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南行署區

鎖定
從1950年初到1952年8月,川東、川西、川南、川北4個行署區分別建立了隸屬於西南軍政委員會的政權組織機構,1950年8月前稱“xx行政公署”;1950年8月31 日,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函告西南軍政委員會:“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正式定名為‘xx人民行政公署’”。 [1]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於1950年1月。 [2]  自貢市、瀘縣專區、宜賓專區、樂山專區、內江專區共5個地級行政單位 [4]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7次會議決定撤銷川東、川南、川西和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6] 
(概述圖來源) [7] 
中文名
川南行署區
別    名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地理位置
長江中上游、四川盆地南部
下轄地區
瀘州專區、自貢市宜賓專區內江專區樂山專區
政府駐地
瀘州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峨眉山
樂山大佛
方    言
西南官話——四川話

川南行署區行政區劃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實行大區一級行政區劃建制。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分別由鄧小平、劉伯承、賀龍任書記、主席、司令員,統一領導西南區的工作,駐重慶市。同時,將原四川省劃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4個行署區。 [3] 
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區及西康省行政區劃圖 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區及西康省行政區劃圖 [3]
川南行署區下轄1個地級市,4個地級專區,共5個地級行政單位和5個市轄區、34個縣、1個縣級市共40個縣級行政單位(下表參考資料亦同)。 [4] 
川南行署區行政區劃(1950年)
行署轄區
專區政府駐地
所轄區縣
自貢市
第一區
第二區
第三區
第四區
第五區
-
-
-
區直轄行政單位
-
瀘州市
瀘縣
隆昌縣(城關區)
瀘縣(小市鎮)
合江縣(治城鎮)
古藺縣(中城鎮)
敍永縣(西城鎮)
古宋縣(中城鎮)
納溪縣(城關鎮)
富順縣(城關鎮)
沐愛縣(博愛鎮)
宜賓縣(東城鎮)
南溪縣(中城鎮)
江安縣(漢安鎮)
興文縣(晏陽鎮)
長寧縣(安寧鎮)
珙縣(城鎮鄉)
筠連縣(城關鎮)
高縣(文江鎮)
慶符縣(符江鎮)
-
-
樂山縣(中城鎮)
沐川縣(中城鎮)
峨眉縣(綏山鎮)
雷波縣(城關鎮)
峨邊縣(沙坪鄉)
井研縣(城廂鎮)
犍為縣(中城鎮)
屏山縣(中城鎮)
馬邊縣(民建鎮)
-
-
-
資中縣(城關區)
內江縣(市區)
榮縣(中城鎮)
簡陽縣(簡城鎮)
資陽縣(三賢鎮)
威遠縣(嚴陵鎮)
仁壽縣(陵陽鎮)
-

川南行署區歷史沿革

川南行署區建制變更

1.設立瀘州市(縣級),以瀘縣城區為其行政區域(內務部1950年12月7日批准)。
2.設立川南行署區,管轄自貢,瀘州兩個市和瀘縣、宜賓、樂山、內江4個專區、駐瀘州市.
3.撤銷自貢市第二區,其行政區域併入第一區.
4.撤銷自貢市第三,四區、合併設立第二區.
5.撤銷自貢市第六、七、九區,合併設立第三區。

川南行署區隸屬關係變更

內江專區的井研縣劃歸樂山專區。

川南行署區更名

1.第二、五、六、七行政督察區分別更名為資中專區、樂山專區,宜賓專區,瀘縣專區.
2.資中專區更名為內江專區(1950年2月)。
3.自貢市第八區更名為第四區.

川南行署區駐地遷移

1.瀘縣駐地由北城鎮遷至瀘州市小市鎮(1950年7月)。
2.長寧縣駐地由城廂鎮遷至安寧鎮(內務部1952年10月10日批准,1950年3月實施)
3.峨邊縣駐地由大堡鎮遷至沙坪鎮(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政部1952年10月30日批准,1950年8月實施)。

川南行署區行政機構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1950.1~1952.8)
1950年1月1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奉西南軍政委員會電令於自貢市成立(1月31日遷瀘州市)。同時,西南軍政委員會任命張國華為行署主任,郭影秋、劉披雲為副主任。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藏工作委員會,任命張國華為主任。1950年3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24次會議通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李大章為川南行署主任委員,郭影秋、劉披雲為副主任委員。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41次會議通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羅忠信(民盟中委)為川南行署副主任委員。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屬省級政權機構,隸屬於西南軍政委員會。
川南行署下轄瀘縣(隆昌)、內江、樂山、宜賓4個專員公署和自貢市人民政府。1950年7月增設瀘州市(縣級),8月設立市人民政府,隸屬川南行署領導。1951年5月後,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增設宜賓、內江、五通橋3個縣級市,其市政府隸屬各所在專署領導。1952年9月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的建制撤銷,自貢市人民政府和隆昌、宜賓、樂山、內江等4個專署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瀘州市人民政府改由隆昌專員公署領導。解放初期,為迅速建立革命秩序,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副主任、委員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提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轉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任命。1950年7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41次會議通過,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的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員會,由王維綱、李大章、餘洪遠、吳祖遠(士紳)、杜義德、嶽選青(士紳)、羅忠信、範朝利、秦基偉、秦傳厚、郭影秋、馬孔智、張止敬、張仲銘(士紳)、許夢俠、許劍霜(民主人士)、郭汝瑰(起義將領)、陳林、陳剛、彭濤、曾庶凡(民盟)、黃才焯、楊開林、楊壽山、魯大東、肖則可、肖譯恩、盧仁燦、賴君奇(教育界)、駱敬瞻(工程師)、顏心畲等32人組成(保留少數民族名額兩名)。
1950年1月,川南行署建立後,陸續組建行署各工作機構。1月9日,川南行政公署民行字第9號文件公佈的機構有:民政、財政、教育、公安4個處,税務、糧食兩個局,一司(川南貿易總公司)、一行(中國人民銀行川南分行)、一辦事處(川南財經辦事處)。7月,川南行政公署行秘字第61001號公告公佈的機構有:財政經濟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兩個綜合管理部門,民政、公安、財政、工商、交通、農林、文教等7廳,秘書、衞生、新聞出版3個處,税務、勞動、糧食、公路、鹽務、專賣事業管理6個局,一院(川南人民法院)、一署(川南人民檢察署),一行(人民銀行川南分行)等。此後,陸續建立了政法、文教、編制、民族事務4個委員會,人事廳,糖酒工業、煤鐵、電業、公營工業、郵電中心5個局和合作事業指導處。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的派出機構有瀘縣(1952年3月更名為隆昌)、宜賓、樂山、資中(1950年2月更名為內江)等4個專署。各專署始稱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4月改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後改稱專員公署。各專員公署代表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對其所轄地區行使職權。
專員公署下設機構,據1951年1月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整編委員會署民政整字第115號文和1952年署人整密(52)第3005號文件,先後設有:專署監察委員會、行署檢察分署,以及教育(文教)、工商、建設(交通、農林歸建設科領導,1952年7月前分設有交通、農林二科)、民政、人事、衞生6科,糧食、税務、鹽務3局,一室(秘書室)、一處(公安處)、一院(川南人民法院分院)、一部(人民武裝部)和川南貿易公司各專署分公司等機構。1952年9月,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撤銷,隆昌、宜賓、樂山、內江4個專署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 [5]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政務志 上,方誌出版社,2000.02,第199頁
  • 2.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政務志 上,方誌出版社,2000.02,第208頁
  • 3.    獨家檔案|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年,四川發生過哪些大事?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11-07]
  • 4.    民政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沿革 第3卷,測繪出版社,1988.04,第529-531頁
  • 5.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政務志  上,方誌出版社,2000.02,第208-212頁
  • 6.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政務志 上,方誌出版社,2000.02,第199頁
  • 7.    陳潮,陳洪玲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 1949-1999》,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