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和滇黔桂邊游擊區

鎖定
左右革命根據地位於廣西西南部邊界。它包括左江、右江和紅水河流域的百色、恩陽(今屬田陽縣)、奉議(今屬田陽縣)、恩隆(今田東縣)、思林(今屬田東縣)、果德(今屬平果縣)、隆安、向都(今屬天等縣)、東蘭、鳳山、凌雲、都安、那地(今屬天峨縣和南丹縣)、鎮結(今屬天等縣)、龍州、上金(今屬龍州縣)、憑祥、寧明、崇善(今屬崇左縣)、左縣(今屬崇左縣)、雷平(今屬大新縣)、龍茗(今屬天等縣)、養利(今屬大新縣)、思樂(今屬寧明縣)、明江(今屬寧明縣)等縣和那馬(今屬馬山縣)、隆山(今屬馬山縣)、天保(今屬德保縣)、萬承(今屬大新縣)、河池等縣部分地區。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50萬。其中壯族人口占85%左右,漢族佔10%,瑤族佔4%,還有苗、仡佬、毛南、彝等族。境內多是貧瘠的大石山區和丘陵山區,峯巒起伏,交通閉塞 [1] 
中文名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和滇黔桂邊游擊區
面    積
約 50000 km²
人口數量
約 150 萬
地理位置
廣西西南部邊界
歷史沿革
1921年6月,壯族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羣在他的家鄉東蘭縣武篆,開始發動農民運動,組織了改造東蘭同志會,號召羣眾“打破不平,救家鄉,救廣西,救中國”,“實現社會革命”,舉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1925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廣西建立黨組織,1926年8月成立了右江地區恩(隆)奉(議)特別支部,成為右江地區革命運動的領導核心,農民運動更加迅猛發展。到1926年下半年,在東蘭、百色、奉議、恩隆、思林、思林、果德、鳳山等地,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和自衞軍,打土豪,分田地,消滅地主武裝,使右江地區出現了轟轟烈烈的的農村大革命局面。1928年6月,在各地黨組織逐步恢復的基礎上,在貴縣召開了中共廣西特委擴大會議,中共中央代表惲代英參加了大會。後成立了中共廣西省委。此後,在廣西省委(1929年又改為中共廣西特委)領導下,左右江地區的革命鬥爭有了新的起色,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奠定了基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