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嵩祝院

鎖定
嵩祝院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臨北河沿大街,西起沙灘北街,北臨嵩祝院西巷,南靠沙灘北街,因嵩祝寺得名。嵩祝院,民國時稱嵩祝寺,lM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嵩祝院,“文革”中一度改稱歡心大院。
中文名
嵩祝院
曾用名
嵩祝寺,歡心大院
位    置
東城區西北部
嵩祝院原為明代番經廠、漢經廠的所在地,張居正在《番經廠記》中記述了番經廠創辦的經過: “番經來自烏思藏,即今喇嘛教。”明成祖時,番經廠與漢經廠—並列。後建置傾毀。明穆宗曾命司禮監對之修葺,工程未完穆宗去世,慈聖皇太后下令繼續修建竣工。番經廠習西方梵唄經,廠內官每遇皇帝生日、元旦等,都要在英華殿內做佛事,戴番僧帽,穿紅袍、黃領、黃護腰,還要鳴鑼鼓、吹海螺等樂器,贊唱經咒等。漢經廠是念習釋家諸品經,也戴僧帽,穿袈裟。清雍正十一年(1733),在明番經廠、漢經廠的舊址上建嵩祝寺,為藏傳佛教轉世活佛章嘉胡圖克圖活佛在京駐所。乾隆皇帝還為寺題寫了匾聯,此後成了專給各代轉世的章嘉活佛作焚修所。民國時在寺內成立了佛教同願會,章嘉任會長,後又作過蒙旗宜化使公署。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嵩祝寺相臨還有智珠寺法淵寺。現嵩祝寺、智珠寺主要殿宇尚存。清傅中堂宅第在此街路東,後人稱松公府,其宅面積寬廣,建築壯麗,為當時北京宅第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