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嵊泗貽貝

鎖定
嵊泗貽貝,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嵊泗貽貝舟山方言稱之為“淡菜”,別名海紅(東海夫人)、紅蛤、殼菜。嵊泗縣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温度適中,利於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嵊泗人採集野生貽貝供人類使用、交易有悠久的歷史,所產貽貝具有個大、鮮嫩、肉肥、出肉率高、營養豐富、無污染等特點,為海鮮中的佳品。 [3] 
2012年06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嵊泗貽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中文名
嵊泗貽貝
產地名稱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
品質特點
個大、鮮嫩、肉肥、出肉率高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2年第88號
批准時間
2012年06月08日

嵊泗貽貝產品特點

貽貝俗稱淡菜,也叫海紅(東海夫人),是大眾化的海鮮品,營養價值高,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素有“海中雞蛋”之稱。嵊泗所產貽貝具有個大、鮮嫩、肉肥、出肉率高、營養豐富、無污染等特點,為海鮮中的佳品。 [1]  [4] 
嵊泗貽貝 嵊泗貽貝

嵊泗貽貝產地環境

嵊泗縣又稱嵊泗列島,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即北緯30°24′—31°04′、東經121°30′—123°25′之間,是浙江省最東部,舟山羣島最北部的一個海島縣,全縣海域面積8738平方公里,陸域面積86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大縣,陸域小縣。海陸總面積8824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8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738平方千米,分別佔總面積的0.97%和99.03%,故有“一分島礁九九海”之説。
嵊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較小。春季多海霧,夏季多氣旋,秋季較乾燥,冬季有霜凍。降水量春夏多於秋冬。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温度適中,利於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漁業資源得漁獨豐,嵊泗是中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地處著名的舟山漁場中心,水產品資源豐富,被稱為“東海魚倉”和“海上牧場”,盛產帶魚、大小黃魚、墨魚、鰻魚、鰳魚和蟹、蝦、貝、藻等500多種海洋生物,擁有浙江省最大的貽貝產業化基地和深水網箱養殖基地,是寧波、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鮮活水產品供應基地。 [3] 

嵊泗貽貝歷史淵源

嵊泗貽貝產於浙江省嵊泗縣。貽貝,舟山方言稱之為“淡菜”,別名海紅(東海夫人)、紅蛤、殼菜,據考證,採集野生貽貝供人類使用、交易,在嵊泗已有悠久的歷史。先民究竟是如何開始在嵊泗諸島上採貽貝的,雖然無明確史料可引述,但在當地,一直流傳着一則“貽貝和島猴”的傳説,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嵊泗貽貝生長和利用的原始狀況。
到唐朝時,嵊泗貽貝製成的貽貝幹就因質量上乘,被時稱翁山縣的舟山官府選作進貢朝廷的御供珍品,呈送京城,史稱“貢幹”,歷代不衰。
明代,嵊山、壁下山(即陳錢山、下巴山)等諸島上的貽貝採獲已具相當規模。據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著名的抗倭儒將鄭若曾所著《酬海圖編》之“御海洋”一節文中所述,“曾嘗親至海上而知之。向來定海、奉象一帶,貧民以海為生,蕩小舟至陳錢、下巴山取殼肉、紫菜者,不啻萬計。”由此可見當時嵊山諸島上採獲“殼肉”即殼菜——貽貝的規模之盛大。同時,這些來自鎮海、奉化、象山等地的沿海漁民把經過加工的嵊泗貽貝幹帶回了浙東沿海大陸乃至更遠的杭州和江西、江蘇、福建一帶銷售,使得嵊泗貽貝的清香遠飄四方。 [3] 
1973年,嵊泗貽貝開始人工養殖,逐漸發展為支柱性產業。
2008年,嵊泗縣啓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2009年被列入省計劃、2010年被列入國家計劃)。
嵊泗縣貽貝養殖開始以來,一直採用從大連引進的紫貽貝苗種,品種單一、苗種供應質量和數量不穩定,養殖效益不高,產業發展安全性差,一直制約着該縣貽貝產業的發展。而該縣自然分佈的厚殼貽貝市場價格是紫貽貝的3倍多,但天然野生苗種數量少,人工育苗技術一直難以突破,未能大面積推廣。
2007年開始,嵊泗縣聘請大連水產大學、浙江海洋學院、舟山海洋水產研究所的專家與本地技術人員、育苗企業組成多個聯合攻關小組,開展厚殼貽貝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術攻關。歷經3年,於2009年以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原總工程師倪夢麟為首的攻關小組率先取得突破,相繼在海區保苗、分苗試養等諸個環節獲得成功。當年育得優質苗種7億多粒,供給廣大養殖户,使厚殼貽貝從原先的零星散養一下發展到5000萬畝,佔養殖總面積的25%左右。 [5] 
嵊泗貽貝 嵊泗貽貝

嵊泗貽貝生產情況

2010年,嵊泗縣貽貝養殖面積為24165畝,產量78786噸,產值14942萬元。
2011年貽貝養殖在受“梅花”颱風襲擊,遭受重大損失,養殖面積和總產量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依靠科技進步,養殖貽貝平均畝產仍達5120千克、平均畝產值8806元,較項目實施前2007年分別增加2340千克、5106元。出口貽貝3000噸,創匯600萬美元。
2012年,嵊泗轄區貽貝的出口量佔了中國總量的一半以上,年加工出口量穩定在3000噸左右,養殖面積已超過2萬畝,產量近8萬噸左右。共有12家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貽貝加工企業,其中,省級農業科技型8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縣級龍頭企業5家。通過ISO9000認證的4家,通過HACCP認證的有3家。取得食品出口衞生註冊的有7家,其中3家企業的產品獲省級名牌稱號。 [5] 

嵊泗貽貝產品榮譽

2008年,嵊泗縣的養殖貽貝和貽貝養殖基地分別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和“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 [5] 
2010年,嵊泗縣被中國漁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貽貝之鄉”。同時,被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同年,嵊泗貽貝獲“浙江漁業博覽會”優質產品獎。 [1]  [5] 
2012年06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嵊泗貽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嵊泗貽貝 嵊泗貽貝
2020年7月20日,嵊泗貽貝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6] 

嵊泗貽貝地理標誌

嵊泗貽貝地域保護範圍

嵊泗貽貝產地範圍為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現轄行政區域內的海域,東經121°30′至123°25′,北緯30°24′至31°04′。 [1-2] 

嵊泗貽貝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厚殼貽貝、紫貽貝。
二、養殖海域環境條件
一類自然海域貝類生產區,海地平坦,地質為泥底,海流流速≥1.5米/秒,水温5℃至28℃,鹽度22‰至32‰,pH值7.8至8.3。水深在低潮線以下5米至10米。浮游生物量達到400毫克/立方米。
1.苗種:採集於產地範圍內的自然海區。
2.養殖方式:筏式養殖,浮筏依水深高、中、矮排列,與主潮流或主風力方向成5°至10°角,間距3.5米至4米。
(1)包苗:先鋪上網片,從頭到尾撒上一行貝苗,放上養殖繩後邊縫邊擱苗,包苗密度700個/米至1000個/米。
(2)海上掛養:吊繩間距50釐米至70釐米。
(3)放養管理:日常巡海,及時增加浮子,勤查勤換磨損斷股吊繩。
3.收穫:
(1)收穫時間:厚殼貽貝:全年;紫貽貝:5至8月份。
(2)收穫規格:厚殼貽貝:殼長≥8釐米;紫貽貝:殼長≥4釐米。
四、加工
1.凍貽貝加工流程:貽貝摘取→殼體清洗→蒸煮→剝殼、去足絲→肉體清洗→單凍→速凍→包裝→冷藏。
2.幹貽貝加工流程:貽貝摘取→殼體清洗→蒸煮→剝殼、去足絲→肉體清洗→乾燥→包裝→冷藏。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品種
產品形態
外觀
口感
厚殼貽貝
活體
肉質部分呈潔白、杏黃或桔紅,體形飽滿,色澤誘人,個體長度:8釐米—12釐米。
肉質緊密厚實,具嚼勁。
凍品
冰衣良好無干耗,具有凍品特殊色澤,個體長度:5釐米—9釐米。
肉質緻密,水煮後有彈性,不鬆散,仍帶有貽貝固有的鮮味和口感。
幹品
肉質部分呈桔紅或褐紅色,體型飽滿,個體長度:3釐米—4釐米。
肉質極為緊密,極具嚼勁。
紫貽貝
活體
肉質部分以潔白、杏黃居多,體形飽滿,色澤明亮,個體長度:4釐米—8釐米。
肉質細密,口感滑嫩。
凍品
冰衣良好無干耗,具有凍品特殊色澤,個體長度:2釐米—4釐米。
肉質緊密,水煮後口感滑嫩有彈性。
幹品
肉質部分呈桔紅或褐紅色,體型飽滿,個體長度:1.5釐米—3釐米。
肉質緊密,有嚼勁。
2.理化指標:
品種
產品形態
蛋白質
脂肪
厚殼貽貝
活體
≥10%
≤2.5%
凍品
≥11%
≤5%
幹品
≥45%
≤10%
紫貽貝
活體
≥9%
≤2.5%
凍品
≥10%
≤5%
幹品
≥40%
≤1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1-2] 

嵊泗貽貝專用標誌使用

嵊泗貽貝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嵊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嵊泗貽貝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指定。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