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志偉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副教授)

鎖定
崔志偉,男,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副教授 [27]  ,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27]  上海博和漢商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27]  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專業。 [1]  曾為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訪問學者 [1]  ,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27]  。主要從事刑法學的教學與研究 [1]  。在《中外法學》《法學家》《現代法學》《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誌》《東方法學》等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社科項目各一項。 [27] 
中文名
崔志偉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28] 
職    業
高校教師、律師 [1]  [27] 
專業方向
刑法學 [1] 
職    務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7] 

崔志偉教育經歷

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
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訪問學者 [1] 

崔志偉研究領域

刑法學 [1] 

崔志偉科研成果

參加學術活動 參加學術活動
一、主持社科項目
1.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刑事公正司法與‘反向排除’犯罪認定模式研究”(項目號:2020PJC096); [5] 
2.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行政犯之實質出罪問題研究”(項目號:22FFXB034)。 [2] 
二、學術論文(CSSCI)
1.《刑法合政策解釋的學理表達與規範化路徑》,載《中外法學》2023年第5期 [6]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24年第2期全文轉載) [14] 
2.《經濟犯罪的危害實質及其抽象危險犯出罪機制》,載《政治與法律》2022年第11期 [7]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23年第2期全文轉載 [8]  );
3.《不法是客觀的,責任是主觀的?——對當下歸屬理論的一種質疑》,載《法學家》2022年第1期; [9] 
4.《積極刑法立法背景下前科消滅制度之構建》,載《現代法學》2021年第6期; [10] 
5.《法益識別與“情節”評定:利益衡量作用於構罪判斷之另種路徑》,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20年第5期 [11]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21年第2期全文轉載) [12] 
6.《“但書”出罪的學理爭議、實證分析與教義學解構》,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8年第2期; [13] 
7.《區塊鏈金融:創新、風險及其法律規制》,載《東方法學》2019年第3期; [15] 
8.《妨害興奮劑管理罪的合體系性解釋》,載《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年第12期; [16] 
9.《刑事司法解釋中“數量型釋法”現象之反思》,載《刑事法評論》第46卷; [17] 
10.《規範目的比較下的“行刑”區界與出罪路徑》,載《人大法律評論》2020年第2卷; [18] 
11.《“卡迪”模式與刑事公正司法的實現》,載《交大法學》2021年第2期 [19]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21年第7期全文轉載) [20] 
12.《刑法立法上的主體針對性與平等性之辨》,載《河北法學》2020年第9期; [21] 
13.《情理、卡迪司法與實質出罪——刑事裁判與情理間的疏離與縫補》,載《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2019年第5卷第2輯; [22] 
14.《“製造法所不容許風險的行為”的構造與定位——以故意的作為犯罪為視域》,載《刑法論叢》2019年第2卷; [23] 
15.《刑事司法的“迴應型”轉向——尋求處罰實質合理性的基點》,載《河北法學》2019年第2期 [24]  (《新華文摘》數字版201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5] 
16.《破壞生產經營罪的口袋化傾向與司法消解》,載《法律適用》2018年第7期 [26] 
參加實務交流 參加實務交流

崔志偉獲獎記錄

1.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一等獎; [1] 
2.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27] 

崔志偉社會兼職

上海市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3]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法律語言檢察應用研究基地”首批特約研究員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