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鉉

鎖定
崔鉉(?—?),字台碩,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唐朝宰相,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之子。
出身博陵崔氏大房。進士及第,歷任荊南掌書記、左拾遺、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職。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不睦於宰相李德裕,出任陝虢觀察使。 [1]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支持白敏中征討党項,累遷右僕射,封博陵公。 [1] 
大中九年(855年),再次罷相,出任淮南節度使,兼檢校司徒,封魏國公。唐懿宗即位,改任山南東道和荊南道節度使,參與平定龐勳起義,最終在任上去世。
台碩
出生地
博州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不詳
主要作品
《詠架上鷹》
本    名
崔鉉
官    職
左僕射、同平章事
爵    位
博陵郡公→魏國公

崔鉉人物生平

崔鉉早年經歷

崔鉉早年考中進士,進入藩鎮幕府,歷任荊南掌書記、西蜀掌書記、左拾遺、司勳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後加承旨)、户部侍郎。他曾針對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為,上表勸諫,得到武宗褒獎。 [2-3] 

崔鉉擔任宰相

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鉉為宰相,授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任户部尚書。會昌五年(845年),崔鉉因與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職,外放為陝虢觀察使 [4] 
會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繼位,封崔鉉為檢校兵部尚書河中節度使、河中尹,封博陵縣開國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鉉被召拜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擔任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5] 
大中五年(851年),党項入寇。崔鉉欲獨掌相權,便趁機排擠右僕射白敏中,建議派大臣前去鎮撫。唐宣宗遂將白敏中外放,讓他征討党項。不久,崔鉉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進封博陵公。 [6-7] 

崔鉉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鉉被罷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加檢校司徒,進封魏國公。唐宣宗親自在太液亭餞行,並賜詩一首,稱他“七載秉鈞調四序”,對他執政七年間的政績表示認可。 [8]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將康全泰發動兵變,驅逐觀察使鄭薰。唐宣宗命崔鉉兼任宣歙觀察使,讓他征討叛軍。同年十月,崔鉉收復宣州,斬殺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為檢校司空,但卻免去其兼任的觀察使之職。 [9]  [10] 

崔鉉移鎮江陵

鹹通元年(860年),崔鉉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後改任荊南節度使,出鎮江陵。 [11] 
鹹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將龐勳在桂林發動叛亂,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鉉召集兵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盡擒叛軍。龐勳得知後,不敢進入荊南境內,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12] 
崔鉉最終在江陵去世,但具體時間不詳。 [13] 

崔鉉主要成就

崔鉉在武宗、宣宗年間兩次拜相,曾命學士崔瑑、薛逢編撰《續會要》四十卷,續編德宗到宣宗年間的史事。 [4]  [5]  [14]  後以使相出鎮淮南,又討平康全泰叛亂,收復被叛軍佔據的宣州。 [9]  龐勳之亂時,他擔任荊南節度使,派軍扼守江湘要害,使得叛軍不敢入境。 [12] 

崔鉉軼事典故

崔鉉前程萬里

崔鉉幼年時曾隨父親崔元略去拜訪韓滉,很得韓滉的喜愛。崔元略道:“這孩子近來在詩道上進步很大。”韓滉便指着架上的鷹,讓韓滉賦詩歌詠。崔鉉接過紙筆,當即便作詩一首:“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韓滉嘆道:“這孩子可以説是前程萬里啊!”後來,崔鉉果然進士及第,出將入相 [15] 

崔鉉炙手可熱

崔鉉擔任宰相時,任用親信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等人蔘與議政,權盛一時。京師有諺語流傳:“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指命運亨通),魯紹瑰蒙。”唐宣宗對此也有所耳聞,將這十六個字題在屏風上。鄭魯時任刑部侍郎,崔鉉想引薦為宰相,但宣宗卻將其外放為河南尹。後來,宣宗對崔鉉道:“鄭魯被外放了,朝中事情還是你説了算嗎?”崔鉉惶恐請罪。 [16] 

崔鉉人物評價

韓滉:此兒可謂前程萬里也。 [17] 
李忱:崔鉉瑞玉凝姿,春林發秀,貞諒實德,謙虛葆光。衝用既臻於化源,達實每宏於理本,擅松桂後凋之色,勁節自高;含金石希代之音,正聲特異。 [18] 

崔鉉個人作品

全唐詩》收錄有崔鉉的詩作兩首:《詠架上鷹》、《進宣宗收復河湟詩》。 [19-21] 

崔鉉家庭成員

崔鉉父親

崔元略,進士出身,歷任京兆尹户部侍郎、户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都留守、義成軍節度使等職,追贈尚書左僕射

崔鉉兒子

崔鉉有四子:崔沆、崔汀、崔潭、崔沂。崔沆曾在唐僖宗年間拜相,官至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黃巢之亂時遇害。 [22]  崔沂則歷仕唐朝後梁後唐三朝,官至尚書左丞太子少保 [23] 

崔鉉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24]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列傳第八十五》。 [25]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崔氏)》:鉉字台碩,相武宗、宣宗。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2-02]
  • 2.    《舊唐書·崔鉉傳》:登進士第。三辟諸侯府,荊南、西蜀掌書記。會昌初,入為左拾遺,再遷司勳員外郎,知制誥,召入翰林,充學士。累遷户部侍郎承旨。
  • 3.    《新唐書·崔鉉傳》:武宗好蹴踘、角抵,鉉切諫,帝褒納之。
  • 4.    《新唐書·崔鉉傳》:會昌三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澤潞平,兼户部尚書。與李德裕不葉,罷為陝虢觀察使。
  • 5.    《舊唐書·崔鉉傳》:宣宗即位,遷檢校兵部尚書、河中尹、博陵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大中三年,召拜御中大夫,尋加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 6.    《新唐書·白敏中傳》:崔鉉輔政,欲專任,患敏中居右。會黨項數寇邊,鉉言宜得大臣鎮撫,天子響其言,故敏中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寧節度、招撫、制置使。
  • 7.    《舊唐書·崔鉉傳》:累遷金紫光祿大夫,守左僕射、門下侍郎、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博陵縣開國公,食邑至二千户。
  • 8.    《舊唐書·崔鉉傳》:九年,檢校司徒、揚州大都督長史,進封魏國公、淮南節度使。宣宗於太液亭賦詩宴餞,有“七載秉鈞調四序”之句,儒者榮之。
  • 9.    《新唐書·崔鉉傳》:因宣州軍亂,逐觀察使鄭薰,鉉出兵討擊,詔兼宣歙池觀察使。既平,加檢校司空,罷兼使。
  • 10.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五》:秋,七月,丙寅,宣州都將康全泰作亂,逐觀察使鄭薰。薰奔揚州。……淮南節度使崔鉉奏已出兵討宣州賊。八月,甲午,以鉉兼宣歙觀察使。……(十月)崔鉉奏克宣州,斬康全泰及其黨四百餘人。崔鉉以宣州已平,辭宣歙觀察使。
  • 11.    《新唐書·崔鉉傳》:鹹通初,徙山南東道、荊南二鎮。
  • 12.    《舊唐書·崔鉉傳》:鹹通九年,徐州戍將龐勳自桂管擅還,道途剽掠。鉉時為荊南節度,聞徐州軍至湖南,盡率州兵,點募丁壯,分扼江、湘要害,欲盡擒之。徐寇聞之,逾嶺自江西、淮右北渡,朝議壯之。
  • 13.    《舊唐書·崔鉉傳》:卒於江陵。
  • 14.    《舊唐書·崔鉉傳》:七年,以館中學士崔瑑、薛逢等撰《續會要》四十卷,獻之。
  • 15.    《南楚新聞》:魏公崔相鉉,元略之子也。為童兒時,隨父訪於韓公滉。滉見而憐之。父曰:“此子爾來詩道頗長。”滉乃指駕上鷹令詠焉。遂命箋筆,略無佇思,於是進曰:“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滉益奇之。嘆曰:"此兒可謂前程萬里也。"大曆三年,侍郎崔郾下及第,果久居廊廟,三擁節旄。
  • 16.    《新唐書·崔鉉傳》:鉉所善者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頗參議論。時語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魯、紹、瑰、蒙。”帝聞之,題於扆。是時,魯為刑部侍郎,鉉欲引以相,帝不許,用為河南尹。它日,帝語鉉曰:“魯去矣,事由卿否?”鉉惶懼謝罪。
  • 17.    尉遲樞《南楚新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9]
  • 18.    全唐文:卷七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1-09]
  • 19.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8]
  • 20.    《詠架上鷹》: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 21.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邊陲萬里注恩波,宇宙羣芳洽凱歌。右地名王爭解辮,遠方戎壘盡投戈。煙塵永息三秋戍,瑞氣遙清九折河。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 22.    《舊唐書·崔鉉傳》:子沆、汀、潭、沂。沆,登進士第,……乾符初,復拜舍人,尋遷禮部侍郎,典貢舉。……乾符末,本官同平章事。遇京國盜據,從駕不及而卒。
  • 23.    《舊五代史·崔沂傳》:崔沂,大中時宰相魏公鉉之幼子也。沂舉進士第,歷監察、補闕。昭宗時,累遷至員外郎、知制誥。……入梁,為御史司憲,糾繆繩違,不避豪右。……明宗即位,召還,復為左丞。以衰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
  • 24.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8]
  • 25.    新唐書:列傳第八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