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滇冷杉

鎖定
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 Coltm.-Rog.)是松科、冷杉屬植物。喬木,高達20米;樹皮暗灰色,裂成塊片狀;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僅凹槽內有疏生短毛或無毛,二、三年生枝呈暗褐色或暗灰色;冬芽圓球形或倒卵圓形,有樹脂。葉在枝條下面列成兩列,上面之葉斜上伸展,條形,直或微彎。球果卵狀圓柱形或矩圓形,基部較寬,長7-12釐米,徑3.5-6釐米,無梗,熟時深褐紫色或黑褐色;中部種鱗扇狀四邊形,長1.3-2釐米,寬1.3-2.3釐米,上部寬厚,邊緣內曲,中部兩側楔狀,下部耳形,基部窄成短柄;苞鱗外露,上部寬圓或稍較下部為寬,先端有急尖的尖頭,尖頭長4-7毫米,直伸或向後反曲;種子長約1釐米,種翅寬大楔形,淡褐色或褐紅色,包裹種子外側的翅先端有三角狀突起。
川滇冷杉為中國特有樹種,分佈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部海拔2500-3400米地帶,常與蒼山冷杉、怒江冷杉、長苞冷杉及急尖長苞冷杉等針葉樹種混生成林,或組成純林。林夏土壤主要發育為山地淋溶棕色針葉林土和山地漂灰土。
川滇冷杉木材材質輕軟,均勻細緻,易乾燥,易切削,且切面光滑,釘着力弱,油漆和膠粘性中等,供建築等用材。其樹皮可提取栲膠。也可作分佈區的森林更新樹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 ver 3.1——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川滇冷杉
拉丁學名
Abies forrestii Coltm.-Rog. [7] 
動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松目
松科
冷杉屬
川滇冷杉
命名者及年代
Coltm.-Rog.,1919
保護級別
(IUCN)2010年 ver 3.1——無危(LC) [2] 

川滇冷杉形態特徵

川滇冷杉
川滇冷杉(9張)
喬木,高達20米;樹皮暗灰色,裂成塊片狀;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僅凹槽內有疏生短毛或無毛,二、三年生枝呈暗褐色或暗灰色;冬芽圓球形或倒卵圓形,有樹脂 [8] 
葉在枝條下面列成兩列,上面之葉斜上伸展,條形,直或微彎,長1.5-4(常為2-3)釐米,寬2-2.5毫米,先端有凹缺,稀鈍或尖,邊緣微向下反捲,上面光綠色,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一條白色氣孔帶;橫切面有2個邊生樹脂道,上面皮下層細胞一層,連續或不連續排列,稀有不連續排列的內層,兩端邊緣一至二層,下面中部一層。
球果卵狀圓柱形或矩圓形,基部較寬,長7-12釐米,徑3.5-6釐米,無梗,熟時深褐紫色或黑褐色;中部種鱗扇狀四邊形,長1.3-2釐米,寬1.3-2.3釐米,上部寬厚,邊緣內曲,中部兩側楔狀,下部耳形,基部窄成短柄;苞鱗外露,上部寬圓或稍較下部為寬,先端有急尖的尖頭,尖頭長4-7毫米,直伸或向後反曲;種子長約1釐米,種翅寬大楔形,淡褐色或褐紅色,包裹種子外側的翅先端有三角狀突起。 [3] 

川滇冷杉生長環境

川滇冷杉海拔

垂直生長於海拔2500-3400米地帶,常與蒼山冷杉、怒江冷杉、長苞冷杉及急尖長苞冷杉等針葉樹種混生成林,或組成純林。川滇冷杉林的垂直分佈受山體大小和氣候差異的影響,其海拔上、下限在各地有所差別,九龍林區垂直分佈為海拔3600-4200米,冕寧犛牛山、西昌螺吉山為海拔3500-3900米,昭覺、布拖為海拔3000-3800米。木裏康塢與丁冬、稻城貢嶺為海拔2500-3800米,常低於長苞冷杉和急尖長苞冷杉。 [4] 

川滇冷杉氣候

川滇冷杉分佈區受西風環流的南支急流和西南季風的交替影響和控制,其氣候的基本特點如下:
  1. 氣温低,年平均氣温2-4℃,7月平均氣温約11℃,1月平均氣温約-5℃,極端最低氣温約-19℃以下,霜期從9月至翌年5月。熱量偏低,日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的累積温度約800℃。
  2. 年降水量約1000-1200毫米,集中於6-9月,佔年降水量的77%,乾濕季異常分明。由於海拔較高,又常為雲霧籠罩,年平均相對濕度70-80%。
  3. 日照時間較長,全年日照時數約1800小時,日照率35-40%。
由此可見,川滇冷杉林區氣温較同海拔高度的峨眉冷杉林區氣温略高,但乾濕季明顯,冬春尤為乾燥,雲霧較少而濕度也較低。 [4] 

川滇冷杉土壤

川滇冷杉林下土壤主要發育為山地淋溶棕色針葉林土和山地漂灰土。前者分佈較廣。 [4] 

川滇冷杉分佈範圍

川滇冷杉為中國特有樹種,分佈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部。 [3]  在四川,分佈於九龍瓦灰山以南、黃茅埂以西的高山地帶,在九龍、甘洛、越西等地有較大面積的原始林,冕寧耗牛山、西昌螺吉山及小相嶺的局部地區亦有成片森林,其餘各地多為混生或零星分佈。在雲南西北部,川滇冷杉純林稀少,多見混生於長苞冷杉林、蒼山冷杉林及麗江雲杉林中,或與上述種羣形成混交林。 [4] 

川滇冷杉生長習性

川滇冷杉生長規律

  • 幼樹生長與環境條件
川滇冷杉生長髮育階段不同,對光照的需要有較大差異。在不同林窗面積中,幼樹的樹高、胸徑有顯著的差別。10年生以前的幼樹在面積為75平方米的林窗下,比在面積為150平方米林窗生長要快,而20年後則相反,這表明川滇冷杉幼樹在10年前耐蔭,特別是側方廕庇,20年後對光照的需求明顯增加。
  • 林木生長規律
川滇冷杉林木生長過程表現為:樹高生長在70-90年最快,連年生長量最高可達0.26米。連年生長與平均生長交於120年左右。相交後,連年生長急驟下降,而平均生長下降緩慢,180年前仍保持在0.15米以上。胸徑生長在100-120年生長特別快,連年生長最高峯突出,為0.37釐米。連年生長與平均生長交於140-150年,比樹高略遲。相交後平均生長未變,而連年生長在160年後有回升的趨勢。林木的材積生長,180年前連年生長一直大於平均生長未相交,表明具有較大的生產潛力。 [5] 

川滇冷杉林下更新

據四川九龍林區調查材料,川滇冷杉林下更新,更新樹種簡單,仍以川滇冷杉為主,佔更新幼樹的81%。其次為高山櫟,佔18%。樺樹幼樹很少。川滇冷杉若以較穩定的11-20年幼樹為100%,21-30年則為27%,31年以上的為5%,更新進程順利。平均每公頃幼樹共計3786株,更新狀況因林型而異更新等級為合格。不同的林型、坡向和林窗具有不同的更新特點。
  1. 更新狀況因林型而異:蘚類杜鵑川滇冷杉林雖然生境冷濕,但由於立木疏密度較低,林窗多,林內光照較其他林型充足,林下更新良好,每公頃幼樹達5684株,幼樹的高生長在20年後較蘚類——川滇冷杉林為快。杜鵑——川滇冷杉林,更新樹種單一,每公頃川滇冷杉992株,與前一林型相比,林下杜鵑更密,枯枝落葉層較厚,是造成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蘚類——川滇冷杉林疏密度大,生境陰濕,苔蘚層厚度在10釐米以上,影響更新幼苗的發生和生長,每公頃幼樹3237株。灌木——川滇冷杉林每公頃幼樹2875株,更新較差。但更新樹種較多,除川滇冷杉和少量紅樺幼樹外,在樹冠破裂處尚有云杉(450株/公頃)、華山松(1200株/公頃)和山楊(100株/公頃)。
  2. 林窗更新效果良好:川滇冷杉林的林窗更新特別顯著。據九龍林區調查資料顯示,在林窗下川滇冷杉幼樹呈團狀分佈,每公頃幼樹高達8462-12083株,生長較好。
  3. 更新與坡向有關:在九龍林區半陽坡,每公頃有川滇冷杉幼樹7034株,而陰坡僅有川滇冷杉幼樹3700株。
  4. 更新苔蘚和凋落物影響:苔蘚和枯枝落葉層的厚度,對林下更新影響較大。苔蘚及枯枝落葉層厚度在4釐米時,每公頃有川滇冷杉幼樹1萬株,若以此為100%,6釐米厚時則為40%,9釐米時為37%,11釐米為8%。表明隨苔蘚和枯枝落葉層厚度的增加,川滇冷杉更新幼樹明顯減少。 [6] 

川滇冷杉演替規律

川滇冷杉林受人為或自然災害等外因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採伐與火災,能引起森林的變化,導致羣落髮生次生演替。其演替的途徑、階段和進程因破壞程度不同而異。
輕度破壞的演替是指川滇冷杉林遭受破壞,但林木的鬱閉度仍保持0.2-0.4,林下的生境發生一定程度變化。首先光照條件改變,灌木草本植物迅速增多,甚至南燭、山螞蝗之類耐旱喜光性灌木侵入,但由於仍有一定數量的保留木,對林木生境起廕庇作用和可提供充足的種源,而有利更新及森林羣落的恢復。每公頃幼樹高達11050株,除一定數量的冷、雲杉外,紅樺、高山櫟佔較大的比重。其中針葉樹佔49%,闊葉樹佔91%,發展趨勢為冷、雲杉、紅樺混交林。此種林分不穩定,隨着時間的延續,川滇冷杉逐漸增多,而最終恢復為原來的川滇冷杉林類型。
川滇冷杉林遭嚴重破壞後,由於在陰坡或半陰坡,跡地較為濕潤,常易為紅樺所侵入而形成次生紅樺林。紅樺樹冠較大,又為落葉性,使林下夏季廕庇,冬季陽光可透入林下,而有利川滇冷杉幼樹的發生和生長。據調查,林下每公頃幼樹有8121株,其中川滇冷杉佔49%,雲杉佔29%,紅樺佔17%和少量華山松和紅杉。在分佈上川滇冷杉出現率高達84%,雲杉、紅樺僅為33%。川滇冷杉各齡組均有分佈,更新進程順利。紅樺大多數為萌生幼樹,年齡均在20年以下,更新進程差。在局部半陽坡,原混生有高山櫟,而又較乾燥跡地上亦見有高山櫟的侵入形成次生的7櫟3冷或8櫟2冷+紅杉——川滇雲杉的混交林或高山櫟純林。林下川滇冷杉幼樹佔總株數(3995株/公頃)的70%,雲杉佔2%,高山櫟佔28%,雖川滇冷杉和高山櫟各齡組均有發生,但前者高齡組幼樹比後者為多,表明川滇冷杉更新進程較高山櫟更順利。從上述兩種次生林林下的更新可見,川滇冷杉幼樹在數量和分佈上均佔優勢,幼樹的發生是連續的,並較紅樺、高山櫟更新進程順利,生長也較快。表明兩種林分不穩定,在發展中將逐漸改變林分樹種組成和林層結構,最終將為川滇冷杉所替代。
次生紅樺林與次生高山櫟林被川滇冷杉所更替的進程因下述原因而不同。紅樺林林內較陰濕,川滇冷杉幼樹每公頃高達3775株,樹高、直徑的生長較快,而高山櫟林下生境較乾燥,落葉層厚並不易分解,又因常綠的林冠層覆蓋,影響川滇冷杉幼樹的發生和生長,每公頃川滇冷杉幼樹比前者少961株,樹高、直徑生長慢,尤其是20年後樹高生長顯著減慢,並有枯死現象。所以次生紅樺林恢復為川滇冷杉林速度較快,而次生高山櫟林需時較長。 [6] 

川滇冷杉主要價值

川滇冷杉木材材質輕軟,均勻細緻,易乾燥,易切削,且切面光滑,釘着力弱,油漆和膠粘性中等,供建築等用材。其樹皮可提取栲膠。也可作分佈區的森林更新樹種。 [3] 

川滇冷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 ver 3.1——無危(LC)。 [2] 
川滇冷杉 川滇冷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