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琯

鎖定
崔琯(?~845),字從律,博陵安平人,唐朝大臣,同州刺史崔頲長子,宰相崔珙胞兄,“崔氏八龍”之長。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貞元十八年(802),進士擢第,又制策登科,後歷任要職。會昌年間,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以弟崔珙被貶之故罷歸東都,會昌五年(845)去世,追贈尚書左僕射 [1-2] 
本    名
崔琯
從律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
逝世日期
845年
主要成就
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

崔琯人物生平

崔琯,崔頲長子。貞元十八年(802),崔琯進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釋褐進入諸侯府任職,後入朝擔任尚書郎唐文宗太和初年,多次升遷任給事中,奉命到幽州宣令撫慰,符合天子旨意。不久興元兵作亂,殺害節度使李絳,朝廷命令崔琯前往褒中平亂,三軍寂然從命。出使結束還朝,改任工部侍郎
太和四年(830)冬,拜為京兆尹
太和五年(831)四月,改任尚書右丞。時任宰相宋申錫被宦官誣陷,將被處以極刑,當時無人敢為其申辯。崔琯和大理卿王正雅堅決要求將此事交付外司,由執法部門一同審理,天下推重他的賢德。
太和六年(832)十二月,出任江陵尹、御史大夫、荊南節度使。
太和八年(834),入朝擔任兵部侍郎,轉任吏部侍郎,代行處理左丞事務。
開成二年(837),實拜左丞。當時弟弟崔珙擔任京兆尹,兄弟二人都位居顯列。後以本官暫代兵部西銓、吏部東銓事務。
開成三年(838),任檢校户部尚書、判東都尚書省事務、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禦等使。後朝廷以吏部尚書一職徵之,但崔琯推辭有病不去赴任。
唐武宗會昌年間,升任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充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後因弟弟崔珙罷相貶官,崔琯也離開藩鎮回到東都。會昌五年(845),崔琯去世,朝廷下詔説:
“孔氏以顏、冉之行,首於四科;漢代以荀、陳之門,方之‘八凱’。乃睠時哲,得茲令名,用舉飾終之恩,以抒殲良之嘆。故山南西道節度使崔琯,誠明履正,粹密鄰幾,有子政之精忠,得公綽之不欲。禮樂二事,以為身文;仁義五常,自成家範。往以茂器,列於大僚。屬賢相受誣,廟堂議法,由長孺之道,以估正人;微京兆之言,豈聞非罪?既是魏其之直,益彰王鳳之邪。莊色於朝,羣公聳視;讜詞不撓,淑問攸歸。歷踐名藩,皆留遺愛。居常慎獨,清則畏知。爰自青衿,迄於白首,厲翼之志,始終不渝。未陟台階,實辜公論;追榮左相,式示優崇。可贈尚書左僕射。”崔琯性格端方耿介,有才器風度,時人都覺得他應該做宰相,但最終沒能到相位,因此都為之嘆息。 [2] 
崔琯和七個弟弟都位列要職,人們因此把他們和東漢時期的潁川荀氏家族相提並論,也把他們稱為“八龍”。 [1] 

崔琯主要成就

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卒贈尚書左僕射。

崔琯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七》,附於崔珙的列傳中。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附於崔珙的列傳之後。

崔琯親屬成員

崔琯祖父

崔懿

崔琯父親

崔頲,貞元初年進士登第,官至同州刺史。

崔琯弟弟

崔珙,唐朝宰相。
崔瑨,歷任三郡刺史,卒於任上。
崔璪,官至刑部尚書
崔璵,字朗士,官至兵部侍郎、河中節度使,封博陵子,食邑五百户。
崔球,字叔休,官至尚書郎

崔琯人物評價

劉昫《舊唐書》:故山南西道節度使崔琯,誠明履正,粹密鄰幾,有子政之精忠,得公綽之不欲。禮樂二事,以為身文;仁義五常,自成家範。往以茂器,列於大僚······莊色於朝,羣公聳視;讜詞不撓,淑問攸歸。歷踐名藩,皆留遺愛。居常慎獨,清則畏知。爰自青衿,迄於白首,厲翼之志,始終不渝。 [1] 
歐陽修《新唐書》:琯行方介,有器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