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嶰谷

鎖定
嶰谷,拼音xiè gǔ,指崑崙山北谷名,傳説黃帝使伶倫取嶰谷之竹以制樂器。
中文名
嶰谷
拼    音
:xiè gǔ
出    處
《漢書》卷二十一上
解    釋
崑崙山北谷名

目錄

  1. 1 解釋
  2. 2 典源
  3. 原文
  4. 譯文
  5. 3 典籍

嶰谷解釋

也寫作“解谷”。崑崙山北谷名,傳説黃帝使伶倫取嶰谷之竹以制樂器。

嶰谷典源

嶰谷原文

《漢書》卷二十一上《律曆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黃鐘: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鍾者,種也。天之中數五,五為聲,聲上宮,五聲莫大焉。地之中數六,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黃,五色莫盛焉。故陽氣施種於黃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以黃色名元氣律者,著宮聲也。宮以九唱六,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

嶰谷譯文

黃帝派泠綸從大夏往西,到達崑崙山的北面,砍下生長在嶰谷的竹子,取竹孔內外厚薄均勻的,截斷兩節的中間部位用來吹氣,就成了黃鐘的音律。做成十二個竹筒來聽鳳凰的嗚叫,其中雄的叫了六下,雌的也叫了六下,參照黃鐘的音律,都可以上下相生,所以是律的根本。在天下極為太平的時代,天氣和地氣相合就產生了風;天地的風氣端正了,十二律就定了。黃鐘:黃是中間的顏色,君主的服裝;鍾就是種。天的中間數字是五,五作為聲音的數字,在宮上的聲音,五聲中沒有比它更響的了。地的中間數字是六,六作為律音,律有形有色,顏色崇尚黃色,五色中再也沒有比它更豔麗的了。所以陽氣注於地下深處,使萬物萌芽生長,成為六氣之首。用黃色來命名氣律之首,是為了突出宮聲。宮用九唱六和,變化不止,流動不息。從子位開始,在十一月。 [1] 

嶰谷典籍

漢應劭《風俗通·聲音序》:昔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於嶰谷,生其竊厚均者,斷兩節而吹之,以為黃鐘之管。
《文選·左思〈吳都賦〉》:梢雲無以逾, 嶰谷弗能連。劉良注:嶰谷,山名,生美竹。
蘇軾《用前韻再和孫志舉》:譬彼嶰谷竹,翦裁待伶倫 。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