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蘭田

鎖定
崔蘭田 (1926年9月20日-2003年4月5日),女,豫劇大師,生於山東曹縣,崔蘭田5歲隨父母逃荒到鄭州,11歲拜周海水為師。 [2]  歷任安陽市豫劇院院長、安陽市戲曲學校校長;政協河南省第五、第六屆委員,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豫西調傑出代表、豫劇五大名旦之一, [3]  中國豫劇功勳杯獎獲得者。
崔蘭田的藝術足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4次應邀到北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等親切接見。崔蘭田創造的崔派藝術深受廣大羣眾喜愛,在許多觀眾中流傳的“三天不吃鹽,也要看看崔蘭田”的順口溜,表達了羣眾對崔派藝術的熱愛。
崔蘭田的演唱以豫西調為主,兼用豫東調,是豫西流派的代表演員之一,崔派唱腔深沉渾厚,含蓄藴藉,韻味悠長。尤其是特有的鼻腔音和高低腔對比的演唱方法,幽咽低迴,生動鮮明,富有情感色彩和藝術魅力。她的表演,莊重大氣,做而不過,含而不露,以靜顯動,樸實無華。崔蘭田所扮演的悲劇人物,其唱其表,無不滲透着她對婦女命運的觀察和體悟、理解和同情,給人一種凝重的歷史蒼桑感。 [1] 
中文名
崔蘭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6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
2003年4月5日
畢業院校
太乙班
主要成就
豫劇五大名旦之一 [3] 
出生地
山東曹縣
代表作品
《秦香蓮》
《桃花庵》
《賣苗郎》
《三上轎》

崔蘭田人物經歷

崔蘭田 崔蘭田
1926年農曆9月20日出生於山東曹縣。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六大名旦之一。戲曲教育家,“崔派”藝術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劇協副主席。她自幼家境貧寒。5歲隨父母逃荒至鄭州,11歲入太乙班學藝,師從周海水、賈鎖學鬚生,3個月後即能登台演出。開始是和師姐毛蘭花同台合演。不久便主演《東吳大報仇》《胡迪罵閆》等鬚生戲。
1942年出科後,應邀入洛陽楚公民班為頭牌主演,與“狗尾巴”、“地牤牛”、“狗頭”、“崔照”等豫西名藝人同台演出,後拜豫西名旦張慶官為師改學旦角,進一步深造。1943年冬季在洛陽拜有豫劇皇后豫劇大王之稱的陳素真為師,後自成風格獨立稱派。1944年赴西安,先後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領銜主演,活動於西安、寶雞、靈寶陝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幫助下,得與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獲、名鬚生曹子道等聯袂演出《桃花庵》《販馬記》《蝴蝶杯》《賣苗郎》等劇。
崔蘭田 崔蘭田
在西北劇壇享有盛譽,成為與陳素真、常香玉齊名的豫劇明星。1949年自組蘭光劇社,1951年,崔蘭田率領“蘭光劇社”巡演到安陽,被安陽市政府盛情挽留,從此落腳於此。同年任安陽市人民豫劇團團長。1956年任安陽市豫劇團團長。同年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獲演員一等獎。1957年拜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白雲生為師。1959年任安陽市豫劇院院長,先後收張寶英郭惠蘭等為徒。同年參加河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獲優秀演員獎。
1963年兼任安陽市戲校校長。1965年曾參加中南區現代戲會演。1980年參加河南省豫劇流派調演。她所主演的《秦香蓮》《桃花庵》《賣苗郎》《三上轎》被稱為“崔派”四大悲劇,是豫西流派的傑出代表。

崔蘭田逃出曹州

崔蘭田與弟子張寶英 崔蘭田與弟子張寶英
1930年春,曹州大饑荒,年僅4歲的崔蘭田,便和母親及妹妹一起,踏上了乞討求生的苦難歷程,輾轉于山東、河南、山西境內,1934年春流落鄭州,在西一街、太康路等處過着寄人籬下的難民生活,後來又棲身於杜嶺街一個貧民大院。為養家餬口,父親奔波於河南、山東之間販賣硝鹽,母親黎明即起去有錢人家幫傭,蘭田則從早到晚照看弟弟妹妹,挑起了這個難民之家的一副擔子。與崔蘭田一家前後左右為鄰的幾家住户,都是些靠賣煙捲油茶、青菜和收破爛為生的貧苦市民,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終日哭聲不絕。崔蘭田到監獄探望因被人誣陷私藏煙土而被捕的父親時,遇到鄰居一個小姑娘也來探父,獄警喝斥不讓哭,回家哭又怕母親傷心,她倆便結伴跑到荒郊,抱頭痛哭,且哭且訴且咒罵人間事不平,直哭得柔腸寸斷。
“崔蘭田,淚漣漣”。以善演悲劇而著稱的崔蘭田,在她的被譽為四大經典悲劇的《三上轎》《秦香蓮》《桃花庵》《賣苗郎》中,成功的塑造了獨具特色的悲劇婦女形象。而這位藝術大師最初所獲得的啓蒙和藝術創造力,便是那個貧民大雜院裏的眼淚和哭聲。那些窮苦婦女的各式各樣的哭聲以及挨打受氣時的表情,都在她腦海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每當她在舞台上塑造悲劇性人物形象時,眼前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那些現實生活中的悲劇人物,各種各樣的哭聲又響在耳邊想起。

崔蘭田難民戲迷

1937年秋,逃出故鄉曹州的崔蘭田一家,已在鄭州苦苦熬過了4年多的難民生活,儘管父親不停地往返於河南、山東之間販賣硝鹽,母親早出晚歸為有錢人家幫傭,但仍然難以維持一家的生計,小小年紀的崔蘭田,不得不時常上街乞討些飯食讓妹妹和弟弟充飢。有一次,崔蘭田走進一個虛掩着大門的院子,看見裏面有許多和她年歲相仿的男孩子、女孩子,都伸着手從一個伙伕模樣的人手裏接過兩個熱騰騰的黑麪饃。後來,有人告訴她説,那些孩子都是戲班裏的學員。學戲還能領饃吃,又不遭人白眼和辱罵。回到家,蘭田對父親説:“讓俺去學戲吧,發了饃拿回來讓弟弟妹妹吃,比要飯還強。”“要飯再難。也不能去當戲子,幹了那一行,三輩子不能入老墳。”父親的話斬釘截鐵,不容置疑。如果就此滿足,或者是聽命於父親的訓示,也許就不會有豫劇舞台上的一代大師了,蘭田是執着的認真的,這是她個人性格和藝術風格中十分重要的一面。窗口已經打開,她就要想方設法看得真切一點,於是,她的身影便時常出現在那座戲園子門前。為了能早一點進入那鑼鼓聲聲響的戲園子裏頭,她幫門口賣花生米老太太剝半晌花生,換一毛錢買個站票進去看半場戲,或者幫助把門的大爺打掃園子門前的煙頭果皮,以求能讓她早些進場看戲。
崔蘭田 崔蘭田
四鄰五舍都知道了她是個“小戲迷”,遇到母親和父親責怪她時,總要替她開脱幾句,有時還讓她學着戲裏人物表演一番。每逢這時,崔蘭田唱的全是須生的戲文,比劃的又都是武生的動作,因為,她在園子裏看戲、最喜歡的就是須生的唱段和武生的拳腳,她覺得有勁。連年的流浪乞討生活,難民之家的生活重負,使蘭田的性格中注入了許多男孩子的陽剛之氣。

崔蘭田絕處逢生

崔蘭田真心實意的想去學演戲,有一次,她對父親説起有個戲班正招學員的事,父親沒有像以往那樣一口説不行,而是對她説,曹州老家的親戚病了,要帶她回去看看。回到曹州,蘭田才知道這是個藉口,知女莫過於其父,父親深知蘭田的性子,生怕她偷着去考那個戲班,才設法帶她回老家,以避開招考的那段日子。一日,有位鄰居對蘭田和她的母親説:“周海水的戲班正招收學員,管吃管住,咱妞有嗓子,讓她去學戲吧,就算日後不成器,眼下也算是條活命的道。”母親知道蘭田的父親就怕説這事,遲遲疑疑不敢應承。崔蘭田這回卻拿定了主意,她要自己當一回自己的家,這也是為了母親和弟弟、妹妹,一頓能領兩個黑饃,分成四半,一家四口就能活命。第二天,崔蘭田把弟弟和妹妹託咐給鄰居照看,獨身一人來到周海水的戲班應考,那些和她歲數相仿的少男少女,大都是由家裏人陪同來的,她心裏也有些發怵,好在考試並不複雜,老師讓她隨意唱了兩段,來回走了幾步,就宣佈她被錄取了。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下,她向老師們鞠了躬,飛快的回家報信去了。父親被阻截在日軍佔領下的開封,生死不明,這個驟然的事變,使蘭田一家陷入了絕境,也正是在這種生存條件的逼迫下,造成了蘭田敢於違背父命,進入周海水戲班學藝的一個機遇,從而揭開了她從藝生涯的帷幕。

崔蘭田苦海藝舟

1938年春末夏初,崔蘭田同40多個少男少女一起,考入了豫西調名鬚生周海水先生的太乙班,邁出了從藝生涯的第一步。周海水被譽為“豫劇鬚生泰斗”,他一面演戲,一面致力於組織科班,廣招學員以求人才。崔蘭田投考的太乙班,是他主辦的最後一個科班,適逢亂世,這個班最為艱難,但也是最出人才的。同崔蘭田一塊考入太乙班,有一個穿着藍色粗布大襟衣裳,一對水汪汪的丹鳳眼像是會説話的少女,她就是曾與崔蘭田一齊享譽豫劇舞台,後來在台灣空軍大鵬豫劇團任團長兼導演的毛蘭花。為了維持劇社和戲班的開銷,周海水忙於演出,他治學極嚴,學員們凌晨即起,練功吊嗓,稍有不周,便遭斥責。蘭田是學員中最苦的,每日練的精疲力盡,但發到手裏的高梁面或黃面饃,雖難填充肌腸,但還要省下一個半個揣在懷裏,一溜小跑往家趕,沿途再討乞一些飯食,好做母親及弟妹的救命糧。
崔蘭田 崔蘭田
由於崔蘭田勤學發奮,加上她扮相好,噪聲洪亮,又敢放膽唱,進入科班月餘後,周海水在鄭州“長髮劇院”演出時,就讓蘭田在大戲前的墊戲中演角。周海水親自為她排戲,排的第一齣摺子戲,就是《殺廟》中韓琦的戲。當時,周海水的嗓子已經壞了,有的戲只好改用“偷油”的嗓音唱,聽來也十分有味,有一次,蘭田就學着在台上唱了“申包胥城樓我淚交流,我的吳大哥……”下台後,周海水大怒:戲不能這樣學,他是沒嗓子才這樣唱,你這樣唱就是不賣力氣。這件事對蘭田的藝術生涯影響是很大的,原來同一齣戲,卻能由於自身的條件,形成不同的唱腔風格,而緊要的前提,就是要吐字清楚,唱出韻味,吐字不清則猶如鈍刀子殺人。蘭田似乎明白了許多,開始了她對藝術的苦苦追求。

崔蘭田舞台姐妹

正當崔蘭田在太乙班勤奮學戲之際,日軍攻陷鄭州,為生存所迫,周海水和湯蘭香等流亡西安一帶演出,太乙班留下自謀生計。為了不讓像崔蘭田、毛蘭花等嶄露才華的學員失散,賈鎖師傅就把她們攏集在一個破廟裏,夜晚教戲排戲,白日到老墳崗一帶賣唱乞討,一班人雖形同乞丐,衣食無着,但依然打着太乙班的牌子,認認真真的演戲,清清白白的做人。終日走鄉串街,沿街賣唱,難免不受惡人欺凌,為了相依為命,崔蘭田、毛蘭花等5個太乙班的患難少女,相約結拜為異性姐妹。結拜那日,她們來到荒郊野外,沒有銅台高香,沒有鮮果海味,5姐妹堆起黃河故道旁的沙土,插上根根柴草,眾姐妹隨着師姐毛蘭花,口中唸唸有詞:上有青天為證,下有黃土做合,從此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生死相隨,永不分離。少女的心願是真誠的,不過若干年後,5姐妹還是各奔人生之路了。不久,毛蘭花便到了台灣島上。大海相隔,這對患難姐妹終於未能再聚首,但她們之間的情誼卻超越了海峽,超越了時間和空間。

崔蘭田亂世星辰

崔蘭田和太乙班的患難姐妹們為了餬口,不停的在鞏縣、滎陽汜水一帶,趕廟會走鄉串鎮奔波演戲,漸漸有了些名氣。有一次,在開封做煤炭生意的前清秀才牛師孔老先生,回故鄉汜水看了這個小科班的演出,十分讚賞,當場將毛蘭花、崔蘭田等l8個姐妹的名字,寫在金裱上掛於台側。在豫劇界傳説不一的“十八蘭”便是由此而起。1942年4月,崔蘭田學藝5年期滿出師,在洛陽搭班演出,這個班生角演員很棒,但沒有名旦角,她便完全改唱青衣。班裏有位60多歲的老花旦演員張慶官,早年是很有功夫的青衣演員,他對常演《秦香蓮》《桃花庵》等悲劇的蘭田幫助不小,蘭田又常去看當時已很有名的陳素真演出並虛心請教,加上每逢扮演悲劇婦女人物時,生活中那些對女性痛苦的深刻體驗便湧上心頭。同樣是一個悽悽慘慘的秦香蓮,卻被她演的獨樹一幟。哭的韻味十足,從而奠定了唱腔方面濃郁的豫西調色彩,基本形成了她的藝術風格。崔蘭田名聲大振,且為人正派,性格倔強正直,拒絕參加任何非演出交往應酬,因而遭受了許多迫害,洛陽警備司令部時而強迫她和戲班搞所謂募捐義演,時而威脅要以共產黨坐探之嫌拘捕她。此時適逢西安豫聲劇社邀她去領銜主演,她便在1944年冬的一個夜半時分,匆促啓程前往西安。
崔蘭田 崔蘭田
西安雖號稱大後方,但也被國民黨軍隊和青紅幫勢力攪得雞犬不寧。崔蘭田在陝山劇場和新民劇場演出時,多次發生砸場子和往台上扔手榴彈使演員死傷之事。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崔蘭田依然執着地追求着藝術,她利用各路名藝人云集西安的優勢,博採眾長,從京劇、秦腔等表演藝術中吸取精華。她的表演在西安、寶雞、天水、靈寶、陝州等地的觀眾中,獲得了高度評價,抗日戰爭勝利前後的那幾年間,她成為大西北豫劇舞台上的著名演員,形成了她藝術成就的第一個高峯期。西安解放以後,崔蘭田以蘭字和丈夫姓名中的光字,建成了蘭光劇社。l951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河南戲劇界邀請蘭田到鄭州演出,接着又應邀到開封、新鄉、安陽演出。在安陽期間連演一個月,仍不能滿足觀眾要求,當時安陽沒有自己的豫劇演出團體,市政府辦公室的陳主任三番五次動員勸説,希望蘭田和劇社能留在安陽。思慮再三,蘭田終被安陽人民的熱情所打動,於當年底率團來到安陽,並將劇社改為人民劇社。

崔蘭田難忘今生

田漢沒有忘記要為崔蘭田改編《對花槍》的承諾,在文革前夕訪問朝鮮期間,才完成了劇本的最後定稿。當崔蘭田拿到改編本的時候,田漢已經陷入了林彪、江青一夥羅織的文字獄。為人耿直的蘭田想到田老為這個劇本傾注的心血,毅然投入了排練,然而僅僅演出了幾場以後,蘭田便因此被劃定為“黑線人物”而喪失了人身自由。對蘭田的迫害不斷加劇,罪名又加之為“大戲霸”、“特務”,在納粹集中營似的血腥拷打中,蘭田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摧殘,繼而又是長達10年的精神上的折磨。1976年4月5日,安陽紅旗廣場上出現了悼念周總理的花圈,當日夜半時分,按捺不住悲憤之情的崔蘭田,不顧將被警方偵緝的危險,哭泣着將一朵白花敬獻於總理遺像前。
歷史終於掀過了沉重的一頁。1978年蘭田重新擔任了市豫劇一團團長,在全省首家上演了揭露四人幫罪惡的《於無聲處》。1979年她再次出任安陽市戲校校長,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同年10月,她主演的《對花槍》在鄭州獲全省國慶獻禮大獎,年末又應邀擔任了香港金馬影業公司和河南演出公司合拍的崔派名劇《包青天》的藝術顧問。1980年初參加全省豫劇流派匯演,主演了改編後的崔派名劇《桃花庵》,這年5月她在北京當選為中國劇協理事,1981年又擔任了河南省劇協副主席……從貧苦少女到一代大師,崔蘭田走過了漫長的充滿艱辛苦難和輝煌燦爛回憶的人生里程,她還在不停的走着,在9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裏,她邁着已有些沉重的腳步,又登上了戲校的講壇,為了中國豫劇的振興和明天,她依然在奉獻着光和熱。

崔蘭田主要作品

《秦香蓮》《桃花庵》《賣苗郎》《三上轎》等。

崔蘭田個人成就

崔蘭田《桃花庵》劇照 崔蘭田《桃花庵》劇照
崔蘭田同志是豫劇表演藝術家和教育家。她所開創的“崔派藝術”是中國豫劇六大藝術流派之一,藝術功底頗為深厚,藝術造詣亦達較高境界,和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閆立品等同志一樣,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愛戴。她的嫡傳弟子、豫劇表演藝術家張寶英得其真傳,現已兩次赴台,走紅祖國寶島台灣,她在老師崔蘭田的指導下拍攝的電影豫劇藝術片《包青天》已唱響了祖國明珠香港。
崔蘭田藝術檔案,內涵極為豐富,藝術研究價值也十分珍貴。1997年6月,安陽市檔案局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共同向安陽市委、市人民政府請示徵集崔蘭田藝術檔案的意見。同年10月23日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秘書長為組長的13人領導小組,由市檔案局負責徵集的具體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工作,經過認真篩選,共收集保存照片1100餘張,按不同時期不同內容分5個類別,編輯影集23冊,並編制有檢索目錄。
2003年4月5日13時,豫劇藝術大師崔蘭田帶着觀眾和同行的思念,走完了她77年的人生旅程,永別了她為之傾注了畢生心血的豫劇藝術。

崔蘭田崔派

崔蘭田與義女崔小田 崔蘭田與義女崔小田
1926年農曆9月20日,崔蘭田出生在山東曹縣一户貧窮的家庭裏。她自幼隨父母逃荒到河南鄭州,飽嘗了人間疾苦,十來歲就揹着弟弟拉着妹妹沿街乞討。貧寒的生活經歷使她非常熟悉眼淚和哭聲,1937年,11歲的崔蘭田在鄭州考入豫西調名鬚生周海水的太乙班學藝,跟隨周海水,賈鎖、周銀聚等老師先學鬚生。由於她扮相清秀,嗓音宏亮,學戲刻苦用心,三個月後便登台演出,在《殺廟》中扮演韓琪。四年坐科學藝期間,邊學邊演,在許多傳統戲中,扮演主要角色,成為聞名豫西的“豫劇十八蘭”之佼佼者。
1941年8月,科班遷到洛陽世界舞台演出,崔蘭田始改唱旦角,學會許多青衣、閨門旦、花旦、應工的旦角戲,深得師傅們的賞識和觀眾的喜愛。崔蘭田改唱旦角後,遵照師傅的指教,學戲學方法,不單純模仿老師的唱腔,而是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去唱,經過苦心磨鍊和多年舞台實踐,在唱工上打下堅實基礎,唱出了自己的特色,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藝苑新秀。
1942年4月,16歲的崔蘭田出科後在洛陽搭班成為挑梁主演,在這個戲班裏,名角薈萃,陣容整齊,除了有在豫西一帶頗有名氣的旦角老藝人張慶官外,還有狗尾巴、地虻牛、狗頭,崔照等其它行當的名角。崔蘭田在與這些名老藝人的合作中,虛心向他們學習,請教,同時還不斷地吸取其他姐妹劇種的營養。喬清秀河南墜子衞生丸(劉衞生)的洛陽曲劇,常常使她如醉如迷。在洛陽及輾轉豫西各地的演出中,身懷絕技的男旦張慶官對崔蘭田的指點,使其受益匪淺,從吐字,發音、行腔,歸韻到表演、身段、台步、眼神都有了長足大進。張慶官在鼻音的運用上甚見功夫,堪稱一絕,具有內在魅力。崔蘭田得張慶官真傳,掌握了其唱腔悽楚、悲涼,委婉、細膩和表演深沉,含蓄、大方、凝重的特色,這一切對以後她個人藝術風格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與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理環境、文化氛圍密切相關,豫西調流行的地域,是一片崇山峻嶺和黃土沙丘,一瀉千里奔騰到海的黃河,帶給人的是堅實深沉厚重的心理品質。崔蘭田在這片黃土地上生活、學藝、賣藝,造就了她憨厚誠實的人品和樸實無華的颱風。樊先生讓他的愛徒,名小生常警惕與她聯袂演出了許多“樊”戲,如《義烈鳳》《凌雲志》《克敵榮歸》《霄壤恨》《女貞花》等,演出這些頗具改良和進步思想的新戲,使她在西安藝壇上取得了很高的聲譽,成為西北豫劇舞台上最紅的演員之一.憑藉演唱藝術,她在西安與常香玉既唱對台戲,又合作演出,強強組合,雙頭牌合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充分顯示了她在豫劇舞台上的藝術實力及觀眾心中的地位。這是解放前崔蘭田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
1949年西安解放後,她積極參加黨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聆聽了習仲勳傳達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使她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一箇舊藝人自覺轉變成人民的宣傳員。
1950年4月,崔蘭田在西安成立“蘭光劇社”。
1951年,崔蘭田率領蘭光劇社來到了當時只有9萬人口的安陽巡迴演出,受到安陽人民和黨政軍各界領導的歡迎。在安陽市的領導和羣眾執意挽留下,蘭光劇社落户安陽。1953年,改名為安陽市人民豫劇社,崔蘭田任社長,從此,她的根就紮在了洹河岸邊,崔派藝術就在這片殷商古都的沃土上生根發芽。
崔蘭田教戲 崔蘭田教戲
1956年和1959年,崔蘭田曾兩度參加河南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秦香蓮》《三上轎》和《對花槍》,獲演員一等獎和優秀演員獎。戲劇界和廣大觀眾一致認為,她的悲劇演得動人,稱她的藝術是“哭的藝術”,同時她演的喜劇《對花槍》也別具特色,“含淚笑演”耐人尋味.繼《對花槍》之後,1959年她又新排了一出古裝戲《陳三兩爬堂》,在這齣戲中,她創造了許多悦耳動聽的新腔,使她的唱腔藝術又得到新的昇華。她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排演現代題材的劇目,在塑造現代人物形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無論是心直口快大公無私的李雙雙,還是堅貞不屈的革命老人李奶奶、沙奶奶,她都刻劃得有血有肉,十分感人。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給予她高度評價,認為她的表演藝術在豫劇界獨樹一幟,自成一派。觀眾愛看崔派藝術,同行愛學崔派藝術,崔蘭田成為戲迷和豫劇界青年演員崇拜的偶像。1958年夏,作為河南省演員代表她赴北京出席文化部召開的現代戲座談會。1959年任安陽市豫劇院院長、兼一團團長,1960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出席全國第三次文代會,1963年安陽市戲校成立,她兼任校長。1965年在中南區現代戲會演中,與唐喜成合演現代戲《一棵樹苗》備受讚譽。

崔蘭田演遍全國

崔蘭田《三上轎》劇照 崔蘭田《三上轎》劇照
1957年至1966年,崔蘭田率領安陽市豫劇院一團走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黑龍江邊的羅北城到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從黃浦江畔的大上海到青藏高原藏族自治州,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都留下了她《對花槍》的英姿、“痛説革命家史”的餘音。她曾四次率團晉京演出,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李先念、彭真、羅瑞卿,陶鑄等曾先後觀看了她的演出並親切接見了她。
首都戲劇界的大師田漢、梅蘭芳、夏衍、馬連良肖長華馬少波看了她那爐火純青的表演後,紛紛走上舞台向她祝賀。崔蘭田在與大師們的切磋中,表演藝術進入了出神入化的新境界。她提高了安陽豫劇團在豫劇界乃至全國戲曲界的地位,為豫劇走向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她的流派藝術得到空前的發展。
正當崔蘭田的藝術發展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的時候,她與共和國一樣,遭受了那場長達10年的浩劫,在“文化大革命”中,由於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干擾,崔蘭田被揪鬥、戴高帽子游街、甚至刑訊逼供,她個人的身體、精神思想和生活都遭受了嚴重的摧殘。但是,她對黨的信念,對戲劇事業的追求,始終堅貞不渝。粉碎“四人幫”後,崔蘭田迎來了她人生旅途上的第二個春天。1978年中共安陽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為她平反昭雪,恢復了她安陽市豫劇團一團團長、安陽市戲校校長職務,並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文代會,聆聽了鄧小平同志在四次文代會上的講話;“我們的文藝,應當在描寫和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豐碩的成果,要塑造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創業者,表現我們那種有革命理想和科學態度,有高尚情操和創造力,有寬闊眼界和求實精神的嶄新面貌。要通過這些新人的形象,來激發廣大羣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推動他們從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創造活動。”小平同志的講話,使她喚發了新的藝術青春。1979年她為安陽戲校招收了80餘名學生,經過幾年的精心栽培,為安陽劇團培養了一大批新生力量;活躍在舞台上的業務骨幹多出自她的門下。
崔派藝術照 崔派藝術照
1980年在河南省豫劇流派匯演中,她主演改編後的《桃花庵》,備受推崇。專家們在評論她的演出時,一致認為她在用音樂形象塑造人物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劇本的推陳出新上不僅體現在其具有積極健康的主題思想,尤其在於它較舊本具有更為激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她的徒弟張寶英作為崔派藝術的優秀傳人,從她手中接過了崔派藝術這面旗幟,在流派紛呈,名家薈萃的匯演中,大顯身手,光彩四射,引起戲劇界的矚目。崔派藝術由於新生力量的注入更加發揚光大,蓬勃發展。同年,崔蘭田率團到北京演出,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第一個到北京演出的地方戲劇團.首都文藝界對崔蘭田此次進京演出,給予了很高評價。由於她對中國戲劇事業的貢獻,她先後當選為中共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政協委員、安陽市政協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安陽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1988年,河南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和安陽市政協、市文化局、市文聯,為她從藝五十週年專門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從四面八方發來的賀電賀信,表達了人們對她的熱愛和崇敬。稱讚她是一位德藝雙馨,深受廣大羣眾愛戴的人民藝術家和“豫劇悲劇美的創造者”。1994年4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藝術研究院在中國豫劇十大名旦評選頒獎大會上,授於崔蘭田“中國豫劇功勳杯獎”。她退休以後,十分關心青年演員的成長,經常到劇團、劇院指導青年演員,為他們説戲、排戲。她以古稀高齡抱病著書立説,先後在《中國戲劇》《河南文史資料》發表了20多萬字的文章,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

崔蘭田蘭馨中原

崔蘭田與弟子們 崔蘭田與弟子們
崔蘭田同志是豫劇表演藝術家和教育家。她所開創的“崔派藝術”是中國豫劇六大旦角藝術流派之一。她和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閆立品、桑振君同志一樣,同樣受廣大人民羣眾的愛戴。她的嫡傳弟子、豫劇名家張寶英得其真傳,兩次赴台,走紅祖國寶島台灣。還將老師指導拍攝的電影豫劇藝術片《包青天》唱響祖國明珠香港。崔蘭田同志1926年9月生於山東省曹縣城關,四、五歲時隨父母逃荒輾轉流落到河南鄭州。由於她自幼酷愛戲曲藝術,1937年4月考入豫西名鬚生周海水的科班,專攻鬚生。3個月後崔即能登台演出。1942年4月崔應邀加入洛陽楚公民班。當時青衣演員張慶官因年過花甲改演老旦,正在青黃不接後續無人之際便由崔蘭田擔起這一重擔,崔克服原扮鬚生改為青衣的困難,剛剛16歲的黃毛丫頭就成了班子裏的挑梁主演。往往形成滿台造詣很深的老藝人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主演唱配角的局面。在此期間,她接觸了陳素真、常香玉、王秀蘭等名演員。經過不斷學習提高,她成為洛陽廣大觀眾公認的“三絕”之一。即:姚素芳的嘴(嘴快,利索),田岫玲的腿(身段好,跑得扭得好看),崔蘭田的唱(吐字清,嗓音亮,唱腔甜美)。1944年冬崔蘭田離開洛陽到西安高成玉戲班領銜主演。1949年西安解放,崔蘭田自組“蘭光劇社”,建立了自己的班子。從1944年到1949年期間,崔蘭田在西安的藝壇上取得了很高的聲譽,是她解放前藝術生涯中最旺盛的時期,不但她本人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那時劇團的底包十分堅實齊全,是她的配角演員最全最硬的幾年,因此也是“崔派”藝術在解放前的鼎盛時代。1951年崔蘭田同志回到河南安陽繼續從事她的藝術活動,後被任為安陽市人民豫劇團團長。1956年和1959年崔蘭田曾兩度參加河南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一等獎和優秀演員獎。1979年參加建國30週年獻禮演出,主演田漢改編的《對花槍》獲榮譽獎。同年在香港金馬影業公司和河南影業公司合拍的豫劇藝術片《包青天》中擔任藝術顧問。1989年參加河南省豫劇流派會演,演出整理改編後的《桃花庵》獲極高評價。崔蘭田同志所創崔派藝術,藝術功底頗為深厚,藝術造詣亦達較高境界。

崔蘭田唱腔特點

崔蘭田逝世時成千上萬個戲迷為她送行 崔蘭田逝世時成千上萬個戲迷為她送行
崔蘭田為豫西流派的傑出代表,其唱腔以下五音為體,兼用上五音,同時融會秦腔、曲劇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劇種的音調,唱腔旋律豐富多彩,發音長於鼻腔共鳴,音域寬廣,行家總結為“氣不暴,聲不搶,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樸實,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靜”而實動。多演端莊賢淑善良堅貞而又命運悲慘的婦女形象。

崔蘭田藝術風格

崔蘭田為弟子説戲 崔蘭田為弟子説戲
已故著名豫劇大師崔蘭田1926 年生於山東曹縣, 5 歲隨父母逃荒到鄭州。她自幼酷愛戲曲, 常常以乞討所得買票看戲。她11 歲入豫劇名藝人周海水科班學習鬚生, 僅3個月便嶄露頭角。5 年出科又向豫西調名藝人張慶官學習旦角, 並搭班演出於豫西一帶。1944 年, 她在西安首演《秦香蓮》一炮打響, 從此跨入了名演員行列, 並立足於西安。她不斷汲取京劇、漢劇、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曲劇等姊妹藝術的精華, 兼收幷蓄, 博採眾長,使演唱更為豐富,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新中國成立後, 她的藝術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 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國家領導人觀看過她的演出。夏衍田漢梅蘭芳等戲劇界前輩也曾給與她熱心的指導。崔蘭田嗓音寬宏清亮, 純淨圓潤, 吐字講究, 功力非凡, 唱腔質樸堅實, 韻味淳厚。“三天不吃鹽, 也要看看崔蘭田”, 成為觀眾對她的盛讚。她對舊社會受壓迫婦女有深切的感受和精細的觀察, 尤其擅演悲劇, 其唱腔哀怨深沉, 纏綿委婉, 感人肺腑。《桃花庵》《賣苗郎》《秦香蓮》《三上轎》是她的悲劇代表作。她所塑造的竇氏、柳迎春、秦香蓮等不同身分、不同悲情、性格迥異的女性悲劇形象, 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崔蘭田外界評價

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為了黨的戲劇事業,甘願貢獻自己的一切。這就是崔蘭田的政治思想品德。凡是跟她接觸過的人都説她人品好,藝德高尚。説她象一枝蘭花,是那麼的清新、淡雅,時時吐露着芬芳,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新中國,我還是個窮要飯的,”這是崔蘭田經常講的一句話。她非常珍惜新中國的幸福生活,發自內心的愛黨,愛祖國,甘願用自己的藝術才能為黨,為社會服務一輩子。無論是在“抗美援朝”的年代,還是在“大躍進”的歲月裏,她都積極主動地到部隊慰問解放軍,到鍊鋼爐前,到田間地頭慰問工人、農民,表現了一位人民藝術家的赤膽忠心.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崔蘭田的人生信條,她對待自己的師傅如同親生爹孃。五十年代初,她落户安陽剛剛有了固定的家,就把已經70多歲孤苦伶仃一輩子的“奶師”賈鎖接到自己身邊奉養。賈師傅逝世後,崔蘭田披麻戴孝,挑幡摔老盆為老人送終。她曾經聲淚俱下地説:“沒有師傅教我本事,我哪有今天。我生活好過了,不能不管師傅,他孤零零的一個人,我是他的徒弟,我不管,誰管!”在她的帶動下,師姐妹們齊集安陽,昔日的“豫劇十八蘭”成了18個孝子,共同把師傅安葬在安陽。同時也把崔蘭田尊師重教的品德紮根在人們的心中。
崔蘭田交流加工劇本 崔蘭田交流加工劇本
真誠,平易近人,講真話,不事虛偽,是崔蘭田的品格。在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她面對種種壓力。及刑訊逼供的拷打,寧可自己倍受折磨,從不為了洗清自己,而把別人推下水去。反而,當朋友遇到困難時,她敢於挺身而出不畏權勢的講真話。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全省文藝界召開座談會批判陳素真,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地舉着胳膊高喊,“打倒”“批判”,惟有崔蘭田一口一聲陳大姐,直汗顏的那些牆頭草偷偷地把高舉的拳頭掖到了身後。她還親自把徒弟張寶英送到門庭冷落的陳素真家裏,囑咐張寶英“好好跟陳老師學習她的陳派藝術”。四十多年後,經過這場“運動”的老人,每次回憶起崔蘭田的這種“為人”,無不感動地老淚縱橫。
崔蘭田的一生,正如楊蘭春所稱讚的“認認真真演戲,堂堂正正做人”。她對長輩是那樣的尊敬,對同事、朋友是那樣的坦誠,對學生、後人又是那樣的關心愛護。在藝術上她一貫追求創新,一貫主張廣取百家,為我所用。她常説:“藝術要跟上時代,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學藝先立德,無德不成藝”,這是崔蘭田授藝課徒的一慣主張。她常説:“一個演員舞台上唱得再好,人品藝德不行,那他成不了大器”。舞台是短暫的人生,人生也是短暫的舞台,在人生這個舞台上如何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對一個演員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崔蘭田用—生的言行,為我們留下了四個宇:“德藝雙馨”,這在全省文藝界有口皆碑。
她認為培養接班人應該早下手,讓學生不但能聆聽老師談藝説戲,而且能親眼看到老師在舞台上怎樣演唱,怎樣表演,這樣學生才學得實在。早在四十年代初,著名豫劇編導藝術家樊粹庭先生就非常欣賞崔蘭田的唱腔,曾請她到獅吼劇團講課傳藝,並將其尖子學員關靈鳳送到她身邊學藝。關靈鳳演出崔蘭田親授的《秦雪梅》後,西安觀眾稱讚她是“小崔蘭田”。當時的青年演員們都把蘭田視為自己學習的楷模,紛紛自發地學習她的唱腔,連她的胞妹崔蘭玉也學得惟妙惟肖,酷似其姐。她卻説:“不要單純追求像不像我,每個人的嗓音條件不同,不能強求一樣,要根據自己的條件運用老師教導的方法去琢磨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然後用這個方法去創造新人物、新唱腔”。
崔蘭田晚年與學生們 崔蘭田晚年與學生們
五十年代,崔蘭田在羣眾中的影響日漸擴大,學習她的演唱藝術的青年演員也日益增多。1954年河南豫劇院三團將他們團的主要演員馬琳送到崔蘭田身邊學藝,馬琳在演唱和表演上有一定基礎,她虛心求教,崔蘭田不顧演出任務繁重,將自己在演唱方面的技巧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向她傾囊相授,使馬琳受益匪淺。五六十年代河南、河北、陝西、安徽等省許多豫劇團將自己重點培養的青年演員送到崔蘭田身邊來深造,其中有河北邯鄲東風劇團的胡小鳳,西安豫劇團的邢風雲、安陽專區豫劇團的張金秀、浚縣豫劇團的吳廷珠和新鄉市戲校的盧蘭香(後來調到河南豫劇院三團),崔蘭田常用齊白石的一句名言來警示學生“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後來這幾位都成長為豫劇界新一代的名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