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崔縱(?~791年),字號不詳, 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唐朝時期大臣,左僕射崔渙之子。
[1]
- 本 名
- 崔縱
- 別 名
- 崔摐
- 所處時代
- 唐朝
- 民族族羣
- 漢族
- 出生地
- 博陵安平
- 逝世日期
- 791年
- 主要成就
- 管理鹽鐵 制定禮儀 治理洛陽
- 官 職
- 鹽鐵使 太子右庶子 京兆/河南尹 御史大夫
- 爵 位
- 恆山縣公
- 封 贈
- 吏部尚書
- 諡 號
- 忠
崔縱人物生平
編輯崔縱,初以廕補,協律郎,三遷為監察御史。詔擇令長於台省,除藍田令,寬明勤幹,德化大行,縣人為之立碑頌德。轉京兆府司錄,累遷金部員外郎。以父貶道州刺史,棄官就養。丁父憂,終制,六遷大理卿、兼御史中丞、汴西水陸運兩税鹽鐵等使。田悦連敗,走魏州,嬰城自守。諸道兵圍之,屢乏食,詔縱兼魏州四節度糧料使,軍儲稍給。
[2]
唐德宗巡幸奉天,四方握兵,未有至者。崔縱先知之,潛告李懷光勸令奔命,懷光從之。縱乃悉斂軍財與懷光俱來,調給具備。李懷光兵士久戰河外,及次河中。將遷延。崔縱之貨幣先已渡河。崔縱謂眾曰:“若濟,悉以分賜。”眾利之,乃西。至奉天,加太子右庶子,充使。無幾,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數奏李懷光剛愎反覆,宜陰備之。及行幸梁州,左右或短之曰:“崔縱素善懷光,今不來矣。”皇上曰:“他人不知崔縱,吾可保其心。”不數日,縱至,拜御史大夫。嘗議其大體,不親細事,獄訴儀制,皆付之僚吏。
[3]
貞元元年,親祠南郊,為大禮使。屬兵旱之後,賦入尚少。崔縱裁定文物,儉而中禮。無何,萬年縣丞源邃為京兆尹李齊運所抑捽至死,崔縱劾奏不行。數月,除吏部侍郎,尋檢校禮部尚書、東畿唐汝鄧都觀察使、河南尹。是時兵革甫定,民耗六七,縱悉心求瘼,為理簡易。先是,戍邊之師由洛陽者,儲餼取辦於編户。崔縱始官備,不徵於人,令五家相保,俾自佔告發斂,以絕胥吏之私。又引伊洛水以通里閈,都中灌溉濟不逮為十一二,人甚安之。徵拜太常卿。貞元七年六月卒官,年六十二,諡曰忠,贈吏部尚書。
[2]
出身博陵崔氏大房,以門蔭入仕,補任協律郎。通過制科考試,授藍田縣令。寬明幹練,頗有政績,遷京兆府司錄參軍、金部員外郎。建中三年,聯合包佶共同管理鹽鐵事務。輸送糧食和軍需,討伐魏博節度使田悦。跟隨唐德宗流亡奉天,授太子右庶子,遷京兆尹、御史大夫、恆山縣公。
[2]
出身博陵崔氏大房,以門蔭入仕,補任協律郎。通過制科考試,授藍田縣令。寬明幹練,頗有政績,遷京兆府司錄參軍、金部員外郎。建中三年,聯合包佶共同管理鹽鐵事務。輸送糧食和軍需,討伐魏博節度使田悦。跟隨唐德宗流亡奉天,授太子右庶子,遷京兆尹、御史大夫、恆山縣公。
[2]
崔縱親屬成員
編輯崔遜 字伯謙 鴻臚卿 | 崔淵 字孝源 青冀司馬 | 崔綜 字君維 長安令 贈司空 | 崔慎 字行謹 胡蘇令 贈左僕射 | 宰相 博陵郡王 | 崔璩 禮部侍郎 博陵郡公 | 門下侍郎 贈左僕射 | 崔縱(摐) 御史大夫 恆山忠公 | 崔元方 沔州刺史 | 崔碣 字東標 |
崔捷 萬年縣尉 | |||||||||
崔揚 三原縣丞 |
- 參考資料
-
- 1. 新唐書 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崔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23]
- 2. 新唐書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23]
- 3. 舊唐書 卷一百八 列傳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23]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13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许嵩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