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嶺下鎮

(吉林省白城市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下轄鎮)

鎖定
嶺下鎮,隸屬於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地處白城市西北部,東與內蒙古自治區躍進馬場接壤,南與平安鎮、白城牧場相連,西隔洮兒河與洮南市瓦房鎮相望,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哈達那拉蘇木(葛根廟)白音花林場毗鄰 [1]  ,行政區域面積171.86平方千米 [2] 
清朝時期為蒙古族遊牧地,名“蘇合營子”,後更名“索格營子”,屬蒙古鎮國公領地;2008年,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與嶺下鎮政府機構分設,恢復成建制的嶺下鎮 [1]  ;截至2018年末,嶺下鎮有户籍人口25811人 [2]  ;截至2020年6月,嶺下鎮下轄5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嶺西村 [1] 
2011年,嶺下鎮財政總收入0.29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0.13億元,增值税300萬元,企業所得税300萬元,個人所得税3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7%、34%、66.%、392%,人均財政收入755元,比上年增長17.6%,各類存款餘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儲蓄2309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3.5% [4]  ;2018年,嶺下鎮有工業企業6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2] 
中文名
嶺下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
地理位置
白城市西北部
面    積
171.86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嶺西村
電話區號
0436
郵政區碼
137017
車牌代碼
吉G
人    口
25811人(截至2018年末)

嶺下鎮建置沿革

清朝時期為蒙古族遊牧地,名“蘇合營子”,後更名“索格營子”,屬蒙古鎮國公領地。
民國十九年(1930年),修築白阿線鐵路建站時,名鎮西車站。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洮安縣(今洮南市)。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偽白城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為索格營子鎮。
1958年,鎮西行政機構分為鎮西鎮和嶺下公社。
1971年,鎮西鎮更名嶺下鎮,嶺下公社改鄉。
1993年末,嶺下鎮和嶺下鄉劃歸洮北區。
1999年,嶺下鎮和嶺下鄉合併為嶺下鎮。
2002年,在嶺下鎮行政區域內成立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同時將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白城市旅遊局與嶺下鎮政府三個機構合一。
2004年,白城市旅遊局分設後,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嶺下鎮政府機構合一。
2008年,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與嶺下鎮政府機構分設,恢復成建制的嶺下鎮 [1] 

嶺下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嶺下鎮下轄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鎮西社區,石頭井子村、新平村、嶺西村、興隆村、紅石嶺村、嶺河村、四家子村、吉慶村、新建村、建政村、勝利村 [1] 
截至2020年6月,嶺下鎮下轄5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中興社區、中華社區、中津社區、中東社區、中州社區、新平村、吉慶村、四家子村、紅石嶺村、嶺西村、建政村、勝利村、嶺河村、石頭井子村、興龍村、新建村 [3]  ;鎮政府駐嶺西村 [1] 

嶺下鎮地理環境

嶺下鎮位置境域

嶺下鎮地處白城市西北部,東與內蒙古自治區躍進馬場接壤,南與平安鎮、白城牧場相連,西隔洮兒河與洮南市瓦房鎮相望,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哈達那拉蘇木(葛根廟)白音花林場毗鄰,距白城市45千米 [1]  ,行政區域面積171.86平方千米 [2] 
嶺下鎮

嶺下鎮地形地貌

嶺下鎮境內地處白城一扶余沖積洪積扇形平原與沖積平原區,洮兒河東岸,地勢較為平坦地勢東高西低,坡度在3.2‰—5.2‰,西部為平原,東部為緩坡狀山丘,境內最高點海拔222米;最低點海拔211米 [1] 

嶺下鎮水文

嶺下鎮境內屬洮兒河水系,洮兒河自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入境,由西北向東南,經過境內的新平、嶺西、紅石嶺、四家子、新建村和建政村,境內河道長18千米,河網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 [1] 

嶺下鎮礦藏資源

嶺下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中砂、河卵石,地質儲量3萬立方米,可採儲量為5000萬立方米,集中分部在東北部石頭井子村一帶,地下有純阿爾山地下水系的礦泉水腺,水質較好,經東北師範大學專家探測,嶺下鎮地下水屬富含鍶、鐵、鋅、鎂、鈣、偏硅酸、重碳酸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 [1] 

嶺下鎮自然災害

嶺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五年三遇,主要發生在7—9月之間;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1] 

嶺下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嶺下鎮轄區總人口389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900人,城鎮化率56.2%,另有流動人口6800人,總人口中,男性19698人,佔505%;女性19278人,佔4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365人,佔98.4%;有蒙古、回、滿3個少數民族,共611人,佔1.6%,人口出生率3.75‰,人口死亡率3.65‰,人口自然增長率0.1‰ [1] 
截至2018年末,嶺下鎮有户籍人口25811人 [2] 

嶺下鎮經濟

嶺下鎮綜述

2011年,嶺下鎮財政總收入0.29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0.13億元,增值税300萬元,企業所得税300萬元,個人所得税3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7%、34%、66.%、392%,人均財政收入755元,比上年增長17.6%,各類存款餘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儲蓄2309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3.5% [4] 

嶺下鎮農業

2011年,嶺下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0.5萬畝,農業總產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實現農業增加值2400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生產糧食3.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綠豆、葵花、水果、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10萬隻;牛飼養量4500頭,年末存欄3000頭;家禽飼養量2.6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生產肉類730噸,畜牧業總產值3000萬元,累計造林3.5萬畝,林木覆蓋率13.7%,水果種植面積9000畝,產量270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李子、海棠、南果梨等。漁業以養殖鰱魚、鯉魚為主,漁業總產值2900萬元,大型農業機械500台(輛),小型農業機械4800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6950元 [4] 

嶺下鎮工業

2011年,嶺下鎮工業總產值520萬元,比上年增長20.9%,實現工業增加值90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9% [4] 

嶺下鎮商貿

2011年末,嶺下鎮有商業網點650個,職工204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6% [4] 

嶺下鎮社會事業

嶺下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嶺下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80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6所,在校生1826人,專任教師1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0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1192.0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107.45萬元 [4] 

嶺下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嶺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7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9人,經營管理人才155人,技能人才120人,農村實用人才115人 [4] 

嶺下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嶺下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6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30餘人 [4] 

嶺下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嶺下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0個,其中衞生院1個;病牀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8張,專業衞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8萬人次,住院手術173台次,出院病人64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8%,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萬人,參合率65%;孕產婦死亡率為0 [4] 

嶺下鎮社會保障

2011年,嶺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16户,人數407人,支出106萬元,比上年增長8.6%,月人均217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醫療救助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7人次,共支出1.6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76户,人數1517人,支出114.7萬元,月人均6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12.6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5人,支出6.4萬元,比上年增長4%;農村醫療救助1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7人次,共支出7.6萬元,比上年增長32%;農村臨時救濟64人次,支出2.7萬元,比上年增長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4.8萬元,福利費12.6萬元,比上年增長9%;社會福利單位1個,牀位50張,收養30人 [4] 

嶺下鎮交通

嶺下鎮有琿烏高速公路、302國道、白阿鐵路3條交通主幹線過境,境內總長90千米,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38千米,通村公路總長52千米,2011年,嶺下鎮運輸企業及個體工商户擁有貨運汽車360輛、2880噸位;客運汽車30輛、750座位 [4] 

嶺下鎮風景名勝

嶺下鎮一島九園

開發區有集食、住,娛、遊為一體的"一島九園","一島"為團結湖中的日月島(吉鶴娛樂島);"九園"分別為歷史名人園、歐陸風情園、民族風情園、綠茵園、浴畔園、動植物園、農業生態園、碧水園和世紀園。2013年在鎮政府的領導下名為《紅色之旅》的旅遊項目正式啓動 ,改革之前的老舊景區,從新裝修景區,廣場等地 [5] 
一島九園 一島九園

嶺下鎮哈薩爾賽馬場

為打造具有蒙古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根據正在修編的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建設賽馬場——哈薩爾賽馬場(哈薩爾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及其附屬設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場地中央為綠地,跑道長1300米,寬25米,可容納觀眾1.5萬人,主要功能是:舉行賽馬會、那達慕大會、其它形式運動會等大型活動。
賽馬場建設的總投資達3000萬以上,資金主要來源開發區自籌、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招商引資三部分,賽馬場建設分三期工程完成,第一期建設自2010年,總投資800萬,主要建設內容有平整場地、建設跑道、大門建設、護欄、管理房、馬廄、水壩、停車場等設施建設,已投入資金800萬元,已完成攔水壩、平整場地、護欄、停車場、大門、馬廄、管理房等基礎設施;第二期建設擬於2011年,總投資1300萬,主要建設內容有觀禮台、主席台、排水等設施;第三期建設擬於2012年,總投資900萬,主要建設高2米4000延長米圍牆等。
哈薩爾賽馬場是的建成可以使遊客感受民族風情,享受草原風光,是全國集賽會、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為一體,功能齊全的一座中型賽馬場,賽馬場的建成將促進周邊地區的和諧發展與交流,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新的生長點。 [5] 
哈薩爾賽馬場 哈薩爾賽馬場

嶺下鎮洮兒河漂流

洮兒河漂流位於查干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西部景點洮兒河度假村內,依城(鎮西)而過與吉林、內蒙邊界處的半拉山只有一橋之隔,漂流段全長5公里,屬洮兒河干流,河兩岸萬木林立,青帳疊蕩,花草叢生,彩蝶飛舞,野聲競鳴,鳥兒成羣隨處可見,順流南下流程九曲六彎,有鴛鴦潭、情侶灣、相思溝、野餐營子、休閒灘。
查干浩特洮兒河漂流歷險以綠色森林、野花和青紗帳為依託,以山、橋等自然風光為背景,以查干浩特文化為底藴,融娛樂健身、尋寶探幽為一體,感受驚、險、奇、趣的歡樂,是久居高樓的城市人到郊外,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美的理想旅遊勝地。
駕着無動力的小舟,利用船槳掌握好方向,在時而湍急時而平緩的水流中順流而下,在與大自然抗爭中演繹精彩的瞬間,這就是漂流,一項勇敢者的運動。一條蜿蜒流動的河,延伸在峽谷堅硬的腹地。乘着橡皮艇順流而下,天高水長,陽光普照,四面青山環繞,漂流其間,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期待—期待刺激!期待驚險!期待與自然的搏鬥!期待"有驚無險"後的輕鬆!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激動、一種區別於平凡生活的獨特感受。就是這樣一種感受,使都市人為之傾倒,使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來查干浩特洮兒河度假村,浮現在您眼前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坐皮艇或竹排逶迤而下,忽急忽緩,飽吸伸手可掬的清新空氣,灑下一路歡聲笑語,讓您感到心礦神怡,美不勝收,有一種“到了查干浩特漂流園,享盡奇山秀水大自然”的感覺,故這裏被遊客賜為“白城第一漂”的美譽。 [6] 

嶺下鎮普雲寺

普雲寺建於清朝末年,位於洮南府索額營子(今嶺下鎮),該廟在民國初年宗教活動和信徒人數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住寺僧侶人數16人,皈依弟子近千人,香客不計其數。解放初期,寺廟部分建築被毀壞,僧人或遊走他寺或還俗。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中,二百多“紅衞兵”衝進寺廟,對其進行了毀滅性破壞。寺廟內有大量經卷被焚燬,鍍金佛像、石像被偷走或砸毀。1969年,住在寺廟附近的羣眾拆毀了整個寺廟,寺廟內外被洗劫一空,變成廢墟,從此香火終斷。
復建普雲寺擬佔地面積25公頃,建築面積達到3.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山門殿、天王殿、圓通殿、大雄寶殿、水上觀音、藏經樓等。建設總投資8000萬元,資金主要來源於社會各界信教羣眾的捐助。普雲寺住持釋果如,寺內常住僧人6人。
普雲寺的復建工程分三期工程完成,第一期工程自2008年8月至2011年,開工時間為8月2日,投資2000萬元,現已完成偏殿4座、三教殿1座、齋堂1處、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在2010年十月份完成齋房供熱、偏殿1處、三教殿、四面佛建設。第二期工程自2012年至2014年,總投資3300萬,預計完成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建設。第三期工程自2014年至2016年,總投資2700萬,預計完成水上觀音、藏經樓設施建設。
普雲寺建成後將成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較大的寺廟,並建立吉林省第一座佛學院。普雲寺的建設能夠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能為我區的發展建設架起一座騰飛的橋樑。 [7] 
普雲寺 普雲寺

嶺下鎮日軍侵略遺址

1931年9月18日,日本打響了入侵中國東北的第一槍,半個月後,吉林省西部(主要為今白城市)幾乎全部淪陷,為了進一步軍事擴張,日軍在白城市建立了許多軍事基地,該市洮北區嶺下鎮侵華日軍機場遺址就是一處。
飛機場與慰安所 飛機場與慰安所
沿着嶺下鎮公路一直向東行駛,大約距鎮裏六七公理處,看到在公路西側有兩棟灰色的水泥磚砌成的平房,房子上面的煙囱很高,比平房還得高出兩三米左右,遠遠的就能看出這兩棟房子與中國的建築迥然不同,每棟房10個房間,每個小間大約12平方米左右,爐子在房前,在外面生火,室內已經殘損不堪,地炕式的牀鋪,上面是踏踏米,室內用火牆取暖,據白城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當年日軍第七飛行集團慰安所遺址,許多日本本土、朝鮮以及中國的婦女在這裏淪為了日本軍人的性奴隸,站在殘破的慰安所遺址旁邊向南望,能看到長大約5000米的山嶺,嶺的腳下就是一個個橋洞形式的飛機庫,機庫呈圓形,長寬各20米,高6米。據瞭解,每個機庫可容納零式戰鬥機3架,九六式E3M型轟炸機2架,機場遺址始建於1938年1月,是當年侵華日軍建在白城的最大一處軍用機場,如今,這裏已闢為日軍侵華罪證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李德潤,徐勝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吉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09月:1177.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140.
  • 3.    2020嶺下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2-21]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李德潤,徐勝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吉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09月:1178.
  • 5.    鄉村景點  .嶺下鎮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1-11]
  • 6.    自然風光  .嶺下鎮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1-11]
  • 7.    宗教文化  .嶺下鎮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1-11]
  • 8.    吉林發現70年前慰安所遺址 與日軍結伴相生(組圖)  .新浪.2005年06月15日[引用日期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