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上操六

鎖定
川上操六(1848-1899)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日軍大本營陸軍首席參謀官兼兵站總監。幼名宗之成。薩摩藩士出身。1874年(同治十三年、明治十年)晉升少佐。歷任大隊長、陸軍省第二局參謀。1877年,參加西南之役。1882年以功普大佐,補聯隊長。1885年晉陸軍少將,升任陸軍參謀本部次長。兩次赴歐美考察軍事。1893年416月潛入朝鮮、中國刺探軍事情報。1894年朝鮮東學道起義爆發,竭力主張多派遣軍隊。戰時大本營成立時任陸軍首席參謀官兼兵站總監,參與制定作戰方案。6月22日,日本政府召開御前會議,通過其與外相陸奧宗光等提出的對朝鮮實行善後改革案。戰爭中制定了“作戰大方針”。1895年3月馬關議和,代表軍部,主張割佔遼東半島。條約簽訂後,5月18日隨徵清大總督府從旅順撤回國。後任台灣事務局總裁。1898年普陸軍大將,任參謀總長。1899年因心臟病死亡 [2] 
中文名
川上操六
外文名
かわかみ そうろく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族
出生日期
1848年12月6日
畢業院校
藩校造士館
出生地
鹿兒島縣
軍    銜
陸軍大將
死亡日期
1899年5月11日

目錄

川上操六人物生平

川上操六 川上操六 [3]
川上操六(1848~1899年)於日本嘉永元年(1848)十一月十一日生於薩摩國鹿兒島郡吉野村一個薩摩藩士家庭。幼名宗之成,後改操六。青年時代參加薩藩親兵,歷任分隊長、小隊長、大隊副官等職。明治七年(1874年)晉升少佐,任近衞步兵第二聯隊第一大隊長。明治九年轉陸軍省第二局參謀。十年,參加西南戰役。十五年以功晉升大佐,補近衞步兵第一聯隊長。十七年(1884年)赴歐美各國考察軍制。翌年晉陸軍少將,升任陸軍參謀本部次長。十九年(1886年)任近衞步兵第二旅團長,不久赴德留學。二十一年歸國。二十二年再次出任參謀本部次長。次年晉升中將。一八九四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以參謀本部次長出任大本營陸軍首席參謀官兼兵站總監,參與制定作戰方案,指揮海陸軍作戰。是日本發動侵朝、侵華戰爭的重要決策人物之一。
川上操六是一個積極主張對中國發動侵略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是一個從事間諜活動的特務頭子。
川上為了給侵華戰爭做好準備,長期以來培養和派遣大批間諜人員潛入中國內地,從事蒐集情報活動。早在中法戰爭時,他第一次任參謀本部次長期間,就先後派遣福島安正、小島正保、小澤德平、小澤豁郎、青木宣純、柴五郎等大批特務分子到中國進行廣泛的刺探情報活動。同時,還派遣參謀本部的另一個特務分子荒尾精,在中國進行間諜活動。其本部設在漢口,在各地設立支部。他們以北京為中心,西至蒙古、新疆、陝甘,南從兩廣到雲貴、四川,北至東北,對風土氣候、人情風俗、農工商業、金融、交通、運輸等進行廣泛的調查活動,向日本軍部提供各種情報。川上操六和荒尾精通過"日清貿易研究所"這個特務機構,培訓了大批通貶中國情況的人員。甲午戰爭爆發時,荒尾精向川上推薦了百餘人到日本陸軍中擔任通事,兼作偵察諜報活動。
為了準備與清軍在直隸平原進行作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前,七月間,川上又派遣陸軍中佐山本清堅、陸軍大尉藤井茂太、柴山尚則等間諜分子到中國北部刺探情報。"其任務是對中國登陸地點的選擇,軍隊的運輸方法,登陸後對戰略目標的作戰"等進行調查。這些間諜分子化妝成中國人模樣,"為了防備萬一受到檢查,一律不攜帶筆記本及其他可能引起懷疑的物品,把所調查到的一切都銘刻在腦子裏"②。這些人所蒐集到的情報,起到了"制定參謀本部作戰計劃的效果"。
川上不滿足於間諜人員所蒐集到的情報,在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前一年,一八九三年四月至六月,他還親自出馬,先後到朝鮮、中國以巡遊名義進行間諜活動,親自調查情況。他於四月九日由·東京出發,先到朝鮮活動一個月之後,五月十一日到達中國。首先在天津會見李鴻章,並先後參觀了武備學堂、天津軍械局以及中國軍隊的步炮演習。並偷偷地查勘了天津的地形。認為天津"西方展望自由,利於進攻,北方有水窪,不利於攻擊"。隨後又到北京、灤州、唐山、北塘、煙台、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進行活動。 [1] 
一八九四年朝鮮東學道起義爆發後,日本政府為了乘機發動侵略戰爭,六月二日召開內閣會議,研究派兵赴朝問題。在派兵問題上,川上操六積極主張多派遣軍隊。數量必須超過清軍以上,至少需動員七、八千人。會議根據川上的意見,派遣一個混成旅團赴朝,並任第九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為混成旅團長。大島出發時,川上訓令他"於到達仁川同時,立即由仁川進駐京城,佔據戰略上最有利地步"。
六月二十二日,日本政府召開御前會議。會議通過日本政府獨立實行朝鮮善後改革案。這個議案的通過,是川上操六和外相陸奧宗光等"主戰論者促使伊藤首相下決心的結果".
混成旅團進入朝鮮後,為了準備陸續派兵增援,七月初,川上又派藤井茂太少佐等一行十二人赴朝,偵察釜山至漢城間道路,以便在沿途設立兵站線。不久,川上任大本營兵站總監,根據藤井等人的勘察,設立釜山、漢城間兵站線。同時,川上還着手租用日本郵船會社船隻,以便由海上向朝鮮運送軍隊,保證日本軍隊的順利出師。
在整個甲午戰爭時間,川上操六一直擔任大本營首席參謀兼兵站總監的要職,實際上是除參謀總長外的主要決策人物。他負責協助參謀總長制定作戰計劃,指揮海陸軍作戰以及通訊、交通、後勤等重要工作,許多重要的戰略決策和作戰計劃均出自川上之手。如日本大本營把這次侵略戰爭分兩期進行的所謂"作戰大方針",就是根據川上的建議制定的。其主要內容:第一期,將陸軍第三、第五兩個師團編成第一軍,由朝鮮進攻中國東北,以牽制清軍。在國內着手出師準備的同時,海軍則尋求與清朝北洋艦隊進行主力決戰。力爭擊潰中國海軍,掌握黃海及渤海制海權。
第二期,依制海權掌握情形而定。如日本海軍取得了黃海及渤海制海權,則進一步運送陸軍主力由渤海灣頭上陸,在直隸平原與清軍進行主力決戰。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日本軍隊的侵略部署,大體上就是按照這個"作戰大方針"進行的。
此外,大本營許多重要戰役的具體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也出自川上之手。如九月十五日日本對平壤清軍採取的分進合擊三面進攻的作戰計劃就是川上操六親自制定的。
一八九四年三月,開始馬關議和。在日本政府提出的馬關議和條款上,川上操六代表軍部,積極主張割佔遼東半島。他認為:"遼東半島是用無數皇軍將士的犧牲和鮮血佔領的地方,割佔它不論在政治上、國防上都是理所當然的。二十七八年之役(指甲午戰爭﹣﹣引者)是解決東亞問題的序幕,接着而來的必然是對俄戰爭。割讓遼東半島從我大陸政策的角度看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
《馬關條約》簽訂後,五月十八日川上隨徵清大總督府從旅順撤退回國。因侵略有功,授子爵,並特旨列為"華族"。七月二十九日被任命為台灣事務局副總裁,和伊藤博文、樺山資紀等人一道,積極從事策劃侵佔我國台灣和血腥鎮壓台灣人民反抗鬥爭的罪惡活動。
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不久,川上操六"預計到同俄國戰爭為期不遠,主張鋭意進行準備,提出把常備軍由七個師團增設到十三個師團的計劃"。並主張"卧薪嚐膽十年",完成作戰準備。為了對俄作戰,曾轉成前往西伯利亞考察。
1899年5月11日因心臟病死亡。 [3] 
參考資料
  • 1.    孫克禮.《甲午中日戰爭人物傳》川上操六.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1-274頁
  • 2.    韓俊英等編著.史鑑 甲午戰爭研究備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142
  • 3.    徐平主編.甲午戰爭·中日軍隊通覽 1894-1895:解放軍出版社,201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