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子腳自然村

(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郭大寨彝族白族鄉邦貴村轄自然村)

鎖定
巖子腳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郭大寨彝族白族鄉邦貴村 ,屬於山區。位於鄉西南邊,距離村委會1.50公里,距鄉鎮10.00公里。國土面積2.43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温16.20 ℃,年降水量1,509.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255.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8畝;有林地1,231.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户62户,有鄉村人口265人,其中農業人口265人,勞動力1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1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5.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泡核桃、蠶桑等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0.5畝(其中:田30.5畝,地370畝),人均耕地2.1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豆類、小麥、甘蔗、核桃、茶葉、膏桐等作物;擁有林地86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7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膏桐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600畝。
中文名
巖子腳自然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郭大寨彝族白族鄉邦貴村
地理位置
鄉西南邊
面    積
2.43 km²
人口數量
265人
海    拔
1,700.00米
年平均氣温
16.20 ℃
年降水量
1,509.00毫米

巖子腳自然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部分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7户通自來水,有10户飲用井水,有15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24.19%)。有62户通電,有6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60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96.77%和96.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2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8户(分別佔總數的19.35%和12.9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摩托車1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35户;建有小水窖42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4.00畝,有效灌溉率為29.0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0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户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巖子腳自然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5.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6萬元,佔總收入的15.46%;畜牧業收入6.83萬元,佔總收入的11.0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9頭,肉羊115頭);林業收入7.65萬元,佔總收入的12.37%;第二、三產業收入31.60萬元,佔總收入的50.10%;工資性收入6.20萬元,佔總收入的10.03%。農民人均純收入1,390.00元,農民收入以泡核桃、蠶桑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佔勞動力的14.82%),在省內務工11人,到省外務工9人。

巖子腳自然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水稻、豆類、小麥、甘蔗、核桃、茶葉、膏桐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3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核桃、茶葉、膏桐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甘蔗、核桃、茶葉、膏桐等產業。

巖子腳自然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49户,共鄉村人口187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91人。其中農業人口187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拉祜族族69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5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0人,參合率64%;享受低保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室13公里,距離鎮衞生院3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40户,佔農户總數的90.9%。

巖子腳自然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平掌街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幸福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3公里,距離中學3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2人,其他3人。

巖子腳自然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66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集體經濟情況。

巖子腳自然村基層組織

該村團員2人,無中共黨員。

巖子腳自然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施放落後,教育、醫療衞生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搞好衞生醫療保障;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居住環境;大力發展以糧食、核桃為主的種植業,及以養羊為主的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