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嶺腳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下轄村)

鎖定
嶺腳村,位於坪山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石陂頭村、李屋村、草埔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村南為松山,高約50米;村北坪山河自西向東流經該村。始建於清朝,何姓先祖何弘經自興寧縣城東區東廂黃基塘移居惠州歸善具淡水碧甲司五里下大塘圍(今會源樓後)立業,建立嶺腳村。以前石井田地較多,客家人稱一排田地為一零,因村落地勢較低,位於田地下方,故取名零腳村,後因“零”字不通用,改為嶺腳村。1996年,因舊居房屋破舊、人口增加,村民於石井社區沙塊地段另建新村。
中文名
嶺腳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
地理位置
坪山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石井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何姓、曾姓和黃姓。據《何氏族譜》記載,清初,何姓先祖從興寧縣黃基塘遷移至此。據《曾氏族譜》記載,曾姓先祖於清初從外省遷至廣東長樂七都白墓下,後遷至歸善縣碧甲司淡水沙坑牛龍徑,再遷至坪山棠嶺井頭村,最後遷移至此。該村黃姓無族譜,因其與坪山江邊村黃姓同宗,可知嶺腳村黃姓先祖從福建永安遷至廣東梅縣,再遷至惠州歸善縣白馬碗窯,之後遷到江邊村,再遷到坑梓草堆嶺,最後從坑梓草堆嶺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户籍人口300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40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00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約10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1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人,主要分佈在英國、美國。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等。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集體土地對外出租,部分村民由務農轉為務工,村集體經濟開始轉型。2005年,成立深圳市坪山嶺腳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約3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喜粄、糯米圓、糯米酒等。舊時村內有竹製編織等手工技藝,現已消失。
省道S359線東縱路、鄉道Y237線金田路、福民路、荔景南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1990年通電話,1997年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互聯網,201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健身路徑。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40座。較有代表性的民居為新埔世居,由黃姓族人所建,始建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面寬72米,進深60米,佔地面積4320平方米,三堂兩橫四角樓一望樓佈局,前有禾坪和半月池,是一處清代典型四角樓帶望樓的客家圍屋。世居正門為麻石門框,其上方刻有“新埔世居”四字,外牆用三合土夯築,正門入口處有一大門牌樓,背面有“雲蒸霞蔚”四個大字。世居內有大小房屋多間,現部分房屋已坍塌。2012年,新埔世居被坪山新區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何氏宗祠,始建於清初,於1992年和2015 年重修,朝向東偏北55度,面寬40米,進深30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面開三門帶兩角樓,土木結構,灰瓦頂,中間宗祠為兩進一天井格局,中廳上有“立基堂”木匾,正門上有“何氏宗祠”灰塑和門聯“家傳三桂;學貫六經”,前堂上為“立基堂”匾額。中堂有楹聯“祖德流源千載盛;宗枝奕葉萬年興”。後堂為何氏祖堂。屋前由禾坪和月池等組成,為一處清代小型客家圍屋。2012年被坪山新區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富仁樓(曾氏宗祠),始建於清朝中期,於1998年重修,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祠堂由外人內有牌匾“富仁樓”“三省堂”“蘭桂騰芳”,祠堂正廳有楹聯“東魯傳心天經地義;兩登寶祿孝子忠臣”。
村中現有2座炮樓,均始建於清朝中後期,高3層,佔地面積共約100平方米,其中一座於2012 年被坪山新區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村中有一口古井,始建於清初。
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何姓村民和曾姓村民到各自祠堂祭拜先祖;每年農曆八月初一,何姓族人到坪山公墓園祖墳祭祖。
該村有“添丁點燈”的習俗,每年正月十五,家中上一年有男丁出生的村民會到祠堂掛一盞走馬燈,意為向先祖報喜。
該村過去有舞獅子的傳統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由十餘人組成的舞獅隊先拜祠堂,然後到每家每户拜灶神,1人在前面引導,2人表演舞獅,其他人敲打樂器。20世紀50年代後、此項傳統技藝無人傳承,逐漸消失。
代表性人物:
何觀福(1918—1945),1944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任東江縱隊小隊長,次年在連平縣九連山戰鬥中犧牲。
黃新友(1922—1946),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後擔任東江縱隊小隊長,1946年在惠陽縣鎮隆戰鬥中犧牲。
何錦橋(1922—1948),1947年參加惠東寶人民護鄉團三團,任三團排長,次年在惠東縣白花戰鬥中犧牲。
曾春元(1923—1945),1944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任東江縱隊小隊長,次年在東莞縣樟木頭戰鬥中犧牲。
黃進興(1924—1948),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1948年在惠東縣白花戰鬥中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