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椒

(中藥名稱)

鎖定
巖椒,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毛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var. timbor Hook.f.的根。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具有温胃,殺蟲之功效。常用於蟲積腹痛。
別    名
木本化血丹
野花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芸香目
芸香科
花椒屬
毛刺花椒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等
中文學名
巖椒
採收時間
全年可採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
毒    性
無毒

巖椒入藥部位

根。

巖椒性味

味辛,性温。

巖椒歸經

歸胃經。

巖椒功效

温胃,殺蟲。

巖椒主治

蟲積腹痛。

巖椒相關配伍

治蟲積腹痛:巖椒加烏梅,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巖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巖椒採集加工

全年可採。剝去皮,切片曬乾。

巖椒形態特徵

高達4米的小喬木;樹皮灰黑色,枝有鋭刺,刺基部扁而寬,當年生枝被微柔毛或褐鏽色短柔毛。葉有小葉3-9片,偶有單小葉,翼葉明顯;少有僅具痕跡;小葉對生,無柄,紙質,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0釐米,寬2-4釐米,葉緣有疏離細裂齒,齒縫處有1油點,其餘油點不顯,稀全緣,兩面無毛或被褐鏽色短柔毛。花序自去年生或老枝的葉腋間抽出,雄花序稀長達3釐米,雌花序更短;花被片6-8片,淡黃綠色,狹披針形,長約1.5毫米;雄蕊5枚,花絲紫紅色,長達3毫米;退化雌蕊半圓形墊狀;雌花有心皮2-3個,心皮背面頂側有1油點,花柱約與子房等長,分離,外彎。果序圍生於枝幹上,果紫紅色,油點大,凸起,單個分果瓣徑約4毫米;種子徑約3毫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也有花果同掛於枝上的。

巖椒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石縫及叢林中。分佈四川、雲南等。

巖椒相關論述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辛,温”“温胃、殺蟲。”

巖椒附註

根作草藥,味辛,麻舌,性温。果作花椒代品,為食品調味劑及香料。果皮含精油0.57%-2.0%。
[1-2] 
參考資料
  • 1.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