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嵇康墓

鎖定
嵇康墓,又稱嵇中散墓,位於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原屬宿州臨渙縣),是安徽省旅遊景點。渦陽建縣前屬宿州。
嵇康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
中文名
嵇康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中國

目錄

嵇康墓結構

清嘉慶10年(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説:“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載在州乘”。其墓依山鑿石而建,巨石封門,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與山一體。現墓洞已被發現,但墓內被盜一空,只有空墓尚存。

嵇康墓景觀

嵇康墓 嵇康墓
《元和郡縣誌》記載:臨渙縣(今臨渙集)有嵇山,在縣西二十里。晉嵇康家於銍(今臨渙集,晉以前稱銍)嵇山,因姓嵇氏。清嘉慶十年(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説:“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墓,載在州乘。”這些記載與《晉書·嵇康傳》一致。其墓依山鑿石而建,巨石封門,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與山一體,極難發現。

嵇康墓歷史發展

嵇康作品 嵇康作品
嵇康(224-262) 字叔夜,譙銍(今安徽渦陽石弓)人。三國曹魏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嵇康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曾用老莊的自然學説與司馬奉行的“禮教”相對抗。因政治上擁護曹魏,為司馬昭所殺。臨刑前,三千太學生向司馬氏請求留下嵇康做他們的老師,不許。他索琴彈一曲《廣陵散》,音韻如常,神色不變。他説:“不恨身死,只恨《廣陵散》失傳。”隨之從容就刑,死時年僅39歲,死後葬在故里嵇山石窟墓中(今渦陽石弓鎮郭土山——又稱嵇山)。嵇康著有《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聲無哀樂論》、《琴賦》等。
嵇康墓為渦陽縣級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