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寺古鎮

鎖定
從潛口古民居前行約五公里,便可見文峯古塔傲然立於巖寺古鎮之中。該鎮現為黃山市徽州區治所,舊為登臨黃山的咽喉之地。
中文名
巖寺古鎮
別    名
巖寺老街
地理位置
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北岸
政府駐地
徽州區
電話區號
0559
郵政編碼
239000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新四軍軍部舊址景區
火車站
距高鐵黃山北站10公里
方    言
江淮官話洪巢片南京小片

巖寺古鎮基本信息

巖寺附近著名景觀除潛口古民居外,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呈坎寶倫閣以及綠繞亭、老屋閣等一大批古建築,還有許海峯國際射擊俱樂部、黃山垂釣中心等現代遊樂設施。
巖寺是新四軍軍部八省健兒會師之所,現存有新四軍軍部舊址,留有陳毅元帥等在此戰鬥生活的遺蹤。

巖寺古鎮歷史沿革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的軍事地圖上,我們發現一個諸多箭頭集中指向的地名 :巖寺;在新四軍軍史的首頁上,我們又讀到了這個被譽作“江南小延安”的地名:巖寺。於是,在耳畔陣陣猶然迴響着的昔日“北有延安,南有巖寺”的宣傳口號聲中,我們慕名走進了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的巖寺古鎮 [1] 
巖寺成鎮於南宋時期,至明時已是一個“鱗次萬家,規鄉十里,商賈雲集”的皖南重鎮了。然而巖寺的聞名遐邇,卻是在1938年4月4日新四軍軍部完成從江西南昌北移於此的時候,八省遊擊健兒的萬餘將士,在這兒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集結、點驗、整編和訓練,然後挺進雲嶺軍部、奔赴抗日前線。
而今漫步巖寺古鎮,處處可見革命遺蹟,讓人置身於濃郁的“江南小延安”的氛圍:豐樂河從鎮邊潺潺流過,那清澈見底的河水,當年曾飲過葉挺將軍的戰馬;河畔上文峯塔巍然聳立,納塔旁的鳳山台上,當年曾吶喊出新四軍將士們抗戰到底的誓言。那條青石板鋪築的古鎮長街,當年曾迎來四面八方前來參軍投戎的青年男女;那座蒼老的石拱橋“洪橋”的橋頭小屋“香積”裏,每時每刻似乎還在傳出當年機要電台的收發報的“嘀嘀”聲。江家祠堂裏,還能聞到當年修械所的火藥香;朱舫兵站裏,還在傳頌着周恩來副主席當年夜宿兵站的軼事;東家廚房水缸裏,曾經盛過新四軍戰士挑來的清水;西家八仙桌上,曾經留下平民同學文化的讀書聲。戰地服務團教唱過的《游擊隊之歌》,還在古鎮的喇叭裏播放,新四軍將士們佩戴過的《N4A》的臂章,還在紀念館的展櫃裏閃光………當年的巖寺古鎮,竟然與葉挺、項英、張雲逸、袁國平、周子昆、李一氓等一大批新四軍的高級將領的英名產生過相關鏈接;今日的巖寺人,人人都以那段千載難逢的紅色歲月而自豪,個個都能向你如數家珍般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故事最精彩的地方,當屬巖寺鎮后街陰山巷的金家大院了,因為這裏當年是新四軍的軍部所在地,今日是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江澤民總書記“鐵的新四軍”的題詞,金光閃爍地高懸於展廳之首;各新四軍老戰士們舊地重遊的留言,也製成了墨寶條幅高懸;樓上會議室裏的茶杯,依然如舊地陳放着;樓下葉挺軍長卧室裏的手搖電話機,仍在全天候保持暢通;那對破舊的沙發椅,仍在講述着陳毅與鎮上羅醫生對弈的棋局;而那把葉挺辦公的古老木椅底下的“新四軍軍部借方友文”的一行毛筆字,則向人們講述着“新四軍秋毫無犯、借物璧還”的往事,與“後來為了籌辦紀念館,方家後人又一次讓木椅詩意般地二進金家大院”的新聞。
在神州城鎮行列中,這座以“江南小延安”而著稱於世的巖寺古鎮是別具特色的。現在,巖寺古鎮正進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和各支隊駐地陳列室的擴建工作,並新修通往軍部的參觀道路和停車場,出版《新四軍在巖寺》、《鐵的新四軍》等文史資料,收集珍貴歷史圖片和歷史文物,並新建一座紀念碑,做足、做好“江南小延安”文章,走出一條獨特的城鎮建設之路。巖寺古鎮,一個令萬千新四軍將士魂牽夢繞的青春聖地,一座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學校,一處特色獨具的紅色旅遊勝蹟。

巖寺古鎮經濟發展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5張)
巖寺現為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是黃山市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工業基地、物資集散地、農副產品加工和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徽州區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很好,區委副書記劉宏軍介紹説,2005年是該區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和實現“再造一個新徽州”奮鬥目標的決戰之年,1至7月實現財政收入比同期增長22%;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動經濟增長,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02億元,比同期增長54.2%;簽訂市內外投資項目25個,協議引進資金9.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億多元,比同期增長17.3%。通過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上半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3億元,同比增長5%;全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924元,同比增長10.4%。劉宏軍感慨地説,“當年新四軍將士為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而英勇獻身,為維護百姓的福祉而浴血奮鬥。巖寺和古徽州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應可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

巖寺古鎮相關遊記

古鎮印象——朱國平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從小跟着大人到古鎮巖寺,叫“下街去”。一是因為過去古鎮就是十里長街,萬家燈火,到鎮上去都稱到街上去;二是順着村裏的穎溪河一路來到鎮上,是朝下游走,所以叫“下街”。鎮上有條河謂之豐樂河,是新安江的支流。我是從豐樂河的支流——穎溪河流到這座古鎮的。
小時候到哪兒都沒什麼玩頭、沒什麼看頭,只想着吃,“今天下街煮點心(餛飩)了”,一句話就把小夥伴們口水弄出來。長大了到哪兒都想着玩、想着看,就是不愁吃。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古鎮的豐樂河,全長64.3公里,流域面積392.5平方公里,被古鎮人稱為“母親河”。小時候,每到夏季,我只在豐樂河的支流穎溪河游泳,那時的穎溪河很深,可以扎猛子。巖寺的豐樂河,我們就是到了鎮上也不敢下水,因為對這樣寬闊的河還是有幾分懼怕的。一到梅雨季節,豐樂河水有如長江之水,浩浩蕩蕩。在古鎮工作後,晚上沒事,同事們相邀來到豐樂河畔,看河水緩緩流淌,聽水聲潺潺;沿河兩岸,鬱鬱葱葱的樹木如同兩條飄逸的綠色綢帶,垂楊倒影,枝條輕撩水面,似訴説着一份依依濃情和愛的悸動;清晨,站在豐樂河上的老橋頭,看河面霧靄氤氲,薄紗迷濛,習習清風中柳枝婆娑;日間,水口濃陰、天色蔚藍,堤邊桃灼,河灘草青;落日餘輝染紅河面,波光粼粼中閃爍着動人的光澤;在水埠頭,把雙腳伸進水裏,流動的清涼中會有小魚兒輕啄,酥酥的、癢癢的。整個夏天,豐樂河是男女老少的快樂天地,他們在這裏洗澡、在這裏戲水…… 豐樂河畔,巍然屹立着一座氣勢高聳的古塔和一方如城堡般的古台,透出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藴。塔叫水口神皋塔,台名鳳山台,這是古鎮的標誌性建築,明朝就有了。塔在豐樂河水口處,鳳山台居塔之南,為鳳山之脊,《青烏經》載:“水口宜山川融結,峙流不絕。鳳山雖為門户,不能回抱,恐其山走水直,遂成騰漏,建此塔以樹頹流砥柱。所謂障空補缺,不啻天造地設者也。自址至巔,共高二十五仞,分為七級……”高聳秀拔、鬼斧神工的七層寶塔分別由七位有錢人所建。鳳山台上為三榭,中奉玉虛君,台右有三元閣,高與榭齊,築有“升高”門觀,閣右平原為后土祠,祠前有小築,也是分別由三位古鎮名人所建,這裏還被稱為三摩之地。有一説是古鎮以塔為筆,以台為硯,遂稱為“文峯塔”,為鎮鎮之寶;1938年初春,新四軍將士集中古鎮,接受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特派的羅卓英中將的“點驗”,所以後人就叫“點將台”。
過去這裏是一片荒野,每次來到這裏,必要登塔玩耍,尋求那種俯瞰遠視的快慰。文峯塔一修於康熙戊申,再修於康熙庚子,大約關閉於公元二十一世紀的乙酉年,是當地政府出於對百姓的安全考慮,進行了重點保護。
像巖寺這樣鍾靈毓秀、名士輩出、商賈雲集、物產豐富的古鎮並不多見,介紹徽州古鎮怕是非得叢書一套不可。言歸正傳,還是説説今日古鎮的印象吧。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古鎮是今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區府所在地,“黃山南大門”。徽州區又是省批黃山市工業基地。當今提到古鎮印象,恐怕十之八九先説環境。説到環境這個話題,我心裏總是感到很沉重。有人説徽州區把子孫後代的飯都吃了,是因為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影響了子孫後代的生存。後來,有人在網上發帖,稱豐樂河污染嚴重,再後來,有媒體介入調查,稱“清水河變成臭水溝”。羣眾反映,貫穿全區的豐樂河魚蝦絕跡,以前下河洗衣服,隨便一拍就能拍到一條魚……其實,當地政府是不會不知道這些情況的,政府官員、企業老闆也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事實上,早在羣眾反映這些問題之前,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對古鎮的環境開始了治理,從疏理河道、整治水源到企業上環保項目等多方入手,全面維護城區的水環境。隨着地產業的不斷髮展和城市的開發規劃以及城鎮居民人口的不斷增加,應該説,古鎮現在是有了城市的氣息和氛圍。
每當夜幕降臨,豐樂河兩岸燈火通明,微風蕩冶,河水波光粼粼。尤其是夏天,公園裏到處是納涼的居民;老年腰鼓隊鼓震文峯;露天文化廣場,人頭攢動,人氣旺盛,舞蹈愛好者盡情舒展舞姿;戲劇愛好者們鼓板鏗鏘,韻味十足……儘管政府有關部門禁止在城區豐樂河釣魚,卻仍然有不少的垂釣愛好者每晚必到豐樂河畔下杆,據説能弄出六、七斤重的大魚。1991年7月4日至7日,豐樂河兩岸遭受特大洪災,洪水肆虐,漫上了橫跨河道的古橋,自從修築了護河牆後,河水不再咆哮,再也見不到有洪水漫過大橋的情景。
我不是刻意歌頌古鎮環境正在逐步改善的有關因素,而是因為我生活在古鎮,並且就在一家跟化工行業有關的企業工作,對古鎮的環境,我除了祈禱,難道不希望政府、企業和公民都共同努力來改善它嗎?古鎮是古鎮人民共同的家園。
2006年6月29日,科技日報、中國企業報等十幾家國家媒體到黃山採訪,聽説我工作的集團有很多企業建成了花園式的工廠,不僅建起了全市最大的污水處理系統,企業的池塘還能養魚,感到不可思議,提出一定要去看看。我陪同這些媒體的記者到了有關企業,他們親眼目睹並見證了池塘水清魚兒歡的一幕。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最近,我在清晨來到豐樂河畔時,感到河水比過去清了,空氣也比先前好了不少,“春蕪一片喜初晴,兩岸平疇夾水清”。文峯公園旁的河灘上,流水潺潺,游魚戲水,各種各樣的鳥在這裏歡唱,一頭水牛低頭吃草,一羣白鷺在水中悠然自在……我拿起相機拍下了豐樂河畔這寧靜的令我感動的一幕。是啊,只要母親河永不幹涸,那就是古鎮的能量,這種能量,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而多彩。
徽州的文化和自然景觀不獨是徽州人的財富,也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作為生活在古鎮的一個居民,讓我感動的將是環境的不斷改善,而能夠感動徽州、感到世人的也將是人居環境的改善。
巖寺古鎮 巖寺古鎮
古鎮人很清楚,環境的保護與改善任重道遠。近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不要犧牲環境的發展,不要浪費資源的增長,不要未經環評的建設”的要求;黃山市委、市政府不斷強化環保意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竭力走出一條低耗能、高增長、無污染、高效益的科學發展路子,努力把黃山建設成為現代國際旅遊城市;徽州區委、區政府正在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全力打造活力徽州,營造最佳人居環境;我所工作的集團公司要求各相關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投入,走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徽州山水和徽州文化養育了我們的先人,徽州的子民應繼續享用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應該繼承先人們的勇氣、勤勞、堅韌、智慧和誠信,保護好孕育我們的山山水水不受污染,保護好我們的人文景觀,使我們的天更藍,使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讓人們漫步山水徽州,陶然欲醉,真正成為人們的休閒養生之地:
古塔高聳白雲間,
豐樂河畔綠淪漣。
大美山水何處有,
徽州隨意春芳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