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東遊擊縱隊

鎖定
1930年7月29日在川東忠縣黃欽壩以紅軍游擊隊為基礎,成立紅軍川東遊擊隊第三路,後改稱川東遊擊縱隊。司令員李光華,黨代表牛大鳴,副司令員兼前敵總指揮王維舟。下轄3個大隊,共1000餘人。 [1] 
中文名
川東遊擊縱隊
當時編制
中國工農紅軍川東遊擊軍第三路

目錄

川東遊擊縱隊機構概況

川東遊擊縱隊轉戰下川東川東遊擊縱隊(原名川東民主聯軍下川東縱隊),司令員趙唯、政委彭詠梧,下分巴北、奉大巫、七南和開縣支隊。1948年1月下旬,奉大巫支隊率先在巫溪西寧橋、雲陽南溪鎮舉行武裝起義。接着,各支隊便分別在雲陽、奉節、巫山、巫溪、開縣、萬縣等地將武裝鬥爭陸續開展起來。游擊隊不僅在下川東各縣轉戰,七南支隊還進行遠征,勝利襲擊了湖北恩施板橋場。奉大巫支隊曾打到城口縣菜子壩,準備出陝南去與解放軍部隊會合。川東遊擊縱隊從成立到1949年12月初下川東解放的兩年時間裏,相繼有1870多名隊員(三分之一是共產黨員)參加武裝鬥爭,與敵人進行了大小戰鬥70多次,共打死打傷敵人50多名、俘敵近2000人,繳獲武器計機槍10多挺、長短槍2000多支,子彈10多萬發,手榴彈近千枚,炸藥15箱及大批軍需物資。這使敵人十分驚恐。蔣介石曾密電“圍剿”這支游擊隊。川東遊擊縱隊活動的區域,竟牽制了國民黨10多萬正規軍和保安部隊,配合瞭解放軍正面戰場作戰,為下川東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2] 
參考資料
  • 1.    記工編著. 歷史年鑑 1930[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01:163.
  • 2.    柏世友,柳定祥,李健等主編. 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M]. 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5.09: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