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嵇文甫

鎖定
嵇文甫(1895年12月17日—1963年10月10日 [5]  [10]  ,出生於河南省汲縣(今衞輝市城關 [16]  原名嵇明,字文甫,以字行,中共黨員 [3]  ,教育家,史學家,哲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生前是鄭州大學校長。 [2] 
嵇文甫於1915年入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任河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國文教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  ;1927年1月—1928年3月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後返回中國,並任教於北京大學;1933年—1956年任教於河南大學,歷任文史學系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 [7]  ;1949年任河南大學副校長;1950年—1956年任河南大學校長;1950年4月當選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後轉任河南省副省長 [9]  ;1953年8月任河南師範學院院長 [4]  ;1956年任鄭州大學校長 [2]  ;1957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2]  ;1963年10月10日在鄭州逝世,享68歲。 [5]  [11] 
嵇文甫畢生從事哲學和史學的研究、教學與傳播工作。 [6] 
中文名
嵇文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汲縣(今衞輝市)
出生日期
1895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
1963年10月10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船山哲學》《晚明思想史論》
主要成就
1957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原    名
嵇明

嵇文甫人物生平

1895年12月17日,嵇文甫出生於河南省汲縣(今衞輝市城關。 [10] 
1910年,入讀於衞輝府官立學堂(即衞輝中學,今衞輝市第一中學)。 [16] 
1915年,入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任河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國文教員。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 
1927年1月—1928年3月,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後返回中國,並任教於北京大學。
1933年—1956年,任教於河南大學,歷任文史學系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
1941年10月,被捕入獄 [7] 
1948年6月,開封戰役勝利,嵇文甫、李俊甫等280名師生奔赴解放區。 [14-15] 
1949年,任河南大學副校長。
1950年—1956年,任河南大學校長。
1950年4月,當選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後轉任河南省副省長。 [9] 
1953年8月,任河南師範學院院長。 [4] 
1956年,任鄭州大學校長。 [2] 
1957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2] 
1963年10月10日,在鄭州逝世,享68歲。 [5]  [11] 

嵇文甫主要成就

嵇文甫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嵇文甫長期從事先秦諸子哲學、宋明理學,特別是左派王學的研究,並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王船山學術思想。響應毛主席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張,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推動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 [7] 
嵇文甫從時代背景和學術背景兩方面進行了“學術中國化”的闡述,説明其必要性並論證其承繼性。其中,關於“當中華民族正拼死苦鬥,從血泊中打開出路,以自決其前途命運的時候,‘中國化’的口號被提出於學術界”和“中國需要現代化,需要把世界上進步的學術文化儘量吸收,使自己迅速壯大起來”的論述,從時代的角度描述了“學術中國化”提出的背景;而其關於“學術中國化運動,是伴隨着學術通俗化運動,或大眾化運動而生長出來的”的論述,則從學術的角度勾勒了學術通俗化運動、大眾化運動與“學術中國化”之間的承繼關係。 [3] 
嵇文甫指出,“學術中國化”不同於“頑固的國粹論”“糊塗的中體西用論”和“投機性的中國本位文化論”,以求“把‘學術中國化’這口號的正確含義從各種胡説中救拔出來”。同時,將其之間的關係用演化圖予以表示,即“國粹論→中體西用論→全盤西化論→中國本位文化論→中國化運動”,並認為“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實在是一步一步的在‘現代化’”,既道明瞭國粹論等的落後,也肯定了“學術中國化”的現代性與合理性。 [3] 
嵇文甫開創了船山哲學研究的新局面。從王船山的歷史觀、自然觀、歷史哲學層面給予了客觀評判,尤其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船山自然觀的歷史唯物主義境界問題,既肯定了船山易學中的辯證思想,也指出了其民族思想中的不足,為“學術中國化”實踐作出了表率。 [3] 
嵇文甫翻檢並審視明清之際的文化思想,提出晚明思想史研究的諸多創新性觀點。亦通過考察和評價左派王學、釐清陽明後學以及其後晚明思想界的學派、治學傾向等,為學界留下了見解。 [3] 
  • 學術論著
截至1963年10月,嵇文甫共在哲學思想、歷史評論、政治理論方面著述300餘篇(本) [11]  ,其主要專著有《船山哲學》《晚明思想史論》《春秋戰國思想史話》等。 [3] 

嵇文甫人才培養

  • 院校建設
1948年,嵇文甫參與籌建中原大學 [3] 
  • 治學方法
嵇文甫認為治學要“博覽而約取”,要“有條貫,明源流”,更要學思結合。他重視對學問要真懂、學透,“學得不透,就不能運用自如”“研究某一問題,某一課文,讀一本書,最忌原封不動,必須把它的原樣改革一下,從改造過程中去認識它。” [6] 
  • 講授課程
嵇文甫講授的課程有“明清思想史 [3]  “中國思想史”“馬克思主義哲學”“馬恩經典著作選讀”“毛澤東著作選讀”等。 [6] 
  • 指導學生
指導培養的學生有史學家尹達,歷史學家白壽彝,文學家徐玉諾,文學史學家任訪秋,作家蘇金傘師陀等。 [3] 

嵇文甫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7年

嵇文甫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7-8] 
1955年

《歷史研究》編 [7] 

《哲學研究》編委 [7] 

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7] 

河南省文教委員會主任委員 [7] 

河南省歷史研究所所長 [7] 

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長 [7] 

嵇文甫個人生活

  • 創作歌曲
嵇文甫創作了《河南大學校歌》《獻給祖國》《走出象牙之塔》《抗戰到底》等歌曲。 [9] 

嵇文甫人物評價

“在河南大學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在此任教或畢業的優秀學人燦若羣星,而嵇文甫無疑是其中最耀眼者之一;他終其一生都葆有着對新思想、新文化的嚮往和追求,承繼與踐行積極創新、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不遺餘力地教授、傳播進步文化與思想;他是‘學術中國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為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事業發展奮鬥一生,堪稱‘學界鉅子,教師楷模’。”(《光明日報》評) [3] 
“嵇文甫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也是一位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為中國哲學史及古代思想史的學術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鄭州大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河南日報》評) [5] 
“嵇文甫對先秦諸子哲學、宋明理學,特別是左派王學的研究有較高的造詣,是中國最早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王船山學術思想的著名學者,對推動‘學術中國化’和民族文化的復興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河南省現當代蜚聲中外的思想文化史學者。”(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評) [7] 

嵇文甫後世紀念

  • 豎立雕塑
2016年10月10日,嵇文甫塑像揭幕儀式在鄭州大學南校區舉行。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