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上的長形隆起,遊離緣常薄而不平整。)

鎖定
骨上的長形隆起。遊離緣常薄而不平整。
中文名
性    質
骨上的長形隆起

綜述

頜骨包圍牙根的部分,骨較疏鬆,且富於彈性,是支持牙齒的重要組織。牙根和牙根之間的骨板,稱牙槽中隔。牙槽骨的遊離緣稱為牙槽嵴。

牙槽嵴的解剖結構

上、下頜骨的牙槽突部分,由骨皮質、骨松質和固有牙槽骨構成。固有牙槽骨接近牙根和牙周膜的內壁,是一層有篩孔的骨密質,內有牙槽窩以容納牙根,並附着牙周膜纖維。固有牙槽骨可因受力而改建,在張力側有新骨沉積,在壓力側有骨質吸收。骨松質位於骨密質和固有牙槽骨間,其中有許多彼此相通的骨髓小腔,骨小梁順力和肌力的方向排列。骨密質為位於頜骨唇、頰、舌側表面的緻密骨,與頜骨的骨外板相連,可以適應力的分散。牙槽骨為全身骨骼系統中最易變化的部分,其變化可反映出骨組織的改建過程。它隨牙的生長和萌出而生長,因獲得生理性的功能刺激而發育良好。牙齒缺失後,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刺激,可產生廢用性萎縮。過大的刺激,又可引起創傷性吸收。臨牀上錯矯治,常是根據牙槽骨的這種生物特性,促使錯位牙移向正常位置。
牙槽骨的結構和其他骨胳基本一致,有骨密質和骨松質。骨松質內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規律性,一般與牙齒受力的方向一致。牙根之間的骨小梁大致呈橫列,而在牙槽底的骨小梁呈縱列,與牙根尖呈垂直方向。牙槽骨的化學結構和牙骨質類似,其無機物主要為羥磷灰石,有機物約90%以上為膠原。
固有牙槽骨是牙槽骨的內壁,為多孔的骨板,叫做篩狀板。牙周膜的血管神經穿過篩狀板的小孔與骨髓相連。在X線像上,固有牙槽骨阻射,形成環繞牙根的白線,稱為硬骨板,在牙周袋發生炎症或損傷時,硬骨板即被吸收而消失。
束狀骨和層板骨牙槽骨有束狀骨和層板骨兩種結構,束狀骨是新生的骨尚未形成哈弗系統,成層地沉積與根面平行,其中包埋牙周膜的主纖維束。層板骨是有哈弗系統的骨。
牙槽骨是骨胳中變化最活躍的部分,它隨着牙齒的發育,乳牙的替換、恆牙的移動而改建。骨形成時可見成骨細胞排列在新骨周圍,在細胞的下方緊接着有一層尚未鈣化的類骨質,骨吸收時骨表面有蠶食狀凹陷,並可見多核的破骨細胞。

牙種植體嵴頂部設計新理念

牙種植體嵴頂部生物學寬度 由於種植體嵴頂部設計的不同,與生物學寬度相對應的情況:埋植式種植系統,以Br(a)nemark為代表的這種類型的設計,其結合上皮附着位於基台處,結合上皮下有1.0~2.0 mm的結締組織附着,種植體-基台連接部位於此結締組織附着層內,在完成修復1年後,牙槽嵴頂端通常要出現骨吸收至於第一個螺紋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