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

(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是 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靜峯。 [1-2] 
書    名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
作    者
王靜峯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
ISBN
9787111611844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內容簡介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課程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之一。本書依據國家現行標準,參考了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建議的“工程結構抗震設計”課程要求和國家專業認證(評估)要求,結合作者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吸收了國內外工程結構抗震的*新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地震工程基礎知識,場地、地基和基礎抗震,抗震設防與抗震概念設計,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計,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廠房抗震設計,橋樑結構抗震設計,地下建築抗震設計,隔振和消能設計,抗震防災的高新技術應用。每章均附本章提要、小結和習題,便於讀者掌握運用。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地震工程基礎知識
本章提要
1.1 概述
1.2 地震基礎知識
1.3 地震活動與地震分佈
1.4 地震動
1.5 地震震害
1.6 地震預警與救援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2章 場地、地基和基礎抗震
本章提要
2.1 概述
2.2 工程地質條件對震害的影響
2.3 場地對震害的影響
2.4 地基基礎抗震驗算
2.5 地基液化對震害的影響
2.6 樁基抗震設計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3章 抗震設防與抗震概念設計
本章提要
3.1 工程結構抗震設防
3.2 工程結構抗震理論的演變
3.3 工程結構抗震概念設計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4章 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
本章提要
4.1 概述
4.2 單質點彈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
4.3 多質點彈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
4.4 豎向地震作用
4.5 結構平扭耦合地震反應與雙向水平地震影響
4.6 結構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4.7 結構抗震驗算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5章 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
本章提要
5.1 概述
5.2 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分析
5.3 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設計要求
5.4 多層及高層框架結構的抗震計算要點
5.5 多層及高層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5.6 多層及高層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
5.7 多層及高層框架一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
5.8 多層及高層框架結構抗震設計實例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6章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本章提要
6.1 概述
6.2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的震害分析
6.3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的結構體系和抗震防線
6.4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要求
6.5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計算要點
6.6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
6。7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計算實例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7章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計
本章提要
7.1 概述
7.2 多層砌體房屋的震害分析
7.3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設計要求
7.4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計算要點
7.5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
7.6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計算實例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8章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廠房抗震設計
本章提要
8.1 概述
8.2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廠房震害分析
8.3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廠房的抗震設計要求
8.4 單層廠房的抗震計算要點
8.5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廠房的抗震構造措施
8.6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廠房計算實例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9章 橋樑結構抗震設計
本章提要
9.1 概述
9.2 橋樑震害分析
9.3 橋樑抗震設防原則與設防標準
9.4 橋樑地震作用計算要點
9.5 橋樑抗震設計
9.6 橋樑結構抗震措施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10章 地下建築抗震設計
本章提要
10.1 概述
10.2 地下建築震害分析
10.3 地下建築抗震設計原則
10.4 地下建築抗震設計計算方法
10.5 地下建築抗震構造措施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11章 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本章提要
11.1 概述
11.2 隔震設計
11.3 消能減震設計
11.4 被動控制減震設計
11.5 主動控制設計
11.6 可恢復功能結構
本章知識點
習題
第12章 抗震防災的高新技術應用
本章提要
12.1 概述
12.2 計算機仿真技術
12.3 現代結構試驗技術
12.4 結構監測與預警技術
12.5 虛擬現實(VR)技術
本章知識點
習題
參考文獻 [2]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作者簡介

王靜峯教授,博士生導師,男,1976年9月生,中共黨員,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副院長。1999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專業,後獲得合肥工業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博士學位。2005-2007年清華大學博士後工作。先後訪學過澳大利亞WSU、美國UIUC、IIT等大學。
現主要從事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研究生教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先進鋼結構技術、建築工業化等。目前已培養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32人,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其中SCI收錄42篇,EI收錄85篇;獲得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32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及參編教材8部(其中規劃教材2部);主(參)編國家、行業和省部級標準(圖集)16部;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行業協會科技獎勵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擔任國際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建築鋼結構進展”編委、安徽省土木建築協會鋼結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社會兼職,入選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和首批黃山青年學者。主持和省部級等重大科研項目近12項。現任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評價專家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