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株

鎖定
巖株又稱巖幹,是一種呈樹幹狀向下延伸規模較大的不整合侵入體,如雲南箇舊花崗岩體。巖株面積小於100平方千米,平面上往往近於圓形,與圍巖接觸面陡立,在其邊部常有許多枝狀巖體侵入圍巖者稱巖枝。巖株與下部岩基往往相連。 [1] 
巖株成分多樣,但以酸性及中性巖常見。巖株與圍巖的接觸帶常形成鐵、銅、金、銀等金屬礦產。呈小巖株產出的巖體在找礦上十分重要。
中文名
巖株
外文名
stock
別    名
巖幹
又    稱
巖幹
常    見
花崗岩類
出露面積
小於100平方千米
形    狀
樹幹狀向下延伸

巖株概念

巖株又稱“巖幹”,一種作樹幹狀向下延伸的呈不整合的巖體。規模較大,但較岩基為小,出露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巖株以花崗岩類最為常見。 [2] 

巖株特徵

地殼中的岩漿岩體有不同的形狀和規模,它們與圍巖的接觸關係、形成時的深度及構造都有差別,因而形狀各異。依據巖體的形狀及與上覆岩層的關係,可將巖體分為整合侵入體(如巖盆巖蓋岩牀巖鞍)和不整合侵入體(如巖株、巖榴、岩脈)兩類,
巖株是深成侵入岩的一類,是按出露情況劃分的,它與岩基相對,是出露面積不超過100平方千米的深成侵入體
巖株的平面形狀一般呈不規則的渾圓形,與圍巖接觸面比較陡。一般認為巖株下面與岩基相連,是岩基的分枝部分。巖株常由中酸性巖組成。如北京周口店花崗閃長巖巖體即為較典型的巖株。 [3] 
巖株成分多樣,但以酸性及中性巖常見。巖株與圍巖的接觸帶常形成鐵、銅、金、銀等金屬礦產。呈小巖株產出的巖體在找礦上十分重要。 [4] 

巖株巖株與成礦

1、華南燕山早期晚階段花崗岩(170~150 Ma)分佈廣泛,且與成礦關係密切。該時期的花崗岩具有兩種不同的分佈格局:在南嶺東段地區以東西向分佈,在武夷山地區呈北東向分佈,這些花崗質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學特徵。贛南地區出露的小巖株與鎢錫成礦關係密切,具有鎢錫找礦潛力,在地球化學特徵上明顯不同於同時代出露的大岩基。東西向展布的小巖株與同時代的大岩基可能是由時代相當於元古宙中等成熟度的陸殼富泥砂質變質沉積岩部分熔融形成,小巖株在岩漿演化過程中經歷了流體相參與的高程度的分異作用,是岩漿演化到晚期階段的產物;而北東向分佈的巖體可能是由中元古代泥質變質沉積岩部分熔融所形成。該時期南嶺及鄰區大陸岩石圈以伸展背景為主,而整體上中國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已處於東亞活動大陸邊緣構造體制作用下,古太平洋板塊朝東亞陸緣的北西向碰撞擠壓作用已經顯現。 [5] 
2、從地層構造和磯頭複式巖株與成礦的關係入手,對新橋硫鐵礦牀的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地層對成礦作用的有利性表現為提供了"硅—鈣—硅"構造和由假整合面形成的層間破碎2種良好成礦環境;層間滑脱破碎帶、巖體侵入接觸帶和這兩者形成的複合部位是新橋銅硫鐵礦牀最主要的3種控礦構造;磯頭複式巖株的閃長巖類岩石屬於硅酸弱飽和類鈣鹼性準鋁質岩石,其岩漿主要來源於上地幔,且在岩漿上升過程中受到地殼物質的混染;巖體中Cu元素強烈富集,其具備提供成礦物質的潛力;1號礦體主要礦物圍繞磯頭巖株呈現出與典型岩漿熱液礦牀温度分帶相對應的特徵。岩漿是區內成礦的重要因素,新橋銅硫鐵礦牀應是以接觸交代作用為主形成的矽卡巖型銅硫鐵礦牀。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