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清獻公祠

鎖定
崔清獻公祠位於佛岡縣水頭鎮豐聯村。建於明代,清末毀於火,民國六年(1917年)重建。祠坐北向南,硬山頂,風火山牆,綠色琉璃瓦筒飾邊。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兩側建襯祠,分別置青雲巷間隔。建築面積427平方米。
中文名
清獻崔公祠
地理位置
水頭區水頭鎮下豐村
景點級別
佛岡縣文物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427 m²
著名景點
清獻崔公祠
投用時間
明朝初年
清獻崔公祠
祠門匾額書“清獻崔公祠”五個歐體大字,為明代學者陳獻章(白沙)手書。第二進檐下懸 “嶺南間氣”匾。此匾原是廣州崔公祠之匾,該祠毀後,此匾北遷於佛岡崔公祠懸掛。“嶺南間氣”是廣東布政使陳性學所題,吏部侍郎李昴英書。
崔清獻(1157~1239年),名與之,號菊坡,增城中新崔屋人,南宋紹熙癸丑(1193年)科進士,官至右丞相,卒後封南海郡開國公,諡“清獻”。
1986年佛岡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1] 
崔清獻公祠 崔清獻公祠
佛岡清獻崔公祠,磚瓦結構,風火山牆,綠色琉璃瓦筒飾邊的一座古祠坐北向南,坐落在田埂之間,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兩側建襯祠,分別置青雲巷間隔。走進一看,只見門匾寫着“清獻崔公祠”五個大字,蒼勁雄健,有褚體丰韻,此乃佛岡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獻崔公祠。據介紹,清獻崔公祠位於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豐二管理區豐村西,創建於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增城崔氏四世祖崔與之,宋紹熙年間進士,曾任廣西提點刑獄,嘉熙中以觀文大學士卒,死後賜諡號清獻,其水頭後裔給他立祠為清獻崔公祠,以資紀念。原為三進建築物,清末毀於火災,現存祠宇是民國6年(1917年)重建的一半建築物,門匾“清獻崔公祠”五字是明代學者陳獻章(時人稱為白沙先生)手筆。
第一進左右廂房各深15.55米,寬4.2米,走廊深3.17米,寬3.5米。第二進為“晚節堂”,前有台階三級,堂中間深6.7米,寬10.75米,堂的前沿原有鏤空雕花屏風一座(已毀),現僅存石墩四個,檐下懸掛“嶺南間氣”四字木匾一塊(“嶺南間氣”匾原是廣州崔公祠之匾,該祠毀後,此匾北遷於佛岡崔公祠懸掛,“嶺南間氣”是廣東布政使陳性學所題,吏部侍郎李昴英書)。堂的正中壁頂有“晚節堂”三字,下面原繪有清獻公遺像(現已剝落),兩旁原有對聯,上聯曰:“自增城一脈而來,相府塑前型,黃花晚香同景幕”;下聯曰:“經南海三山之後,宗祠仍舊址,白沙曩哲尚留題”,為崔柏所撰寫。左面邊壁上亦原有對聯,聯曰:“地接曲江,名齊二獻;郡開南海,位列三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