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嶽維峻

鎖定
嶽維峻(1883—1932)號西峯,自稱岳飛後人 [2]  ,陝西蒲城人,早年參加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後參與發動北京政變。最後參與“圍剿”紅軍,被紅軍俘虜後處死。
中文名
嶽維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主要成就
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北伐戰爭
出生地
陝西蒲城
最高軍銜
陸軍二級上將
性    別

嶽維峻人物概述

嶽維峻 嶽維峻
嶽維峻(1883—1932)號西峯,陝西蒲城人。早年隨井勿幕,加入中國同盟會。1914年在胡景翼部任連長。1916年參加護國運動,升營長職。1917年任靖國軍前敵總指揮代第四路總司令。護法運動失敗後,靖國軍與直軍合併,任第一混成旅旅長。1921年任陝西第一師師長。1922年直奉戰爭爆發,任國民軍第二軍總指揮及陝西第一師第二旅旅長。1924年參加發動北京政變,任國民軍第二軍第二師師長。1925年夏至1926年春任河南省軍務督辦兼省長及第二軍軍長。1926年任國民聯軍南路總司令,與國民革命軍會師中原後,1927年6月13日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第二集團軍第五方面軍總指揮。1928年所部改編為陸軍新編第一師,任師長。是年升任第三軍副軍長。1927年10月19日被特派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2月7日再次推選為軍事委員會委員。1929年秋任陝西招討使。後改任豫西警備司令第三縱隊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時任蔣方陸軍第三十四師師長。1931年3月4日率部“圍剿”豫鄂皖根據地時,被紅軍俘虜,次年8月11日在河南光山新集鎮被處決。後被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銜。 [1] 

嶽維峻生平細節

嶽維峻早期經歷

嶽維峻,字西峯,陝西蒲城縣伏龍村人。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清光緒九年九月十一日)生於一個小官僚家庭。其祖父嶽殿元,咸豐五年乙卯科武舉。其父嶽振興,光緒二年丙子科武解元,次年丁丑科武進士,做過皇室侍衞,後任山西靈丘路營都司。其弟嶽維歧,同盟會員,一九一六年討袁死於山西。 [2] 
嶽維峻“魁梧善射,年十六入武庠。值清季外交失敗,政變頻煩,因鄙棄武科,好從鄉里豪傑遊”。一九零五年,井勿幕自日本歸陝,首先在蒲城地區傳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嶽維峻深受影響。不久,經井介紹參加同盟會。此後,他經常“奔走涇渭間,陰求同志”,從事反清鬥爭,從而結識了劉守中、胡景翼、續桐溪等人。後,嶽“隨井勿幕宣撫渭北,轉戰運城,所向有功”。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後,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血腥大屠殺。一九一四年四月,陝督陸建章派北洋軍第十五混成旅長管金聚為“渭北清鄉司令”,專駐蒲城清鄉,地方秩序陷於極度混亂與恐怖之中。岳家為管“清鄉”的重點對象,維峻即藏匿富平,旋“隨劉守中至北京,謀聯結馮國璋部團長、鄉友魏炳鴻,策動倒袁。魏怯懦見拒,遂復返陝”。適胡景翼自日本留學回國,嶽即與胡入陳樹藩第四混成旅教導營軍官連學習,畢業後任該旅遊擊營第二連連長。 [2] 
一九一六年六月,胡景翼從陳樹藩部分化出來,在陝西繼高峻、郭(堅)耿(直)之後樹幟反袁逐陸,以少擊眾,在富平和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率領追剿郭、耿部隊的“中堅團”對打起來。當戰鬥激烈之時,嶽維峻、張義安趕來參戰,使戰局迅速轉勝。嶽還直趨陸承武之住所湖山書院,生擒了這個“鹿(陸)兒子”。嶽維峻以功遷升陝軍第一旅二團三營營長,隨團長胡景翼移駐龍駒寨(今丹風縣)練兵。 [2] 

嶽維峻參加“護法”

陳樹藩投機成功,取代陸建章督陝後,背叛革命,倒行逆施,聽命令於皖系軍閥段祺瑞,又成了陝西革命的最大障礙。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曹世英、胡景翼繼郭堅、耿直倒陳之後,也在三原樹起靖國軍旗幟,參加護法鬥爭。曹、胡分任左右翼軍總司令,嶽維峻任胡部右翼軍第三支隊司令。陳樹藩派郭希仁到三原誘降碰壁,“仍不死心,又來一套更無恥的詭計,許遷胡部營長嶽維峻為團長,令岳暗殺曹世英。嶽即據以告胡,胡後以告曹。由於這一事件的揭露,胡、曹之間的關係,反而得到改善”。陳樹藩見挑撥離間、陰謀暗殺之計未逞,便派劉世瓏率兵進犯三原。二月二日,胡命嶽維峻和田玉潔兩個主力支隊冒大雪迎擊陳軍於漢堤洞、申家堡、西秦堡等地,戰鬥極為激烈,劉部傷亡甚眾,潰退涇陽。陳從西路進攻三原慘敗後,四月,又率所部及部分鎮嵩軍從東路攻三原。時嶽維峻部駐守施家坡、相橋一帶,“當激戰時,維峻輒赴前線,往來指揮,因能以寡敵眾,穩定了靖國軍東邊局勢”。八月,以于右任為總司令的統一的陝西靖國軍組成,下編各軍為六路。嶽維峻任第四路第三支隊司令。九月十七日,胡景翼被陳樹藩誘囚西安,嶽即代理第四路司令。十二月,嶽率第四路隨靖國軍總指揮井勿幕去興平,平息了賈福堂之叛變。 [2] 
一九一九年一月嶽維峻奉于右任之命,率第四路靖國軍與第三路楊虎城、王祥生部,在興(平)户(縣)交界之大王村,迎擊以許蘭洲、張錫元為正副總司令的“援陝”助陳大軍,初獲大勝。不幸嶽部戰將董振五陣亡,影響所及,士氣大挫。加之助陳之直、奉、甘、晉、豫軍等相繼投入戰鬥,對靖國軍形成四面合圍之勢,靖國軍力不能支,各路軍先後退至渭北各地。從此,靖國軍走上了逐漸解體的道路。 [2] 
一九二〇年直皖戰後,陳樹藩倒台。直軍閻相文、馮玉祥先後督陝。一九二一年十一月,胡景翼部靖國軍受直軍改編為陝西陸軍暫編第一師,胡任師長,嶽維峻任該師第一旅旅長。 [2] 
一九二二年三月,直奉戰起,馮玉祥離陝赴豫參戰,到鄭州為奉系豫督趙倜所阻,相持不下。胡景翼命嶽旅赴鄭援馮,“到 則猛衝敵陣,如飄風驟雨,持破大刀與敵機槍大炮相肉搏,凡五晝夜,敵終不支潰退,追擊直至豫東,如秋風掃葉,獲軍實無算。陝軍如貧兒暴富,猛虎出山,名震全國。雛峻受命景翼,大無畏,善指揮,亦由是馳名”。
此後,馮玉祥胡景翼、嶽維峻看作是“患難兄弟”,表示“來日方長,願密切聯繫”,並答應嶽部派官兵各一百人到馮部培訓,且由馮部供給這些人的衣食,以充實提高嶽部連隊的骨幹力量。 [2] 
一九二三年曹錕賄選當上了大總統,吳佩孚任直、魯、豫巡閲使,坐鎮洛陽,不可一世,真有“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之威風,洛陽一時似乎成了北洋政府的政治軍事中心。這時,吳佩孚勾結英美帝國主義,一心步袁世凱之後塵,妄圖武力統一中國,以實現個人的獨裁統治。同時,直奉戰後,炅既疑慮馮玉祥(免馮豫督而改任無權的陸年檢閲使),又敵視陝軍(嶽維峻派人赴洛陽謁吳,請準購槍增糧,吳一概拒絕),這就為後來國民軍倒吳埋下了伏線。 [2] 

嶽維峻國民軍“倒吳”

一九二四年九月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陝軍奉調沿京漢路北上。十月二十五日,馮玉祥、胡景翼、孫嶽等人在北京南苑開會,決定組織國民軍,發動“北京政變”反戈倒直。馮任國民軍總司令兼一軍軍長,胡與孫任副總司令並分兼二、三軍軍長,嶽維峻任二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二師師長。時吳佩孚正在山海關前線。後院起火,“吳佩孚自山海關回師,欲衝破天津馬廠間二軍防線。胡(景翼)嶽(維竣)指揮二軍大顯威風,俘獲吳前線指揮官潘鴻鈞”。與此同時,馮的一軍也佔領了京津間的楊村和北倉一帶。這就使吳佩孚未能回救北京而於十一月三日浮海南逃。既而,胡、嶽率二軍追剿吳部至河南,胡就任河南軍務督辦,嶽任河南剿匪總司令。當國民二軍進軍河南之際,陝督劉鎮華欲乘吳佩孚失敗之機實現自己“佔有河南全省的野心”,已派闞玉琨佔據了豫西以至鄭州。因而,一九二五年二月下旬,胡景翼派嶽維峻率李雲龍、鄧寶珊、樊鍾秀、蔣世傑諸旅西征剿闞。雙方在洛陽東之黑石關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嶽軍三月九日佔領了洛陽。後分兵向西及西南方向追擊。西路追至陝州,一戰摧毀了劉鎮華的大本營,劉於三月二十二日隻身逃奔運城,投靠了閻錫山;西南路追至洛寧,大戰闞軍,闞玉琨窮途末路,逃至嵩縣,於四月二日服毒自殺。 [2] 
四月十日胡景翼病逝,嶽維峻接任豫督。“五卅”慘案後,甘心充當帝國主義走狗的奉系軍閥,對國民軍已形成了半包圍狀態,因此,嶽維峻的國民二軍在河南採取了“結好孫(傳芳)肖(耀南),穩定南方,專力對奉”的方針。這與廣東國民政府的政策是一致的。廖仲凱等三人七月十八日致馮玉祥的電報,已説明了這一點。嶽七月二十九日與肖耀南舉行的“雞公山會議”,和關於成立“九省同盟”的創議,以及十一月兩次在徐州會見孫傳芳並決定進攻山東,都是落實這一討奉方針的具體措施。即使在死灰復燃的吳佩孚在武漢自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時, 嶽仍然是忠實地按照馮玉祥關於整個國民軍的總意圖,一面派鄧寶珊師北.上援助馮的第一軍,一面部罾李紀才等進攻山東討奉,而未採納他的老友山西續桐溪關於國民二軍應“速攻武漢”及稍後“以取晉為上策”的建議,致使局勢發展得愈來愈不利於地處中州河南的國民二軍,尤其是一九二六年元旦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通電“下野”以後,這迫使嶽維峻一月十七日在鄭州召集緊急軍事會議,分析形勢後決定:派李雲龍為豫南總指揮,命蔣世傑師在信陽設防備戰抵抗吳軍,令李紀才師退回歸德,田玉潔師移駐鄭州;準備必要時放棄豫督,全部撤軍回陝。 [2] 
嶽維峻以岳飛的後裔自居。一九二四年曾專程赴湯陰縣岳廟祭奠岳飛,進行聯宗,併購贈鹽店鋪房一所於岳廟。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日,吳佩孚通電討馮(國民軍)。吳還在日、英帝國主義撮合之下,和張作霖進一步簽訂了六條同盟條約,共同協力對付國民軍。由於一九二五年冬,國民軍已靠攏到革命方面來”了。為此,國民黨特於一月二十六日發表宣言,斥責吳佩孚一面宣佈結束討“賊”事宜,一面又與所謂賊者聯合,討馮攻豫,使國民軍處於奉直兩系的夾攻之中。 [2] 
鑑於馮玉祥聯吳討奉的計劃已完全失敗,嶽維峻於二月一日仍發出了繼續討吳的通電。 迫於形勢,嶽於二月二十六日撤離開封,隊伍集結鄭州。除按計劃留蔣世傑師駐守信陽抗吳、鄧寶珊師退入河北保大地區外,餘則於三月二日開拔撤退回陝。國民二軍離鄭的第三天,吳軍東南兩路即會師鄭州,此時西路的劉鎮華也佔領了閿鄉、潼關。四日,嶽維峻、李雲龍等率部由洛陽西撤時,“列車首尾相連,輒生故障,爬行似地馳到崤函之間,鎮嵩軍預先在此設伏堵截,以猛烈火力擊毀迎頭火車,震倒幾節車廂,車上士兵無法抵抗,四下潰散逃生“,加之紅槍會的襲擊,致使國民二軍西撤隊伍幾乎全部潰散,嶽維峻本人也落荒而逃,在風陵渡為晉軍所執而囚於太原。國民二軍在河南失敗如此之速之慘,主耍是馮玉祥、嶽維峻戰略上的失誤所致,正如續桐溪臨終時所説:“此次失敗,全由同志自信太過,不能通盤籌劃者,故卒為敵所乘”。就連閻錫山也説:“國民軍如從續西峯(按:即續桐溪,西峯系其字)之計,北方可全有也:幸其不用,故遭覆敗,而晉得無事雲”。作為二軍首腦的嶽維峻,“當了督軍之後卻一天天驕傲懶惰起來”。 [2] 

嶽維峻策應北伐

一九二六年秋五原誓師後,馮玉祥經與晉方交涉,閻錫山才“禮送”嶽維峻回陝。一九二七年四月,馮在西安委嶽任國民聯軍南路軍總指揮,請他收集二、三軍舊部,出荊關,下南陽,截擊吳佩孚,以策應國民政府領導的北伐大軍。五月,嶽率姜宏模、醜彥俊等約兩萬人,出武關,下苑鄧,與北伐軍會師中原。一九二七年秋冬,南路軍留陝部分由受到馮部宋哲元的蠶食,共推嶽維峻為反馮總司令團。李雲龍等曾先後追至龍駒寨、南陽,“勸嶽維峻先倒馮後北伐。維峻堅持陝軍同盟會的歷史淵源及靖國軍、國民軍和國民黨的傳統關係,不願破壞北伐局面,不允所請”。時國民聯軍已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嶽任第二集團第五方面軍總指揮,移駐駐馬店,收編了原田維勤部的張萬信、紀元林、田公育、李養清等。一九二八年春,田公育(其父田維勤被馮玉祥所殺)及李養清在汝南誓師反馮,“欲挾 嶽維峻攻鄭州;張萬信在駐馬店亦曾慫恿嶽截留馮由武漢北運的大批軍火。均經曉以大義,消患於無形”國。所以,“就穩定北伐後方,擁護國民革命事業來説,嶽維峻在南路軍時期,仍起過一定作用”。這時,嶽維峻與馮玉祥的關係有了隔閡,所以,“馮電調 嶽為軍事廳長,薦充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嶽不應命,亦不與馮會晤。於是,馮終於革了嶽的職。李宗仁乘派焦易堂為代表,.希嶽與第四集團軍合作,嶽亦不願。其部隊終於遭受二、四集團軍的夾擊,京漢路以西部隊,全被李宗仁收編,嶽僅帶韋定一、紀元林奔安徽阜陽,被蔣介石縮編為新編第一師,開至湖北,不久被免職。嶽遂隻身居滬住閒。 [2] 

嶽維峻被俘身死

一九二九年秋,嶽維峻受蔣邦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之拉攏,就任陝西招撫使。他由滬至鄂後,招集舊部,駐襄樊。旋改任陸軍第三十四師師長,移駐孝感,復供蔣介石內戰的驅使,正式參加了對共產黨的反革命軍事“圍剿”從此,嶽維峻背叛了革命,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一九三一年春,嶽維峻奉命“清剿”鄂豫邊界地區的紅四軍。三月上旬,嶽師被曾中生、郵繼勳領導下的紅四軍以飄忽戰略“調”至豫南羅山縣,然後集中主力,以突襲猛攻,迂迴包圍、大膽插入其指揮中心的戰術,於三月九日將其全部殲滅在該縣之雙橋鎮,嶽維峻也在這次戰鬥中作了紅軍的俘虜。次年八月十一日,在南光縣新集被紅軍處決。死年五十歲。 [2] 

嶽維峻詩作二首

哭振五·二首
(一九一九年)
羣盜縱橫遍九埏,龍城飛將渺如煙。
三更擊鼓千行淚,萬里河山一着鞭。
大地風雲無定日,至今肝膽憶忘年。
逖琨奇士今何在?班馬勳名並世傳。
豪氣崢嶸憶舊遊,雞鳴夜半舞吳鈎。
軍前馳驟憑唬將,帳下聲威賴虎頭。
尚有豺狼橫大野,恨無鷹隼擊高秋。
何時得遂澄清志,百二關河次第收。
(振五,即董振五,辛亥陝西革命起義,曾參加敢死隊,後積極進行"逐陸驅陳"活動,與胡笠憎等在三原起義,任靖國軍獨立營營長。1919年與陳樹藩部激戰於武功,不幸中彈犧牲,軍政府追贈陸軍少將。) [3]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團結出版社,2005.12,第1585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蒲城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蒲城文史資料  第1輯,,1985.12,第52—59頁
  • 3.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編,歷代詠陝詩詞曲集成近現代部分下,三秦出版社,2007.12,第73—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