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州城鎮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轄鎮)

鎖定
州城鎮,隸屬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地處賓川縣中部,東鄰喬甸鎮,南接祥雲縣祥城鎮,西與賓居鎮毗鄰,北與金牛鎮接壤, [2]  行政區域面積200.92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州城鎮户籍人口為50290人。 [4] 
弘治七年(1494年),置賓川州。1999年12月,撤鄉建州城鎮。2010年12月,賓居華僑農場併入州城鎮,設立州城華僑社區。 [2]  截至2021年10月,州城鎮設1個社區、8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州城街南門11號附1號。 [2] 
2020年,州城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48468萬元,工業總產值達67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600元,財政總收入達1196.49萬元。 [6] 
中文名
州城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
地理位置
賓川縣中部
面    積
200.92 km² [1] 
下轄地區
1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州城街南門11號附1號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1600
車牌代碼
雲L
人    口
5029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州城鎮歷史沿革

弘治七年(1494年),置賓川州。
清沿襲明制。
民國二年(1913年),州改縣。
1950年1月1日,成立賓川縣。
1956年7月,州城改鎮,後稱鄉、區、公社等。
1984年,定為全縣11區之一。
1988年1月,撤區改州城鄉。
1999年12月,撤鄉建州城鎮。
2010年12月,賓居華僑農場併入州城鎮,設立州城華僑社區。 [2] 

州城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州城鎮設1個社區、8個行政村:華僑社區、州城、白莊、周官、蹇街、前所、老趙、龍邑、山崗;下設172個村民小組。有63個自然村。 [2] 
截至2021年10月,州城鎮設1個社區、8個行政村:華僑社區、州城村、龍邑村、老趙村、前所村、蹇街村、周官村、白莊村、山崗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州城街南門11號附1號。 [2] 

州城鎮地理環境

州城鎮位置境域

州城鎮地處賓川縣中部,東鄰喬甸鎮,南接祥雲縣祥城鎮,西與賓居鎮毗鄰,北與金牛鎮接壤, [2]  行政區域面積200.92平方千米。 [4] 

州城鎮地形地貌

州城鎮地處雲南西部、雲嶺橫斷山脈東緣,金沙江南岸雲貴高原西南部,東有鍾英山、南有帽山、西有筆架山,中為平壩。主要山脈有老尖山、石缸井山脈。境內最高峯位於州城鎮與祥雲縣交界處的帽山,海拔2800米;最低點位於州城街,海拔1500米。 [2] 

州城鎮氣候

州城鎮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乾旱少雨。多年平均氣温18.4℃,無霜期年平均29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38小時,年均降水量560毫米。 [2] 

州城鎮水文

州城鎮境內河流屬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鐵城河、響水河、賓居河,匯入納溪河,均為季節河。 [2] 

州城鎮自然災害

州城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 [2] 

州城鎮自然資源

州城鎮境內已探明礦藏主要有煤、磚瓦用頁岩和銅鋁礦等。其中,煤儲量700萬噸,年開採量39萬噸;磚瓦用頁岩儲量300萬噸,年開採量7萬噸。 [2] 
2011年,州城鎮有耕地面積4.67萬畝。 [2] 

州城鎮人口

2011年末,州城鎮總人口49233人。另有流動人口512人。總人口中,男性24791萬人,佔50.4%;女性24442人,佔49.6%。14歲以下8813人,佔17.9%;15—64歲36433人,佔74%;65歲以上3987人,佔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7378人,佔96.2%;有白、彝、回等16個少數民族,共1855人,佔3.8%。超過20人的少數民族有白、彝、回、傣、傈僳、納西6個民族,其中白族78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2.4%;彝族623人,佔33.6%;回族207人,佔11.2%;傣族38人,佔2.0%;傈僳族37人,佔2.0%;納西族35人,佔1.9%。2011年,人口出生率8.92‰,人口死亡率5.09‰,人口自然增長率3.8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5人。 [2] 
2017年末,州城鎮常住人口為48602人。 [1] 
截至2019年末,州城鎮户籍人口為50290人。 [4] 

州城鎮經濟

州城鎮綜述

2011年,州城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70萬元,比上年增長74.2%。人均財政收入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2元。 [2] 
2019年,州城鎮有工業企業2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4] 
2020年,州城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48468萬元,工業總產值達67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600元,財政總收入達1196.49萬元。 [6] 

州城鎮農業

2011年,州城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3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小葱、大蒜、黑腰棗、香葉等。2011年,種植小葱9200畝,大蒜8650畝,黑腰棗2201畝,香葉3000畝。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 [2] 
2011年,州城鎮柑橘種植面積1.55萬畝,葡萄1.61萬畝。 [2] 

州城鎮工業

2011年,州城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46億元。煤炭企業12家、紅磚廠3家、香葱加工廠4家、泡沫箱廠2家。產煤42萬噸、生產紅磚16800萬片。 [2] 

州城鎮商業

2011年末,州城鎮有商業網點470户,從業人員94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21%。 [2] 

州城鎮金融業

2011年末,州城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05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各項貸款餘額1.71億元,比上年增長35.4%。 [2] 

州城鎮社會事業

州城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州城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523人;小學9所,在校生3632人,專任教師204人;初中2所,在校生1687人,專任教師12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75人,專任教師102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2555萬元。 [2] 

州城鎮科學技術

2011年,州城鎮有科技服務機構31個。專業技術人才45人,經營管理人才68人,農村實用人才280人,技能人才190人。科技示範基地2個,省級科普文明村1個,科技示範户2100個;科普書屋9個,科普服務站1個,科普學校1個。 [2] 

州城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州城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6個;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8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12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1萬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2%。 [2] 
2011年末,州城鎮有體育場地24處,舉辦過3屆職工運動會。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2] 

州城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州城鎮有鎮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室8個。專業衞生人員45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1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8.16/10萬,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4.14%;孕產婦死亡率0。 [2] 

州城鎮社會保障

2011年,州城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57户,人數656人,支出127.5萬元,比上年增長9.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54户,人數1462人,支出133.3萬元,比上年增長2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7人,支出16.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41人次,共支出4.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3人次,支出2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9人,安置義務兵1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2萬元。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00人。 [2] 

州城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州城鎮有郵政網點2個,電話普及率100%。 [2] 

州城鎮交通運輸

2011年,州城鎮有省道祥寧線過境,有縣鄉級公路22條,總長87.3千米。客運站1個,日發100餘班次,日客運量1500餘人次。 [2] 

州城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州城鎮自明弘治七年(1494年)置州築城,設大羅衞。因長期為州治所,故稱州城。 [2] 

州城鎮風景名勝

州城古城為正方形棋盤格局。十字街中心建有四層、六角、攢尖、過街鐘鼓樓(賓興樓),雄居全城中心。古城內除保存鐘鼓樓外,保存有文廟、武廟、城隍廟、忠烈祠、觀音閣、報國寺、文昌宮、南薰橋、天主教堂、四川會館、筆山書院等古建築羣和明、民清民國古民居建築。

州城鎮榮譽稱號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5]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年5月:570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2387-2388.
  • 3.    州城鎮2021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18]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 581.
  • 5.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  .吐魯番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18]
  • 6.    州城鎮-  .賓川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