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忠獻

鎖定
崔忠獻朝鮮語:최충헌,1149年-1219年),高麗王朝中期權臣,武臣政權的獨裁者,原名鸞,牛峯(今朝鮮黃海北道金川郡牛峯面)人。在崔忠獻的青年時代,高麗已開始了武臣專政的局面,而他本人也起家武人,自1196年起成功控制了高麗政權,一直至到去世,掌權長達二十多年,他的子孫繼承權力,展開了朝鮮半島歷史上長達六十餘年的“崔氏政權”的統治。崔忠獻以專橫作風進行管治,同時又以“封事十條”作為施政綱領,革除時弊,整頓秩序,對高麗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本    名
崔忠獻
別    名
崔鸞(曾用名)
崔令公(尊稱)
王忠獻(賜姓)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出生日期
1149年
逝世日期
1219年
主要作品
《封事十條》
主要成就
剷除李義旼,建立崔氏政權
革除時弊,整頓秩序
爵    位
晉康侯→晉康公

崔忠獻人物生平

崔忠獻早年經歷

崔忠獻初名鸞,牛峯人,家庭具有軍事背景,父親崔元浩(崔忠獻及崔沆的墓誌銘中作崔元)就擔任上將軍一職。而早年時候的崔忠獻便憑藉父蔭,補任“良醖令”一職。 [1] 
崔忠獻年輕時,高麗正出現武人奪權的動盪現象。大定十四年(1174年),擔任西京留守的趙位寵起兵,反抗當時操縱朝政的鄭仲夫李義方等武人。崔忠獻參與了平定趙位寵的叛亂,獲得元帥奇卓誠的賞識,後來遷任“攝將軍”。 [1] 

崔忠獻誅滅義旼

明昌七年(1196年),崔忠獻把握機會,誅滅操控大權的武臣李義旼,並藉此一聲威剷除一批廷臣,廢立君主,確立了崔氏的統治地位。
崔忠獻 崔忠獻
這一年,崔忠獻之弟崔忠粹所養的鵓鴿李義旼的兒子李至榮所強奪,深感不滿,並差點為李至榮所捕。崔忠粹便向崔忠獻説李義旼父子數人“實為國賊”,必須剷除。經過弟弟的反覆勸説後,崔忠獻便決定行事。
四月九日,崔忠獻糾合親戚樸晉材、盧碩崇等,在李義旼出入的別墅埋伏,併成功將之擊殺,繼而在開京市集中梟首示眾。高麗朝野人士發覺此一突如其來的事變,都不知所措,因而“觀者驚噪,聲振都下”。 [1] 

崔忠獻屠臣廢君

  • 奪權初期的殺戮及廢君:崔忠獻誅殺李義旼不久,便進一步擴大打擊對像,先是誅滅李義旼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李純佑等數十人遇害。次年(承安二年,1197年),崔忠獻廢高麗明宗,擅自改立明宗之弟王晫(初名旼)為新王,是為高麗神宗,同時流放了比自己地位更高的武臣杜景升。經過此輪君主廢立,崔忠獻權勢就更為穩固,並獲得“靖國功臣、壁上三韓、大匡、太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的頭銜 [2-3]  ,成為高麗朝廷中的頭號權臣。經過一連串政局變動,高麗上下“人心洶懼”,崔忠獻不得不“遣使諸道慰安之”。 [26] 
  • 掌權時期的誅鋤異己及廢立:泰和四年(1204年)神宗死後,由其子王韺繼位,是為高麗熙宗,熙宗借鑑科舉考試門生座主的稱呼,稱呼崔忠獻為“恩門相國”。由於熙宗仍為崔忠獻之傀儡,引起擁護王室的官員王濬明等的不滿,他們聯絡僧兵企圖伏擊崔忠獻,但計謀敗露,被崔忠獻所收拾。之後,崔忠獻廢熙宗,立明宗兒子王祦,是為高麗康宗,這是大安三年(1211年)的事。不久,康宗去世,便由其子高麗高宗繼任。 [4]  綜觀這一段時期,王室是任憑崔忠獻擺佈的。
  • “三韓以來人臣之家所未有”的威勢:通過一系列的奪權及廢立行動,崔忠獻攫取了極大的權勢。如泰和五年(1205年)崔忠獻獲封為晉康侯後,曾在一次在召集宗室參與的夜宴中,“諸王(宗室)因奏留使,副其帳具,花果、絲竹聲伎之盛,自三韓以來,人臣之家所未有也。”因而“自後忠獻出入宮禁,便服張蓋,侍從門客,殆三千人”。 [5]  到貞祐七年(1219年)三月,高麗高宗更賜崔忠獻姓王氏。 [6] 

崔忠獻大義滅親

  • 誅殺弟弟崔忠粹:高麗神宗即位後不久,崔忠粹欲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並妄圖先將當時的太子妃逐出,但崔忠獻認為此舉對王室及對太子妃都不太合適,勸諭崔忠粹:“以女配東宮(太子),得無譏乎?況夫婦之間,恩義有素,太子配偶有年,一朝離之,於人情何?”力陳崔忠粹的做法不合情理。但崔忠粹並不接受,甚而因不堪母親的規勸而“以手推之仆地”。崔忠獻對崔忠粹忍無可忍,在得到親族們的支持後,預備迎戰崔忠粹。崔忠粹的部下亦轉投崔忠獻陣營,而他本人在逃走時被崔忠獻追兵殺害。最後,崔忠獻將弟弟“收葬之”。 [11] 
  • 流放姨甥樸晉材:樸晉材手下有一批勇悍之士,但獲授官職的卻不多,樸晉材對此含恨在心,甚至圖謀除去崔忠獻,崔忠獻亦感到樸晉材即將作亂,便在捉拿樸晉材後“斷其腳筋”,然後流放。樸晉材不久病死,而他手下的“勇悍者”亦被流放遠島。此事發生在泰和七年(1207年)。 [5] 

崔忠獻平定動亂

在崔忠獻執政時,還有有兩股勢力隨時起事,造成動亂,影響崔忠獻的統治。
  • 佛教寺院的勢力:崔忠獻執政期間,便有數次多達數千名的武裝僧侶湧入開京,以圖推翻崔忠獻。崔忠獻便迫令佛教住持──特別是那此已入佛門而沒有合法身份的王子——離開京城,並使用武力粉碎武裝僧侶。 [12] 
  • 奴隸、農民起義:崔忠獻掌權後,爆發了不少奴隸、農民起義。面對奴隸、農民起義,崔忠獻先採用武力平定,然後加以安撫政策。對於一些領袖人物,他授以官銜,把他們原本所屬的“部曲”、“鄉”或強制勞動區,合併入常規的縣制。崔忠獻的各種做法,把奴隸、農民的起義平息下去。 [12] 

崔忠獻晚年去世

貞祐七年(1219年)九月二十日,崔忠獻去世於安興裏私第,享年七十一歲。去世前夕,崔忠獻上表辭職,還賜姓。當時月犯熒惑,日官上奏將有貴人死去,崔忠獻乃召集數十名樂工全日奏樂,“至夜三鼓,樂未闋,果死”。死後得諡“景成”,功臣號達138字之多。 [10]  其喪禮亦極其盛大,“百官縞素會葬,秘器羽葆鼓吹旗常擬於王者”。 [6]  十二月,高麗高宗又為他輟朝三日。 [25] 
據《高麗史》的記載,崔忠獻身患重疾,即將離世時預料身後可能有人作亂,便叮囑兒子崔瑀(崔怡)切勿前來看望。果然,崔忠獻所寵信的將軍崔俊文與池允深、柳松節、金德明密謀剷除崔瑀,並不斷促請崔瑀到病重的崔忠獻家中看望。崔瑀遵照父親叮囑,沒有上當。後來金德明把陰謀告訴崔瑀,讓崔瑀作好準備,而崔俊文、池允深仍不明就裏,親自上門找崔瑀,欺騙他“公(崔忠獻)疾革,宜速往候”,崔瑀見勢即捉拿二人,加以懲處,平息了這次危機。到崔忠獻死後,崔瑀積極收買人心,革除崔忠獻在世時的弊病,穩定了統治。 [14] 
其後,崔瑀在自己的私宅裏設立“政房”,令權力更加穩固,崔忠獻所開創的“崔氏政權”便得以延綿下去。 [7] 

崔忠獻為政舉措

崔忠獻獨裁製度

  • 私人部隊“都房”制度:除了通過接連不斷的政變來穩定權勢外,崔忠獻又引入了新制度來鞏固自身權益,這就是設置私人部隊──“都房”。“都房”以“班”位單位組成,輪流守衞崔忠獻的私宅及護衞他的出入,具有相當龐大的規模。崔忠獻之所以成功地把權力留傳四代之久,靠的就是“都房”,因為當時武人間的傾軋異常激烈,所以崔忠獻有必要成立這支私人部隊來自保。 [7] 
  • 設置教定都監:崔忠獻控制朝政的另一手段是設立“教定都監”(長官稱教定別監),最初是為了肅清反對者而臨時設置 [8]  ,其後逐漸演變為常設的行政機關,由此朝廷官位形同虛設,一切政令出自教定都監。 [9] 
  • 封侯開府:泰和五年(1205年)即高麗熙宗即位後的次年,崔忠獻就獲封為晉康侯,擢門下侍中,並且開府稱“興寧府”,自行配置僚屬,一年後升為中書令,又過一年後晉爵為“晉康公”。高麗朝政完全歸於崔忠獻所掌握,國王只能僅保虛位,成為傀儡君主。 [5]  [10] 
  • 起用文士:與之前的武臣政權不同的是,崔忠獻當政大量起用文士,以趙永仁、崔讜、任濡、崔詵這四名出身高門的文臣為心腹,讓他們身居宰輔,參與決策。對於邊緣化的文士,他也同樣予以優待,任命海左七賢中的李仁老為翰林、李湛之為留院、鹹淳為司直。此外,他還提拔了琴儀李奎報等文學近侍以裝點門面。這種優待文士的政策被其子崔瑀所延續,文士也成為崔氏政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7] 

崔忠獻改革時弊

崔忠獻剛剛剷除權臣李義旼而奪得權力後,便與弟弟崔忠粹一同向高麗明宗上奏了“封事十條”,要求改革當時的一些時弊,其中可歸納成這樣:
  • 公允分配土地:崔忠獻認為,朝廷應該對臣民“量宜除授先王制土田”,按照實際情況頒發土地;此外,由於有勢力人士的貪婪而“奪公私田兼有之”,佔有大片土地,造成“邦賦削而軍士缺”,朝廷無法根據田丁數字來收税徵兵,因而要求能把這些被佔的田地交還原有者。
  • 澄清吏治:崔忠獻發現,一些官員“惟利之從”,甚至向人民“爭徵田租”。而地方官員又“應察不察”,並從中作出舞弊營私。有鑑於此,崔忠獻意欲改變地方官制的現狀,加強對官員的審核,“能者擢之,否者懲之”。
  • 倡導節儉:崔忠獻認為當時廷臣們的生活“並不節儉”,住所、衣裳都過多修飾,敗壞風俗。因此要求國王“具訓於百僚,禁華侈,尚儉嗇”。
  • 整頓佛教徒:當時的“浮圖”,都獲國王准許隨便出入王宮,“以事幹穢聖德”,又擅自“營立佛宇”,在崔忠獻眼中,這些行徑都很不妥當,於是意圖讓他們“不跡於宮”,多餘的佛宇“削去勿留”。
  • 善選諫諍官員:崔忠獻認為當時負責進諫的官員,都“以苟合為心”,未能指出國君施政的毛病。所以就要求國王選擇合適人選,“使直言在庭”。 [26] 

崔忠獻失誤政策

崔忠獻的施政,亦曾有一些嚴重的失誤:
  • 邊防疏忽鬆懈:崔忠獻以為自己統治下的高麗“國富兵強”,所以當邊境有急報,崔忠獻就怒罵:“何以小事煩驛騎、驚朝廷?”對於崔忠獻的輕率態度,邊將只能採取“必待敵兵陷兩三城,然後乃可飛報”的消極態度。貞祐四年(1216年),高麗邊境就遭東遼國的契丹遺族入寇,造成“京城無備,人情洶懼”,高麗聯合蒙古才消滅了契丹兵。 [13] 
  • “佔奪公私民田”:崔忠獻曾佔奪公私的田地,到崔瑀(崔怡)掌權時才歸還原主。 [14] 
  • “授人爵,視賂多少”:崔忠獻對於授爵,即使有功,都是看對方向他行賄多少來決定。例如貞祐七年(1219年),趙衝及孫永等擊退契丹兵有功,但崔忠獻主持論功行賞時,卻“有功者無賞,人多怨之”。孫永與一干人等因在酒後埋怨説:“頃與契丹戰有功,以無賂不得官”,為崔忠獻所知而被斬,跟他遭遇同一命運的竟達百餘人。到崔瑀時代,才對這種失誤進行整頓。 [15] 

崔忠獻人際關係

  • 曾祖:崔周幸 [10] 
  • 祖父:崔貞現 [10] 
  • 父親:崔元浩(一作崔元) [1] 
  • 母親:柳氏(柳挺先之女,封晉康國大夫人) [10] 
  • 弟弟:崔忠粹 [1] 
  • 外甥:樸晉材 [1] 
  • 妻:
    • 宋氏,上將軍宋清之女,先於崔忠獻而死。 [6] 
    • 任氏,禮部尚書任溥之女,獲封為“綏成宅主”,本是將軍孫洪胤妻,崔忠獻“殺洪胤,聞其美,私之”。 [16] 
    • 王氏,高麗康宗庶女,獲封為“靜和宅主”。 [16] 
    • 桐花,“貌美,里人多通,忠獻亦私之”,後來崔忠獻知道桐花喜歡貢生崔俊文後,便把崔俊文留在他身邊,加以寵任。 [14] 
    • 紫雲仙,妓女出身,本為李義旼之子李至榮之妾,後崔忠獻奪為己妾,任其對楊水尺(賤民)橫徵暴斂,貞祐四年(1216年)契丹入侵高麗後,由於楊水尺投奔契丹為嚮導,崔忠獻不得不將紫雲仙交給他們以平其憤。 [17] 
    • 上林紅,妓女出身,與紫雲仙一起被交出 [17] 
  • 兒子:
    • 崔瑀(改名崔怡),宋氏所生。 [6] 
    • 崔珦,宋氏所生。 [6] 
    • 崔珹(改名崔𤧵),任氏所生。 [6] 
    • 崔球,王氏所生。 [6] 
    • 崔某,王氏所生,出家為僧。 [10] 
  • 女兒:崔氏:宋氏所生,嫁平章事任濡之子任孝明。 [10] 

崔忠獻歷史評價

崔忠獻死後,趙衝為他所作的墓誌銘盛讚道:“憶昔之人有言曰:‘功不可以蓋世,威不可以震主。’獨公以平計勃安之功、伊攝霍立之威,始自丙辰至於今二十四年之間,雍容閒雅,處之自若,物莫得議,一何盛哉!自天地定位,君臣有序,寥寥千▨▨▨人臣之美,無出我公之右者。” [10]  但在崔氏政權倒台後,高麗王朝認為崔忠獻“罪盈惡稔”,撤去其配享太廟的牌位與畫像。 [18] 
朝鮮王朝時期史官從儒家觀念的角度,強調崔忠獻的所作所為對王室極為不利,如《高麗史·明宗世家》史臣對他的評價是:“崔忠獻乘釁以起,而王反見放逐,子孫不保,自是權臣相繼執命,王室之不亡,若綴旒者幾百年,嗚呼痛哉!” [19]  在《熙宗世家》裏又批評當時是主弱臣強的時代:“是時忠獻執國命已有年矣,廣植黨與,專擅威福,熙宗雖欲有為,何以哉!” [20] 東國通鑑》對他的評價是:“忠獻起於微賤,專執國命,貪財好色,鬻爵賣獄,至於放逐二主,多殺朝臣,元惡大憝上通於天,而得保首領,死於牖下,天道之不可知,乃如此耶!” [21] 
現代韓國曆史學家李丙燾認為崔忠獻功大於過:“計忠獻一生之中,凡立四王(神宗、熙宗、康宗、高宗)、廢二主(明宗、熙宗),其威權世襲至其子(瑀),與孫(沆)與曾孫(竩),三代。不過,忠獻還是一個富於義氣,廉恥與有度量的英雄,曾因痛惡其弟(忠粹)之不義、不孝與不睦,而將其殺害。對於政治、經濟的改善與正肅綱紀方面,亦有不少建樹。” [22]  此外,李丙燾提到崔忠獻以武人身份掌權,達到了另一種更重要的效果,就是“蒙古之入寇,即在崔氏執政時代中,其得以長期抵抗蒙古,實繫有堅強武力政權存在之故。” [23] 
中國台灣學者簡江作認為,崔忠獻穩定了武人傾軋權力的亂象,“在武人政權樹立之後由於相互爭奪政權,加諸農民的反抗,終導致社會的混亂。崔忠獻順利地撫平這混亂的局面,而成功地建立了獨裁政權。” [24] 

崔忠獻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21頁
  • 2.    李丙燾《韓國史大觀》,中譯本,213頁
  • 3.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25頁
  • 4.    林泰輔《朝鮮通史》,中譯本,37-38頁
  • 5.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29頁
  • 6.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33頁
  • 7.    朱立熙《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80頁
  • 8.    《高麗史》卷一二九,列傳第四二,《叛逆傳·崔忠獻》:五年, 青郊驛吏三人謀殺忠獻父子, 詐為公牒, 召募諸寺僧徒. 牒至, 歸法寺僧執䝴牒者告忠獻, 即置教定別監於迎恩館, 閉城門, 大索其黨.
  • 9.    《高麗史》卷七七,志第三一,《百官志二》:教定都監【崔忠獻擅權, 凡所施為, 必自都監出. 瑀亦因之.】
  • 10.    崔忠獻墓誌銘  .國史編纂委員會
  • 11.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25-326頁
  • 12.    李基白《韓國史新論》,150頁
  • 13.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31-333頁
  • 14.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怡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34頁
  • 15.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及《崔怡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33-334頁
  • 16.    鄭麟趾《高麗史·叛逆列傳‧崔忠獻列傳》(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2冊),331頁
  • 17.    《高麗史》卷一二九,列傳第四二,《叛逆傳·崔忠獻》:初李至榮為朔州分道將軍, 楊水尺多居興化·雲中道, 至榮謂曰, “汝等本無賦役, 可屬吾妓紫雲仙.” 遂籍其名, 徵貢不已. 至榮死, 忠獻又以紫雲仙為妾, 計口徵貢滋甚. 楊水尺等大怨, 及契丹兵至, 迎降鄕導故, 悉知山川要害, 道路遠近. 楊水尺, 太祖攻百濟時, 所難制者遺種也, 素無貫籍賦役, 好逐水草, 遷徙無常, 唯事畋獵, 編柳器販鬻為業. 凡妓種, 本出於柳器匠家. 後楊水尺等帖匿名書雲, “我等非故反逆也, 不堪妓家侵奪故, 投契丹賊為鄕導. 若朝廷殺妓輩及順天寺主, 則可倒戈輔國矣.” 忠獻聞之, 乃歸其妓紫雲仙·上林紅於其鄕. 順天寺主, 亦恃勢自恣, 與妓為亂者也, 聞之亡去.
  • 18.    《高麗史》卷二四,世家第二四,《高宗世家三》。
  • 19.    鄭麟趾《高麗史·明宗世家》(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59冊),428頁
  • 20.    鄭麟趾《高麗史·明宗世家》(收錄於齊魯書社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59冊),441頁
  • 21.    《東國通鑑》卷三十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12-03]
  • 22.    李丙燾《韓國史大觀》,中譯本,214頁
  • 23.    李丙燾《韓國史大觀》,中譯本,206頁
  • 24.    簡江作《韓國曆史》,212頁
  • 25.    《高麗史》卷六十四,志第十八,《禮志》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2-13]
  • 26.    《高麗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四十,《叛逆傳·崔忠獻》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01-30]
  • 27.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新編韓國史 18 高麗武臣政權》: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2002年:第228—23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