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崖柏

鎖定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柏科崖柏屬的常綠灌木或喬木植物。 [9]  崖柏枝條密,小枝扁,葉鱗形,生於小枝中央的鱗葉斜方狀卵形,先端純生於小枝側面的鱗葉船形,兩面均為綠色。雌雄同株異枝,球花着生於枝端,雄球花圓形,淡紅或淡黃色:雌球花很小,綠色或帶紫色;成熟球果單生,卵形或長圓形。 [10]  崖柏因生長在懸崖峭壁上,故而得名“崖柏”。 [13] 
崖柏數量稀少,為瀕危植物。於1999年在重慶大巴山地區發現少量植株,後又在雪寶山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宣漢縣等地發現,禁止採伐。 [9]  1984年公佈的第一批《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將崖柏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3]  並於2021年9月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1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14]  崖柏生長於海拔700-2100米的地區,崖柏屬於陽性樹,稍耐陰,耐瘠薄幹燥土壤,忌積水,喜空氣濕潤和鈣質土壤,不耐酸性土和鹽土;要求氣温適中;由於其生存條件十分苛刻尚未有人工引種栽培。 [10] 
崖柏可用於根雕、擺件底座、枕頭、佛珠等,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9]  《本草綱目》中“人食之而體輕,長期服用,使人潤澤美色,耳聰目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記載了崖柏的藥用價值。因柏與百諧音,佩戴崖柏手串寓意着長命百歲。 [12]  由於崖柏長速速度極慢,一年才長0.01毫米,是稀有植物,是世界“活化石”物種之一,也被當作長壽的象徵。 [9] 
中文名
崖柏 [1] 
拉丁學名
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 [15]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柏目
柏科
崖柏屬
崖柏
分佈區域
中國四川大巴山華北地區太行山脈 [2]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99
國際瀕危等級
瀕危(EN) [17] 
中國保護等級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16] 

崖柏植物學史

崖柏起源於恐龍時代。其木材化石始於侏羅紀中期,在白堊紀曾有過鼎盛時期,擁有眾多的物種。到了第三紀,該屬物種大量消失,全世界僅存5個間斷分佈的物種。
1892年4月,法國植物學家法戈斯(Farges)在城口廳(今重慶市城口縣)大巴山石灰岩山地首次發現崖柏,並於1892年、1900年採集植物標本。但在之後的時間內,未再發現該物種,崖柏曾在1992年《中國植物紅皮書》、199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被評定為已滅絕物種。1999年10月,重慶林業局組織專家開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時,在城口縣大巴山腹地重新發現了崖柏。

崖柏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枝條密,開展,生鱗葉的小枝扁。葉鱗形,生於小枝中央之葉斜方狀倒卵形,有隆起的縱脊,有的縱脊有條形凹槽,長1.5-3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鈍,下方無腺點,側面之葉船形,寬披針形,較中央之葉稍短,寬0.8-1毫米,先端鈍,尖頭內彎,兩面均為綠色,無白粉。
雄球花近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約8對,交叉對生,藥隔寬卵形,先端鈍。幼小球果長約5.5毫米,橢圓形,種鱗8片,交叉對生,最外面的種鱗倒卵狀橢圓形,頂部下方有一鱗狀尖頭。未見成熟球果。 [3] 

崖柏近種區別

部位
崖柏
鱗葉枝中央之葉無腺點,背面之葉無白粉
鱗葉背部有明顯或不明顯的縱脊狀腺點,鱗葉小枝下面有白粉
圖片
崖柏 崖柏
朝鮮崖柏 朝鮮崖柏
參考資料 [3]  [18] 

崖柏產地生境

崖柏分佈範圍狹窄,是中國特有的狹域獨有種。崖柏分佈在中國重慶市城口縣、開縣以及四川省宣漢縣,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崖柏集中分佈地。一般生長在海拔700-2100米的懸崖峭壁的崖縫中。陽性樹,稍耐陰,耐瘠薄幹燥土壤,忌積水,喜空氣濕潤和鈣質土壤,不耐酸性土和鹽土;要求氣温適中,超過32℃生長停滯,在-10℃低温下持續10天即受凍害。 [2] 

崖柏繁殖方法

崖柏 崖柏
崖柏的苗牀一般選用簡易大棚就可以了,但要選擇平坦、乾燥、背風、向陽的地方,扞插前,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消毒,藥量以將苗牀完全噴灑一遍為標準,再將苗牀晾1-2天,然後依次將苗插入營養缽中,將營養缽放入苗牀,然後蓋保温膜,再加蓋40%的遮陽網。苗牀的温度要控制在18-35℃之間,定期人工檢查,根據土壤濕度,每2天澆一次水。
採用塑料薄膜半封閉扦插育苗法。崖柏一年四季都抽梢生長,因此一年四季皆可扦插,但主要分為春插和冬插。其中以早春(春節前後)扦插為佳,即2月上旬至3月上旬,插條4月申旬至5月上旬開始癒合,5月底至6月下旬大部分生根。冬插時間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
育苗地:選擇避風向陽的緩坡地,插牀寬1.2米,插壤厚0.2米,牀底鋪一層碎石約2釐米厚。碎石上鋪一層插壤,約20釐米厚,插壤可就地選取黃泡沙、白泡沙和石骨子,插壤顆粒直徑要求2-5毫米。扦插前,用10%高錳酸鉀對插壤消毒處理1-2次,7-12天后即可扦插。穗條應以當年生的新梢為主,其中包括半木質化的嫩枝和木質化的軟枝兩部分,從基部分叉下剪、撕下,使穗條呈“馬耳”形切口,長12-15釐米。剪取穗條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濕,做到隨剪隨處理。
扦插前要將穗條於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3小時,用生長刺激素(生根粉等)處理浸泡。扦插株行距5釐米×10釐米,深度5釐米左右,扦插完畢,澆足水分,用薄膜封牀,保持濕度和温度。牀面空氣相對濕度85%-95%,插壤含水15%-20%,插牀温度保持在15-22℃之間。在長達數月的繁殖中,定期噴施由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配方的營養液,半月噴施一次。 [2] 

崖柏栽培技術

造林季節:春、夏、秋三季皆可,尤其是營養袋育苗時一年四季都行。為了與扦插、排苗季節相銜接,以早春扦插,夏秋排苗,翌年春出山造林較為理想。
適當密植:由於崖柏為較耐陰的陽性樹種,在陽光充足的向陽山地,密植能提前鬱閉,促進高生長,及早成材。採用2米×3米或3米×4米的株行距造林較為合理。
及時整形:合理修剪整形對高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春季重剪、夏季輕剪(或不扦插時不剪)。按林木年齡採取不同修剪方法。第一、二年以短截為主,第三、四年疏剪重疊枝、競爭枝、過密枝、以保持圓錐形或塔形。 [2] 

崖柏主要價值

崖柏
崖柏(2張)
崖柏根雕中國華北地區太行山脈岩石縫中枯死的崖柏樹根、樹幹由於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吸天地精氣.並經歷崖風強力吹刮,形成的飄逸、彎曲、靈動的造型。 [4] 
盆景:將死或半死的崖柏經過搶救種植.可成為造型獨特、滄桑道勁的盆景藝術作品。 [4] 
綠化:孤植或叢植.或用作綠籬。 [4] 
家居:用崖柏做成的茶海廣受歡迎。 [4] 
飾品:被做成佛珠手串、手排、平安牌等,廣受歡迎。由於樹料的油性,做成手串戴久了會越來越油亮,淺木色漸漸變深,甚至會盤成醬紫色.非常具有觀賞性。 [4] 
醫藥價值:現代醫學表明崖柏具有一定的藥理價值,能夠有效治療咳嗽、哮喘、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其中,對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功效顯著。崖柏葉片和木材中含有多種精氣成分,主要為萜類化合物。崖柏葉和木粉的乙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枯草芽抱桿菌等細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開發為藥物。崖柏油脂較厚,油脂中含有的揮發性物質主治高血壓、咳嗽、冠心病等疾病。
科研價值:可針對崖柏羣落開展了生態學研究,調研其區系特點、生境特徵、垂直結構、生態位、物種多樣性、大小級結構、空間分佈格局、遺傳多樣性等,開展動態監測,確定對崖柏種羣延續影響的因素。最終改善崖柏生存現狀,擴大崖柏種羣和個體數量。此外,可對崖柏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純化等相關鑑定,為崖柏的開發利用以及崖柏的現代生藥學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崖柏保護現狀

崖柏保護級別

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 (EN),列入《全國極小種羣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1-2015年)。 [5] 
2021年9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調整發布後,崖柏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11] 
從2021年9月起,科研人員已完成雪寶山温家巖和王家巖兩個區域內4053株野生崖柏的掛牌工作,預計2022年將全面完成雪寶山區域內所有崖柏的掛牌登記。 [6] 

崖柏致危因素

崖柏種羣天然更新存在嚴重障礙。因崖柏野生種子結實率低,敗育度高,導致其野生種羣數量有限,林下天然更新不良,且闊葉喬木入侵亦帶來嚴重影響。崖柏幼苗在灌木層中,資源利用能力弱,不具有競爭優勢。

崖柏種羣現狀

隨着崖柏繁育研究進程不斷加快,不斷重視生境的保護工作,崖柏數量有所增長,種羣現狀有所好轉。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有5000~7000株成熟崖柏。
2022年12月13日消息,首批人工扦插繁殖的12萬株崖柏從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繁育科研基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迴歸的崖柏幼苗長勢良好。 [7] 

崖柏保護措施

加強崖柏種羣就地保護,可以減少人類活動對崖柏種羣及其生境的外界干擾,適當的人為干預,可以為崖柏種子的萌發創設條件,加快崖柏種羣的繁殖速度。同時,可以開展種羣迴歸工作和保育研究,採用人工繁育的方法,以達到促進種羣更新的目的。人工繁殖野外迴歸工作已有成效,2021年12月已有迴歸種羣開始結實。

崖柏植物文化

名稱來歷:崖柏因生長在懸崖峭壁上,故而得名“崖柏”。 [13] 
象徵:由於崖柏長速速度極慢,一年才長0.01毫米,是稀有植物,是世界“活化石”物種之一,也被當作長壽的象徵。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