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嵊州竹編

鎖定
嵊州竹編,浙江省嵊州市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嵊州竹編始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至漢晉時工藝已臻精細,明清兩代編結水平進一步提高,竹編成為民間的生活用品。嵊州竹編制作工藝較為複雜,一般要經過設計、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絲篾片、防蛀防黴、染色、編織、雕花配件、裝配、油漆等工序,僅竹絲篾片工藝就有鋸竹、卷竹、剖竹、開間、劈篾、劈絲、抽篾、刮絲、刮篾等步驟,編織技法更有一百多種。 [1] 
2005年5月20日,嵊州竹編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選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編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Ⅶ-51。 [2-3] 
中文名
嵊州竹編
別    名
嵊縣竹編
申報地區
浙江省嵊州市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遺產編號
Ⅶ-51
批准日期
2006年5月20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保護單位
嵊州市文化館(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嵊州竹編歷史淵源

戰國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編制簡易的用具,編織出“方格紋“”米字紋“”人字紋“等紋樣。直到漢代和晉代時期,嵊州地區的竹編工藝已臻精細。
唐代(618—907年),嵊州地方的能人已經能編織出簡樸、實用的竹籮、竹籃。
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嵊州竹編的製作工藝進一步提高,嵊州成立了竹篾廠、竹篾場等製作工場,嵊州生產的竹製品已相當精緻,竹編成為民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並遠銷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編成為中國國內聞名的民間工藝。
清光緒年間,嵊州出現竹編作坊,以編制挈籃、考籃、香籃、食籃、食籃、鞋籃等細篾竹編器皿為主。
嵊州竹編
嵊州竹編(3張)
1949年後,竹編藝人合作辦場,創立了嵊縣(州)篾業產銷工場。
1954年,嵊縣(州)篾業產銷工場升級為嵊縣(州)竹器生產合作社。1959年,該生產合作社改名工藝竹編廠,被譽為“中外竹編第一家”。
1977年起,峯縣工藝竹編廠產品出口實行免檢,產品暢銷中國國內市場,遠銷世界5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世紀80年代初,嵊州常年從事竹編行業的有3萬多人,形成了一批專業企業和專業村、專業户。1988年,嵊州竹編已開發和研製了360多種編織圖案、6000多個花色品種,創新了漂白、花筋、藍胎漆、防蛀、脱脂、模擬動物等六項工藝。
直至21世紀,嵊州竹編根據時代需求和人們審美觀等變化,進一步改良其美術工藝。 [4-6] 

嵊州竹編文化特徵

嵊州竹編選材特點

嵊州竹編的工藝巧妙,通常取料於嵊州當地盛產的各種堅韌挺拔的翠竹,如毛竹材質堅韌,不易開裂,破蔑性能良好,一般用作產品骨架;早竹拉力強,宜劈成精細蔑絲,可漂白、染色,但竹節較脆、易裂,多用於中、低檔產品;水竹,纖維緊密細長,質細性物,紋路厚密,柔軟而結實,蔑色純淨,劈成的篾絲細如髮,篾片薄如紙,為編織本色產品的優良材料;青籬竹,又名青田竹,材質堅韌,富有彈性,亦可劈成精細篾絲,適宜編織精細的產品。 [7] 

嵊州竹編工藝特點

一件嵊州竹編制品,以編織精巧、工藝繁多、花色豐富見長。其編織方法粗細並茂,千姿百態,細者能在1寸見方的面積上編進150根篾絲,精巧細膩,薄如羽翼:粗者則充分利用竹材的彈性,巧插靈編,粗獷豪放,工緻質樸。編織技法有挑壓,花棟、竄絲、紋絲、插絲、龜背、花塊、彈花、夾口、打束、纏股、結邊、平板、扁篾等100多種,其中每一種方法又分多種式樣,如彈花式有人字彈、菠蘿彈、直彈、橫彈、斜彈、魚鱗彈、孔雀尾彈等。 [7] 

嵊州竹編產品種類

嵊州竹編經過長期的藝術發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風格產品,嵊州竹編藝人們創新了漂白、花筋、藍胎漆、防蛀、脱脂、模擬動物等六項工藝,首創並形成了四大工藝特徵:竹編模擬動物、竹絲篾片的漂白、篾片燙印花筋和藍胎漆器。所謂“花筋”工藝,是把印有各種圖案的篾片,插在器物的中間和兩端,印花一般有單層、雙層和多層套色之分,頗具裝飾效果。。竹編產品豐富多樣,有籃、瓶、罐、盤、盒、屏風、模擬動物、人物、建築物、傢俱、燈具、玩具和中殼13個大類,6000多個花色品種。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飛》《蘇武牧羊》《昭陵六駿》等。 [4]  [7] 

嵊州竹編製作工序

常用竹種
製作中
製作中(4張)
嵊州竹編主要選用兩年以上竹齡的毛竹、早竹、水竹、青籬竹等。
手工用具
篾尺,主要用於丈量尺寸和編織是挑起經篾、穿插緯篾之用。
篾刀,是竹編藝人的主要工具,破竹、啓篾、分絲等操作都離不開它。
劍刀,是一種使竹片、篾絲達到寬窄一致的工具。
刮刀,專門用來刮篾、渾絲的刀具。
手鑽,是竹編產品鑽孔的工具,如夾口地膠合、產品的封口。
卷刨,又稱“一字刨”,用來刨光竹編中的夾料、提手等部件。
榔頭,竹編榔頭比木工榔頭小巧,在竹編品裝配時作敲竹竿、圓釘之用。
銼刀,常見的有尖頭銼刀和平頭銼刀,用於銼產品的夾料或環料,使其平整。
工藝流程
嵊州竹編主要的創作工序有:設計、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絲篾片、防蛀防黴、染色、編織、雕花配件、裝配、油漆等。
嵊州竹編
嵊州竹編(4張)
嵊州竹編的制竹就是製作竹編產品所用的蔑片,它是把竹子加工成竹蔑、竹絲的過程,這個過程精細而複雜。根據所要編織的產品的不同屬片的阻細也有所不同。製作篾片主要有人工製作和機器製作兩種方式。對於人工製作而言,製作出的片更加精細也更具有人情味,這也是許多手工藝人所堅持的初心。竹絲、篾片的製作主要經過:鋸竹、卷節、起間、開片、劈篾、抽篾、刮青、劈絲、混邊等這麼十個步驟。
嵊州竹編常用技法為挑壓編。竹一般製作為篾或絲。用編絲或編篾挑起被編篾;用編絲或篾壓住被編的竹籠,編織在互相垂直的竹篾或竹絲作挑或壓的過程中完成。傳統的編織都是“經緯編織”。常用編制方法為“挑一壓二““挑二壓二”“跳三壓三”。“挑”就是編篾在被編篾的下方,用編篾挑起另編篾,“壓”就是編篾在被編篾的上方,用編篾壓住被編篾。常用的編織方法有“人字編”“十字編”“六角編”“螺旋編”“圓面編”“絞絲編”等。 [8-9] 

嵊州竹編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嵊州竹編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除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外,還為研究竹編生產歷史和江南農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線索。 [1] 
傳承狀況
20世紀90年代以後,各式各樣的塑料製品代替了竹編日用品,竹編需求量日益減少,竹編藝人難以為繼,嵊州工藝竹編廠已於2002年11月停產,嵊州竹編後繼乏人,亟待搶救、扶持。 [1] 
2022年9月,由於機構改革,該項目保護單位履職盡責情況評估建議為重新推薦保護單位,予以公示 [17] 
傳承人物
俞樟根,男,漢族,1932年11月生,浙江嵊州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嵊州竹編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為浙江省嵊州市。 [10] 
保護措施
2008年,盧芹娟和黃士波編著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嵊州竹編》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1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嵊州市文化館(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嵊州竹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嵊州竹編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嵊州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心(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嵊州市越劇文化生態保護區服務中心)。 [18] 

嵊州竹編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84年,嵊州竹編《昭陵六樓》在英國倫教舉行的世界理想家庭博覽會上展出,並引起震動。 [13] 
1991年秋天,浙江嵊州舉行“越鄉文化節”,期間多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參觀了地處“竹苑賓館”的嵊縣竹編陳列館,之後製作完成了嵊州竹編《越鄉古戲台》。 [14] 
1999年,嵊州竹編《越鄉古戲台》奔赴北京市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週年成就展。 [15] 
2019年11月,嵊州竹編《龍騰世博》《國寶家園》《丹頂仙鶴》等作品首次在上海舉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出。 [16] 
榮譽表彰
民國26年(1937年),“葉廣華”篾籃獲得“浙贛特產聯合展覽會”優等獎。 [7] 
1994年9月26日,嵊州竹編《奔馬》在林業部舉辦的建國四十週年全國林產品博覽會浙江館內展出,江澤民捧着《奔馬》稱其“有中國民族特色”。 [13] 
2016年,斯浙鵬創作的嵊州竹編《六和塔》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