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嶗山灣

鎖定
嶗山灣,位於即墨區東部,鰲山頭-女島之間。灣口向南,開敞。灣口水深7~10米,灣中水深3~5米,面積164.0平方公里。灣頂有大面積潮間淺灘。灣內屬正規半日潮區,最大潮差約4.21米。 [1] 
中文名
嶗山灣
別    名
北灣
地理位置
即墨區東部
面    積
164 km²
類    型
原生海灣
所在海域
黃海

嶗山灣位置境域

嶗山灣位於膠州灣和丁字灣之間,灣口寬約11公里,灣口距灣頂長約13公里,面 積約163。 13平方公里,海灣開闊,海灣東西兩側為嶗山花崗岩形成的低丘陵,海岸 陡峭,北部地勢平坦,灣內無河流流入。僅有少數水溝雨季攜帶少量泥沙輸入灣內。 兩側山坡不斷有碎屑物質輸入。 [2] 
嶗山灣內,至北而南,依次有嶗山灣、小島灣、仰口灣、青山灣4個小的海灣。
女島灣 位於即墨東部,王村半島南端。西起女島及其連島沙壩,東南至鰲山頭間一線內的海域,是嶗山灣的一部分,面積約2平方公里。水深1.2~7.6米。灣口略偏南,水深10米,丘陵海底。北岸有連陸礁雞嘴石。
鰲山灣(大橋灣),系嶗山灣的北部,亦稱嶗山灣或稱北灣。位於縣境東,起自鰲山頭,繞鰲山衞、 温泉、王村、窪裏4處鄉鎮沿岸,至女島,形成長約15公里的灣口,面積約250平方公里,水深2—10米。灣內有大橋、黃埠兩處海灘。有趕嘴、張公島、北礁等9個島礁, 除鰲山頭、女島及黃埠等地為巖岸外,餘為泥岸或沙岸。鰲山頭北部的七溝村建有漁船碼頭。 [3] 
小島灣,系嶗山灣之一部,位於縣境東南,自鰲山頭南經小管島西轉至嶗山縣野雞山一線內的海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水深2—8米。巖岸、沙岸較多。是即墨縣的海珍品養殖基地。 [3] 
小島灣,是嶗山灣的一部分,位於即墨市東南,從鰲山頭南經小管島西轉至嶗山區野雞山一線內的海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水深2~8米。巖岸、沙岸較多。
王哥莊灣, 屬於嶗山區, 自大台子至小蓬萊,長3.1公里,寬2.3公里,面積約5平方公里,水深約1~2米。
文武港, 屬於嶗山區,是曉望河入黃海處,港水平靜。長1.5公里,寬1公里,面積約1平方公里,水深約4米,主要的水產品是雜魚等類。
仰口灣, 位於嶗山北九水之東, 南起泉嶺,北至峯山。南北長2.2公里,面積為2.5平方公里,水深2~6米。
青山灣, 南起黃山頭,北至三畝頂,面積約1平方公里,水深約4~6米。泥和細沙底,水深約4~6米。主要水產品有小丁魚、海蔘、鮑魚等。 [4] 

嶗山灣地形

灣內海底地形平緩向南傾斜, 平均坡度為千分之0.35,在水深8~10米處 坡度增至千分之7.4,出現明顯轉折,向南過渡淺海平原。 [2] 

嶗山灣海岸

鰲山頭 , 又名章島。位於鰲山衞鎮東南山向東南延伸入海部分為石岸, 海拔22.8 米,礁石環繞。
南嘴, 又名嘴子頭。位於鰲山衞鎮伸向海域部分的南岸,在盤龍莊東南,南接幹出 礁。
小蓬萊嘴, 位於小蓬萊山東,向海突出將鰲山前灣與王哥莊灣分開。
野雞山嘴 , 位於文武港野雞山東海岬,與小管島相對峙。
峯山角, 位於峯山東南角,20米台地直臨海邊,北東南三邊為10餘米的海蝕崖所環繞。
泉嶺角 位於仰口東南泉嶺角,西連116.1米高地,形勢險陡。
東嘴 ,位於尖頂山(海拔159.6米)東南角。
黃山頭, 位於黃山村南,向東。與裏尖子山一起組成東西向山脊,黃山頭高地為海拔62.9米,直接嶗山灣。
嶗山頭八仙墩,位於王哥莊東南15.5公里,嶗山東南端,東西走向,面積約5.5平方公里,主峯在峯頂陡峭如削,海拔372.8米。嶗山頭為海拔242.1米,最東為八仙墩,其海拔高度為105.1米。是嶗山灣與前海的分界。 [5] 

嶗山灣島嶼

女島 , 位於北緯36°22′13.9″, 東經120°51′18.4″,面積0.23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67.4米,距陸最近點0.5公里,低潮時與陸地相連接。西部有山泉兩眼,水質佳。淺海面積約700畝。 [6] 
大管島, 位於北緯36°13′44″,東經120°46′00″,面積0.51平方公里,最高點在島的中部偏西,海拔高度100.0米。距嶗山區王哥莊鎮仰口港7.5公里。島上草木繁茂,有樹齡數百年的耐冬花樹。
小管島, 位於北緯36°17′00″,東經120°43′0.65″,面積0.284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69.8米,距陸最近點3公里。沿岸岩石裸露,島上草木茂密,有耐冬花樹。淺海灘塗3000畝。
兔子島, 位於北緯36°16′27.3″,東經120°42′49.6″,面積0.050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29.7米,距陸最近點3公里。周圍礁石環繞,島上山草覆蓋,無成形樹木。
馬兒島 , 位於北緯36°14′00″, 東經120°48′58″,面積0.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59.4米,距陸最近點12.3公里。
女兒島, 位於北緯36°12′46.8″,東經120°44′24.8″,面積0.0017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33.3米,距陸最近點4.5公里。島上無樹木、無耕地、無淡水源。周圍水域內有鮑魚、海蔘、海螺、石花菜等分佈。
獅子島, 位於北緯36°13′43.7″, 東經120°43′57.0″,面積0.036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37.7米,距陸最近點4.5公里。沿岸峭壁陡立,礁石環繞,北、南、西三側多暗礁。周圍水域有鮑魚、海蔘分佈。 [7] 

嶗山灣漁業資源

嶗山灣 位於嶗山東部, 南起嶗山頭,北至★山頭,水域面積115.5平方公里,沿岸為基岩底質, 灣長30.6公里,平均水深8米,底質泥沙。從嶗山頭向東南至潮連島海域為近海主要漁場之一。
小島灣 系嶗山灣之一部,東南以小管島為界,東北至鰲山頭,西至野雞山接嶗山灣,面積約40平方公里。盤龍莊至馬山前一段,灘塗較平緩,面積約3000畝,可養面積約佔一半。 [8] 
海膽,系棘皮動物,俗稱“刺鍋”。青島在80年代初,開始用以加工海膽醬出口,始得采捕利用。嶗山灣資源較多,沙子口外海、膠州灣資源尚豐,年產約數十噸。 [9] 
竹蟶,多分佈在沙灘中、低潮區,面積約6000畝,密度較稀。文蛤,主要分佈在紅石崖和小場沿海,丁字灣、橫門灣及嶗山灣的潮間帶中、低潮區,面積約有1.6萬畝,區域較廣,但資源密度很小。紫彩血蛤,分佈於丁字灣內沙灘,面積約4000畝, 平均資源密度16個/米。西施舌,主要分佈在膠南小場沿海低潮區沙灘,面積約5000畝,密度較稀;嶗山灣、橫門灣也有少量分佈。 [10] 
海帶養殖第五至第十養殖區,依次為浮山所灣、麥島至燕兒島、沙子口灣、嶗山口、嶗山灣、小島灣海域,由嶗山縣安排使用。 [11] 
青島沿海對蝦養殖基地,主要在丁字灣、北灣、嶗山灣、膠州灣沿岸,養蝦總面積7萬畝,即墨縣居首位。 [12] 
【西施舌】 西施舌是嶗山有名的海珍品,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蛤蜊科。其殼略呈三角形,殼軟薄,殼頂前方略凹,後方較為突出,腹緣為圓形,殼表具有黃褐色的發亮外皮,頂部為淡紫色。西施舌分佈在嶗山灣、沙子口灣和王哥莊鎮沿海潮間帶中的低潮區沙泥中,棲息深度為6~7釐米,一般體重都在10克左右。西施舌鮮美無比,被視為當地名貴菜餚。此外,西施舌還有較高藥用價值,其肉、殼皆可入藥,有清熱、利濕、化痰、滋陰、利尿的功能。 [13] 

嶗山灣資源

嶗山灣的海綠石,亦為名貴產品。 [14] 
鋯英石礦牀 膠南白果樹。礦點:即墨的王山、新安、釣魚台、丁格莊、神湯溝、馬前山, 嶗山的仰口、嶗山灣、八水河、麥窯、登瀛、白沙河、女姑口、海西、大沽河,膠南紅石崖、大石頭海村,黃島的東營灘、南營、劉家島、魚鳴嘴。 [15] 

嶗山灣軍事.

【日軍仰口登陸】 1914年6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乘機奪取垂涎已久的“膠澳租借地”。日軍總兵力約5萬人(其中英聯軍2個大隊1 682人),企圖首先以艦隊封鎖膠州灣,由獨立第18師團主力從龍口登陸,經平度、即墨背擊青島,並控制膠濟鐵路,然後在嶗山灣登陸,協同主力圍攻青島要塞。9月18日,日本獨立第18師團堀內支隊的數千兵力,在嶗山境內仰口灣架起兩個充氣橡皮活動碼頭,迅速登陸。同時,向王哥莊、桑園、曲家莊、曉望、雙台等村炮擊,使人民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遭炮擊諸村, 房屋倒塌,人畜傷亡不計其數。日軍登陸的後續部隊,在仰口周圍建臨時兵營,搭設了許多帳蓬和木板房,並鋪設直達即墨團彪莊的簡易鐵路1條,以運輸給養軍需,共毀壞土地和待收割莊稼數千畝。日軍在光天化日之下,蹂躪婦女,搶劫財物,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日軍在仰口盤據了3個月之久。 [16] 
屑沉積物
嶗山灣沉積物類型及其分佈 海底表層沉積物自灣頂向灣口呈由粗變細再變粗的帶狀分佈,依次出現沙,粉沙,泥質粉沙和沙質沙。海灣中部之泥質粉沙顆粒較細,粘土粒級含量可達百分之30至40. 沉積物呈黃灰色,分選較差。據灣內淺鑽孔資料,海底以下2.6米仍為全新世鬆散沉積物。按照海洋調查規範,灣底碎屑沉積物分為以下7種類型。
(一)礫石和石塊,主要分佈在灣口深水區。向西北方向延伸右達前礁淺灘附近。灣口和礫石和石塊主要是從兩岸花崗岩破碎附入海底的,石塊多為菱角或次菱角狀,採到石塊標本其長可達30釐米,表面常有附着物或鐵質污染而成的褐色斑塊。較小的礫石多顯次圓狀,説明它們經上於活動狀態。
(二)礫石質沙,主要分佈在中央沙脊和前礁附近灣底,該類沉積物中常伴有大量的貝殼及其碎片,中央沙脊上礫石含量約佔沉積手總理的百分之40,而且基本上不含細顆粒的粉沙,粘土,前礁附近顆近灣底之礫含量佔百分之20-百分之40, 並且含有較鍃粉沙,佔土顆粒,沉積物呈灰黃色,分選差。(三)粗沙,僅在膠州灣口太平角附近海底呈東西向條狀分佈,該處粗沙黃褐色粒級佔百分之96.2,不含泥粒,分選好,粒度分佈近於對樂,累積頻率由斜率可達70度以上,
(四)粉沙質沙,主要分佈在中央沙礫石質沙的外圍,沿沙脊向南延伸,靠近滄口水道一側, 沉積物中含有百分之25-百分之35的粉沙或泥粒,並雜以少量礫石,貝殼,分選差,顯示了該類沉積物受潮流作用的特徵,在黃島前灣附近也有少量粉沙質沙分佈。
(五)粘土質粉沙,為灣內分佈最廣的沉積類型,該類沉積覆蓋在三個水道的主體部分,在大沽河洋河口外部淺灘區,紅島前的水下巖坡及女姑口附近淺灘上均有較大面積的分佈,該類沉積物多呈暗灰色,表層常有0.5~1.0釐米厚的黃褐色氧化層, 滄口水道內的粘土的質粉沙中,基本不含礫石,粒級的含量,沙約佔5%~10%,粘土粒級含量可達30%~40%,灰黑色,不可塑,分選差,弱正偏態概率由線基本上呈兩段結構,説明該區沉積物以潮流作用為主,
(六)沙-粉沙-粘土,主要分佈在紅石崖附近,淺灘組成了向海延伸的水下沙嘴,在大沽河口,洋河口外低潮附近則形成粒度稍條帶,此外,在紅島南部的部分水下岸坡上邊有此類沉積物分佈,該類沉積物粗細混雜,分選極差,紅石崖淺灘上的沙-粉沙-粘土,礫石粒級的含量約佔5%,粘土佔35%, 分選差,弱負偏態。在大石頭東面的水下岸坡上該類沉積物中,礫石粒級的含量為9.3%,粘土粒級含2%左右,正偏態,該類沉積物為粗細混雜分選最差的沉積類型。
(七)粉沙質粘土,主要分佈在大沽河,洋河口外緣海灘上部和下部,例如,大沽河口低法線以下的淺水區, 粉沙質粘土呈暗灰色,表層有1釐米厚的黃褐色的氧化層,其平均業徑為7.9,分選差,弱負偏態,概率曲線上之懸移羣發育。 [2] 
參考資料
  • 1.    山東省志 海洋志 第一卷 海洋地質地貌  第一類 海洋地貌 第四輯 海灣和島嶼 一、海灣 (一)原生海灣
  • 2.    青島市志 海洋志 第一篇 海洋地質地貌  第五章 海 灣   第二節 丁字灣及其他海灣
  • 3.    即墨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海域   第二節 海灣
  • 4.    青島市志 自然地理志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帶與海島   第三節 海 灣    嶗山區海灣
  • 5.    青島市志 自然地理志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帶與海島   第一節 海 岸    岬 角
  • 6.    青島市志 自然地理志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帶與海島   第四節 海 島    女島
  • 7.    青島市志 自然地理志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帶與海島   第四節 海 島
  • 8.    青島市志 水產志 第一篇 漁業環境與資源  第一章 海洋漁業環境   第一節 海灣、島嶼
  • 9.    青島市志 水產志 第一篇 漁業環境與資源  第二章 海洋水產資源   第一節 近海資源
  • 10.    青島市志 水產志 第一篇 漁業環境與資源  第二章 海洋水產資源   第二節 灘塗資源
  • 11.    青島市志 水產志 第四篇 水產養殖  第一章 藻類養殖   第一節 海帶養殖
  • 12.    青島市志 水產志 第四篇 水產養殖  第二章 對蝦增養殖   第一節 對蝦養殖
  • 13.    青島市志 嶗山志 大事記  第六章 旅 遊   第四節 土特名產
  • 14.    青島市志 自然地理志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帶與海島   第四節 海 島
  • 15.    青島市志 自然地理志 第六篇 自然資源  第四章 礦產資源   第三節 砂礦資源    海濱砂礦
  • 16.    青島市志 嶗山志 大事記  第十章 雜 記   第一節 存 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