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嵐是漢語二級字 [6]  ,讀作嵐(lán),指山林中的霧氣。 [5]  形聲。從山,葻(lǎn)聲。
中文名
拼    音
lán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U+5C9A
五    筆
mmqu|mwru
解    釋
山間的霧氣
注    音
ㄌㄢˊ
筆畫數
7畫
筆順編號
2523534
餘    筆
4畫
字體結構
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嵐”的字體演變 “嵐”的字體演變 [3]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嵐lán
⒈ 山間的霧氣:夕嵐。山嵐。曉嵐。嵐岫(霧氣籠罩的山峯)。 [1] 

基本詞義

◎ 嵐lán
〈名〉
(1) (形聲。從山,葻( lǎn)聲。本義:山林中的霧氣) 同本義 [mountain mist]
未夜青嵐入,先秋白露團。——白居易《新栽竹》。 [5] 
(2) 又如:嵐氣(山中霧氣);嵐光(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嵐峯(霧氣繚繞的山峯);嵐霧(山中霧氣);嵐靄(山中的雲霧。嵐,山林中的霧氣。靄,雲氣)。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含切,音婪。《説文岢嵐,山名。近太原,有渥窪池,出良馬。
州名。本樓煩王所居,漢為太原地,後魏置嵐州
山氣烝潤也。《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夕曛嵐氣隂。《王維·送方尊師詩》夕陽彩翠忽成嵐。 [3] 
説文解字
山名。從山,葻省聲。盧含切 [4]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lĄn˧˥
唐代讀音 lom
日語讀音 ARASHI
韓語羅馬 LAM
現代韓語 남 람
客家話 [海陸腔] lam2 [客英字典] lam2 [陸豐腔] lim3 [梅縣腔] lam2 [寶安腔] lam2 [客語拼音字彙] lam2 [台灣四縣腔] lam2
粵語 laam4
潮州話 nam5 [潮州、饒平]lam5 [澄海]nang5
近代音 來母 監鹹韻 平聲陽 婪小空;中古音 來母 覃韻 平聲 婪小韻 盧含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來母 覃部 ;王力系統:來母 侵部 ; [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體對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