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村

鎖定
巖村系山西省靈石縣梁家焉鄉,位於該鄉東南部7.5公里處。東鄰茹泊和關家莊村,西與復興村接壤,北連毛家上莊和南泊村,南與王家溝和馬家溝毗鄰。
中文名
巖村
所屬地區
山西省靈石縣梁家焉鄉
地理位置
該鄉東南部7.5公里處
氣候條件
氣候温和,空氣清新

巖村基本概述

巖村土地肥沃,氣候温和,空氣清新,百姓勤勞。人們稱之為“溝多地平水常流,半年無雨不發愁”的好地方。實為養田濟民之寶地。本村張氏於明朝1587年2月從本縣交口鄉慶餘村遷居於此,生活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距今已有420餘年的歷史,已傳17代,約計2000餘人。張氏後裔定居巖村,成年累月,辛勤勞作,繁衍生息,人丁興旺。自清光緒三年,遭大旱重災後,人口急劇下降,十室九空,村內大傷元氣,到民國時期才逐步恢復。
天道不息,地道無疆。張氏墳冢墓碑部分因年久代遠,已無址可考。現保存尚好主墳為:後川江立,十世金立祖。東户分別為:紅原上,彥宰立祖;桑林立;山圈圪梁;斜立,廷棋立祖。西户分別為:下楊樹垣,仕瑄立祖;毛家堂,景郎立祖;圪堆坡,仕琮立祖;上楊樹垣,景翰立祖;王家溝,丕桂立祖;杏圪塔,丕祿立祖;下窪立,逢禮立祖(招魂葬);土牆何,耀珠立祖;前川江立,張逢德(又名張中奎)立祖;下窪立新墳現已選擇妥當,百年後耀玉立祖。上香祭祖是張氏的一大傳統美德。

巖村巖村發展

古代巖村建有橋廟、土地廟、河神廟、觀音菩薩廟、倒座觀音廟五座。四時八節,香火不斷。特別是觀音菩薩廟、倒座觀音廟,雕樑畫棟,頗為壯觀,是村中的主建築。張氏具有樂施好善的傳統美德,歷次修繕均踴躍參與,捐資相助,石碑為證,千古流芳。世事滄桑,古蹟部分蕩然無存,部分破損不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仍實行區、行政村制,劃歸為四區(壇鎮區)。1953年6月實行區鄉制,仍為第四區(壇鎮區)。1956年4月改鄉村(社)制,為上莊鄉巖村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實行公社制,屬段純人民公社上莊管理區管轄。1961年5月份根據上級指示實行社隊制,改為梁家焉人民公社巖村大隊。1983年10月根據新《憲法》規定,改鄉(鎮)村制,改為梁家焉鄉巖村村民委員會至今。
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和改革開放各個時期的建設,巖村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村民生活逐漸富裕。20世紀70年代初,村中户户通了電,80年代普及了電視機,前、後巖村新修學校各一所。新世紀之初家家吃上了自來水,油路直通村內,液化灶\沼氣進入部分家庭。2007年有線電視進户,互聯網線路架設完畢。全村共有耕地1000多畝,一百來户人家,300餘口人,各種車輛20餘輛,張氏人口上升到全村總人口70%以上,村民人均收入2000餘元,生活豐衣足食,邁上了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