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嶽州府

鎖定
春秋時屬楚。漢屬長沙國。晉始置巴陵縣。隋平陳,廢郡改巴州曰嶽州。宋曰嶽州、巴陵郡。元為嶽州路。明洪武二年改為嶽州府,隸湖廣佈政使司。清因之,康熙三年屬湖南省。
中文名
嶽州府
別    名
巴陵
所屬地區
華中地區
地理位置
湖南省東北部
方    言
巴陵話-平江話-贛語
廢府時間
1913年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秦、漢
春秋時屬楚,亦為䴢羅二國地。
戰國屬楚。
秦為長沙郡地。
漢屬長沙國,後漢復為郡。
三國、晉、南北朝
三國吳為重鎮。
晉始置巴陵縣,屬長沙郡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分長沙置巴陵郡,屬湘州,尋屬郢州。齊因之。梁兼置巴州
隋、唐
隋平陳,廢郡改巴州曰嶽州,治巴陵縣。大業初改為羅州,尋復為巴陵郡。
唐武德四年復置巴州,六年仍曰嶽州。天寶元年,改為巴陵郡。乾元元年復曰嶽州,屬江南西道
五代十國、宋
五代屬楚,後屬周行逢
宋曰嶽州、巴陵郡,宣和初置岳陽軍,屬荊湖北路。紹興二十五年改州曰純州,改軍曰華容軍。三十一年復舊。
元、明、清
元至元十二年為嶽州路,屬湖廣行省
明洪武二年改為嶽州府,九年降為州,十四年復為府,隸湖廣佈政使司。領縣七、州一:巴陵、臨湘、華容、平江、石門、慈利、安鄉、澧州。
清因之,康熙三年屬湖南省,領縣四:巴陵、臨湘、平江、華容。 [1-2] 
近代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改巴陵縣為岳陽縣。民國五年(1916年)全省分為三道,岳陽、臨湘、平江、湘陰(包括今汨羅)、華容縣均屬湘江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廢除道制,各縣均直屬湖南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湖南設立九個行政督察區(後增為十區)。第一行政督察區駐岳陽,轄岳陽、臨湘、平江、湘陰、長沙、瀏陽、湘潭、醴陵、益陽、寧鄉十縣(後調整為八縣,將益陽、寧鄉劃出)。華容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參考資料
  • 1.    穆彰阿、潘錫恩.《大清一統志》:古籍,清朝:卷二百七十九 嶽州府
  • 2.    李賢.《明一統志》:古籍,明朝:卷六十二 嶽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