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北齒蟾

鎖定
川北齒蟾(weigoldi chuanbeiensis Tian,1983)是稱角蟾科齒蟾屬的一種動物,鼓膜隱於皮下;吻到枕部及體側皮膚較光滑,背部滿布刺疣;四肢背面有細而整齊的黑色橫紋4-6條;腹部兩側及四肢腹面有稀疏麻斑。 [1] 
川北齒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中文名
川北齒蟾
拉丁學名
weigoldi chuanbei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鋤足蟾科/稱角蟾科
齒蟾屬
川北齒蟾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始蛙亞目
亞    綱
滑體亞綱
亞    科
角蟾亞科
分佈區域
四川西部和南部雲南西北部貴州北部和湖北的利川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Tian,1983

川北齒蟾形態特徵

鼓膜隱於皮下;吻到枕部及體側皮膚較光滑,背部滿布刺疣;四肢背面有細而整齊的黑色橫紋4—6條;腹部兩側及四肢腹面有稀疏麻斑。
形態 依據四川平武(26雄、3雌、卵及蝌蚪)標本。
成體:雄蟾體長53mm,雌蟾體長57mm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數據見表18。頭較扁平,頭長、寬幾乎相等;吻端鈍圓,略超出下唇,吻稜不顯;鼻孔略近吻端,鼻間距與眼間距幾乎相等,而小於眼徑;瞳孔縱置;鼓膜隱於皮下,鼓環小而清晰,呈橢圓形,耳柱骨細弱而明顯;顳褶清晰;上頜齒髮達,排列整齊;無犁骨齒;舌大幾乎佔整個口腔底部,後端微有缺刻;咽鼓管孔小。
前臂及手長約等於體長之半;指端球狀,指長順序為3、4、l、2;關節下瘤顯著;掌突2個,內者大而圓,外者略小,呈橢圓形。後肢長度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脛長不達體長之半,左、右跟部僅相遇;趾端球狀,趾長順序為4、3、5、2、1;第一趾內側、第二趾內、外側蹼幾達趾端,第三趾外側及第五趾為1/2蹼,第三趾內側及第四趾為1/4蹼;趾側緣膜甚發達;關節下瘤近端者顯著;內蹠突大,橢圓形,無外蹠突。
背面皮膚較粗糙。上、下唇緣散有小黑刺,以下唇前部中央刺密集;體背面除吻到枕部及體側皮膚較光滑外,背部滿布大小圓形疣,疣上密集許多小黑刺;肛周及四肢背面分散有小黑刺。腹面皮膚光滑,胸側橢圓形腋腺淺色;雄蟾有1對大的胸腺,相距約3mm;股後腺大而清晰。
生活時體背面灰黃或棕黃色,散有大小不等的黑色圓形斑點,多在刺疣部位;四肢有細而整齊的黑色橫紋,前肢及股、脛部各有4—6條,有的個體斑點不太規則,蹠及第三、第四指及第三、第四、第五趾均有黑色橫紋。腹側及四肢腹面淺灰白色或灰黃色,有黑褐色不規則的稀疏麻斑(見費梁等2005a,圖版Ⅲ)。指、趾端色淺。
第二性徵:雄蟾有1對胸腺,其上密佈黑色小刺;第一、第二指內側具黑色細密婚刺;無聲囊及雄性線。
卵:卵羣堆積呈圓盤狀或環狀,中央有一層卵粒或無卵粒,其周圍有2—3層卵粒,卵粒乳黃色,卵徑3—4mm。
蝌蚪:體型中等大小,體全長約30mm以下的蝌蚪色深,此後的蝌蚪頭體為棕褐色,尾部色淺,上、下尾鰭有深棕色細小網紋;上尾鰭起自第一尾肌節或更前。第28—40期的蝌蚪平均全長65mm左右,頭體長26mm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51%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數據見表19。跗足長4mm(第39期)以上的蝌蚪,全長在70mm以上,平均尾長為頭體長的150%以上;吻端圓,外鼻孔周圍有淺色乳突;出水孔位體左側,無遊離管;肛管寬而長,斜開於下尾鰭右側;尾末端鈍圓。蝌蚪口部位於吻腹面,唇乳突除上唇中央缺2—3枚外,唇周均有排列整齊的乳突;口角處副突少;唇齒式為I∶4+4/4+4∶I,極個別的為I∶5+5/4+4∶I, I∶4+4/3+3∶I或I∶3+3/4+4∶I。角質頜適中。口腔底部第一對舌前乳突多指掌狀,全長65mm以上者指狀突可達6—7個。 [2] 

川北齒蟾基本簡介

川北齒蟾分類系統

川北齒蟾 川北齒蟾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Vertebrata:脊椎動物亞門 - Amphibia:兩棲綱 - Anura:無尾目 - Anomocoela:變凹型亞目 - Megophryidae:角蟾科 - Leptobrachiinae:擬髭蟾亞科 -Oreolalax:齒蟾屬 [3] 

川北齒蟾生物學資料

該蟾生活於海拔2 000~2 200 m的山區流溪及其附近的林區內。非繁殖期成蟾營陸棲生活,白天隱蔽在潮濕土穴或石縫中,夜間出外活動,多爬行,也可短距離跳躍。 5月中旬至6月中旬進入小溪石下產卵。雄性前肢抱握在雌性胯部,雌蟾產卵109~227粒,卵羣黏附在水內石底面,呈環狀或團狀。蝌蚪分散棲於流溪邊石縫內,白天活躍、行動敏捷,晚上多伏於水中石塊上。 [4] 

川北齒蟾種羣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僅2個分佈點,其種羣數量較少。受脅等級: 瀕危EN。 [4] 

川北齒蟾物種學史

川北齒蟾模式標本保存地

CIB

川北齒蟾國家保護級別

非保護動物

川北齒蟾CITES公約級別

未列入

川北齒蟾異名信息

  • Oreolalax chuanbeiensis,Tian, W.-s.,1983.
  • Scutiger chuanbeiensis,Matsui,1985 [1] 

川北齒蟾形態描述

川北齒蟾 川北齒蟾
鼓膜隱於皮下;吻到枕部及體側皮膚較光滑,背部滿布刺疣;四肢背面有細而整齊的黑色橫紋4-6條;腹部兩側及四肢腹面有稀疏麻斑。 [1]  雄蟾體長48~56 mm,雌蟾體長56~59 mm。頭較扁平,頭長寬幾相等,吻端鈍圓,瞳孔縱置; 鼓膜隱蔽,有鼓環,耳柱骨細長; 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背部滿布大小圓形疣,疣上密集許多小黑刺,吻到枕部及體側皮膚較光滑; 腹面皮膚光滑,腋腺和股後腺色淺。前肢長,前臂及手長約等於體長之半; 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左右跟部僅相遇; 指、趾端圓,趾側緣膜甚寬,第四趾兩側約有1/3蹼。體背棕黃色或灰黃色散有黑色圓斑,眼間無三角斑,四肢背面有4~6條橫紋或不規則,腹側及四肢腹面有稀疏麻斑。雄性前肢上臂背面有刺,第一、二指婚刺細密; 胸部刺團一對,較大,刺細密,左右相距較窄; 無聲囊及雄性線。卵徑3~4 mm,動、植物極均為乳黃色。第28~40期蝌蚪平均全長65 mm,頭體長 25.9 mm左右; 體棕褐色,尾部有細小深棕色網紋; 唇齒式多為I :4+4/4+4:I ; 唇周圍均有排列整齊的乳突,僅上唇中央缺乳突2~3個,口角部位副突少。 [4] 

川北齒蟾文獻

  • Tian, W.-s.. 1983.. A new species of OreolalaxO. chuanbeiensis. Acta Herpetologica Sinica/ Liangqi baxing dongwu yanjiu. New Series. Chengdu, 2(4): 59-62.
  • 費梁,胡漵琴,葉昌媛,黃永昭等Fei, L., S.-q. Hu, C.-y. Ye, and Y.-z. Huang .. 2009. 中國動物志 兩棲綱 中卷 無尾目 Fauna Sinica. Amphibia. Volume 2. Anura.. 北京:科學出版社. .
  • Frost, D. R. (Eds.) .. 1985..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al Reference. Lawrence, Kansas, U.S.A:Association of Systematics Collections and Allen P.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