,成陽,有堯冢靈台。《禹貢》雷澤在西北。鄄城,莽曰鄄良。句陽,秺,莽曰萬歲。乘氏。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過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 [2] 
北魏孝昌三年(527),於濟陰郡定陶縣設西兗州,西兗州與濟陰郡旋徙治左城。
濟陰郡治左城 濟陰郡治左城
北周宣政元年(578),西兗州改為曹州,濟陰郡與曹州同治左城(今定陶西南)。《魏書·地形志》載: “西兗州,濟陰郡,領縣四:定陶、離狐、冤句、乘氏。”仍治定陶,後遷左城。 [3] 
隋開皇六年(586),析定陶縣置濟陰縣,為濟陰郡附郭,與曹州同治左城(今曹縣西北)。《隋書·地理志》:“濟陰郡,統縣九:濟陰縣、外黃、濟陽、成武、冤句、乘氏、定陶、單父、金鄉。
興仁府治左城 興仁府治左城
唐武德四年(621)改為曹州。天寶元年(742),改曹州為濟陰郡,仍治濟陰。乾元元年(758)復為曹州。《舊唐書·地理志》:隋濟陰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為曹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曹州為濟陰郡,領縣六:濟陰、冤句、乘氏、南華、成武、考城。仍治濟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曹州。 [4]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升曹州為興仁府,仍治左城。《宋史·地理志》載:興仁府,輔濟陰郡,彰信軍節度。本曹州。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 改賜軍額曰興仁。崇寧元年(1102年),升曹州為興仁府,復還舊節。領縣四:濟陰、宛亭(元祐元年,改冤句為宛亭)、乘氏、南華。”屬京東西路,治所仍為左城。 [5] 
金天會八年(1130年)復為曹州,屬山東西路。大定八年(1168),河決,曹州及濟陰縣治左城毀圮,州、縣北遷四十里,治於北魏時乘氏故址(今菏澤城區)。

左城記載

左城 左城
《曹州府志》載:“左山南有舊州治”。《讀史方輿紀要》載:左“岡西南去濟陰城五里”。唐《傳異記》雲:“濟陰郡東北六里左山,有龍興古寺。” [6] 
《兗州府·曹縣》載:濟陰城縣西北六十里。本定陶縣地。或曰:漢濟陰郡亦治此,世謂之左城,以在左山南也。哀帝葬其父定陶恭王,並置陵邑,因謂之葬城。後魏謂之孝昌城。魏收《志》:孝昌二年,置西兗州,治定陶,尋徙左城。興和二年,僑置沛郡,治孝昌城,領考城、己氏、新安三縣,孝昌亦即左城矣。後齊郡廢。隋改置濟陰縣,為曹州治。唐因之。《通典》:漢濟陰郡治即今縣治。誤也。自隋以後,州郡始皆治此。城西去黃河十里,金大定二十八年,圮於水。
據考,左城,在今曹縣西北五十里堤上範村一帶,唐宋為曹州州治;宋崇寧間升興仁府;金複名曹州。該城毀於1166年河患,曹州治北移至五十里乘氏縣,即今菏澤城區。

左城名勝古蹟

左城左山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濟陰》謂:“左崗在濟陰縣東北五里,岡阜連屬,林木交映,以近左城,故以名焉。”
春秋左氏 春秋左氏
明錢達道(曹縣知縣)《登左山記》雲:“考之邑乘,春秋左太史瘞骨此山,故以山屬之左。左山者,緣左史而得名也。”
宋陳師道《披雲樓記》雲:古陶西南有山,州人所謂南魯太史慎到之墓,慎到墓今名左山。
《山東通志·山川志》雲:“曹縣左山在縣東二十里,即左城也,又名左崗,左丘明父墓在焉。”《讀史方輿紀要》載:左山在曹縣西北六十里;
《曹州府·山川志》雲:“左城在曹縣西北六十里,相傳為左丘明父墓。”《曹州志·輿地志》雲:“左山在州南五十里,山南有舊州治。”《曹州府·古蹟志》雲:“魯太史左公墓在左山,丘明父墓也。” [7] 
《曹縣誌》載:興華禪院在左山,又名左山寺。《曹南文獻錄。左山考》:“州北數里,相屬六國魏王墓地”;“有岡自東北而西南隱”,“其後,州名曰左城,墓曰左山,岡曰左岡”。 [8] 
據考,左山在今菏澤市定陶區西南14公里力本屯寺西韓、寺東韓、範衚衕村一帶。

左城左山寺

定陶左山寺 定陶左山寺
左山寺位於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南300米處。遺址呈堌堆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00米,高3米。採集標本有盆、罐等陶器殘片,文飾為粗細繩紋,陶質為夾砂和泥砂兩大類,文化性質和年代初定為商周、春秋、戰國至漢代。明清時期曾建有寺院。
據《山東通志》載:“山南即舊州治(左城),崗阜連屬,林木交映。”當年寺院高大宏偉,古樹參天,林木成蔭,風景宜人。春秋左丘明父葬於左山。後人有“前賢磊落在春秋,爽氣葱蘢曜帝邱。太史已隨山木古,殘陽猶照左山頭”的詩句。“左崗林樾”成為定陶古八景之一。1982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
  • 1.    左山寺  .定陶縣情網.2015-1-12[引用日期2017-11-13]
  • 2.    《漢書·地理志》濟陰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別為濟陰國。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禹貢》菏澤在定陶東。屬兗州。户二十九萬二十五,口百三十八萬六千二百七十八。縣九:定陶,故曹國,周武王弟叔振鐸所封。《禹貢》陶丘在西南。陶丘亭。冤句。莽改定陶曰濟平,冤句縣曰濟平亭。呂都,莽曰祈都。葭密,成陽,有堯冢靈台。《禹貢》雷澤在西北。鄄城,莽曰鄄良。句陽,秺,莽曰萬歲。乘氏。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過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
  • 3.    《魏書·地形志》載: “西兗州,濟陰郡,領縣四:定陶、離狐、冤句、乘氏。”仍治定陶,後遷左城(定陶西南)。
  • 4.    《舊唐書·地理志》:隋濟陰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為曹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曹州為濟陰郡,領縣六:濟陰、冤句、乘氏、南華、成武、考城。仍治濟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曹州。
  • 5.    《宋史·地理志》載:興仁府,輔,濟陰郡,彰信軍節度。本曹州。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 改賜軍額曰興仁。崇寧元年(1102年),升曹州為興仁府,復還舊節。領縣四:濟陰、宛亭(元祐元年,改冤句為宛亭)、乘氏、南華。”屬京東西路,治所仍為左城。
  • 6.    《曹州府志》載:“左山南有舊州治”。《讀史方輿紀要》載:左“岡西南去濟陰城五里”。唐《傳異記》雲:“濟陰郡東北六里左山,有龍興古寺。”
  • 7.    《曹州府志山川志》雲:“左城在曹縣西北六十里,相傳為左丘明父墓。”《曹州志·輿地志》雲:“左山在州南五十里,山南有舊州治。”《古蹟志》雲:“魯太史左公墓在左山,丘明父墓也。”
  • 8.    《曹南文獻錄。左山考》:“州北數里,相屬六國魏王墓地”;“有岡自東北而西南隱”,“其後,州名曰左城,墓曰左山,岡曰左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