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嵎,漢語二級字 [2]  讀作嵎(yú),形聲。從山,禺聲。本義指封嵎之山 [3] 
中文名
部    首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    音
ㄩˊ [1] 

基本釋義

〈名〉
(形聲。字從山,從禺,禺亦聲。“禺”意為“角落(兩邊一夾角)”。“山”和“禺”聯合起來表示“山體的下部像人的大腿向左右張開所形成的山角落”。本義:山角落。説明:本字和“”構造手法相同,意思相通。請點擊鏈接參考)
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 [mountain recess]
虎負嵎。——《孟子》
又如:嵎虎(負嵎之虎);嵎夷(古代指山東東部濱海地區)
通“隅”。偏僻的地方 [outlying place]
息肩棲南嵎。——支遁《述懷》
又如:嵎角(角落);嵎谷(神話傳説中的日落之處)
〈形〉
山高的樣子 [towering]。如:嵎嵎(山高的樣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虞俱切《廣韻》《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虞。《説文》封嵎之山,在吳楚閒,汪芒氏之國。《徐曰》按魯語,防風氏,守封嵎之山者也。
嵎夷,日出處。《書·堯典》宅嵎夷曰暘谷。
《禹貢》嵎夷旣略。《注》今登州之地。
山曲曰嵎。《孟子》虎負嵎。
《支遁述懷詩》息肩棲南嵎。與隅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