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鳳尾蕨

(中藥)

鎖定
巖鳳尾蕨,中藥名。為鳳尾蕨科植物巖鳳尾蕨Pteris deltodon Bak.的全草。分佈於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斂肺止咳,定驚,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泄瀉,痢疾,淋證,久咳不止,小兒驚風,瘡癤,蛇蟲咬傷。
中文名
巖鳳尾蕨
拉丁學名
Pteris deltodon Baker [3]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鳳尾蕨科
鳳尾蕨屬
巖鳳尾蕨
分佈區域
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毒    性
無毒

巖鳳尾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15-25釐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約1釐米,先端被黑褐色鱗片。葉簇生,一型;葉柄長10-20釐米,粗1-2毫米,基部褐色,向上為淺禾稈色,稍有光澤;葉片卵形三角狀卵形,長10-20釐米,寬4-7釐米,三叉或為奇數一回羽狀;羽片3-5片,頂生羽片稍大,闊披針形,長5-8釐米,中部寬1.2-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部不育的葉緣有三角形粗大鋸齒,下部全緣,無柄或有短柄,側生羽片較短小,斜上,對生,鐮刀狀,先端短尖,基部鈍圓而斜,無柄;不育羽片與能育羽片同形,但較寬且短,頂生羽片為長圓披針形,側生羽片為卵形,葉緣除基部外均有三角形粗大鋸齒。羽軸禾稈色,下面隆起,側脈很明顯,單一或分叉。葉幹後紙質,褐綠色,無毛。

巖鳳尾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200m的廕庇乾燥的鈣質土或石灰岩上。分佈於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巖鳳尾蕨入藥部位

全草。

巖鳳尾蕨性味

味甘、苦,性涼。

巖鳳尾蕨歸經

歸大腸、肺、肝經。

巖鳳尾蕨功效

清熱利濕,斂肺止咳,定驚,解毒。

巖鳳尾蕨主治

泄瀉,痢疾,淋證,久咳不止,小兒驚風,瘡癤,蛇蟲咬傷。

巖鳳尾蕨相關配伍

1、治腹瀉:①巖鳳尾蕨9g,木通6g,車前草6g。水煎服。②巖鳳尾蕨9g,地胡椒6g。水煎服。每日服3次。(《湖南藥物志》)
2、治久咳不止:巖鳳尾蕨9g,木心花9g,水燈草6g,樟木9g,桑白皮6g,枇杷樹皮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巖鳳尾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巖鳳尾蕨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巖鳳尾蕨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清肺胃熱,止瀉消炎。治腹瀉,久咳不止。”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