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建功

鎖定
崔建功(1915年-2004年9月10日) [2]  是河北省魏縣人 [5]  ,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幹事等職,參加了山西永和、陝西橋板以及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股長、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晉東南反“九路圍攻”作戰以及山東高塘東月寨、香城固、林南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軍分區司令員、副旅長、旅長、旅政委、師長等職,參加了平漢、汲縣、安陽、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廣東、廣西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副軍長、昆明軍區司令部參謀長等職。1952年,他指揮所屬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他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建立了功勳。
崔建功同志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二級國旗勳章。
崔建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9月10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崔建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2004年9月10日
主要成就
榮獲八一獎章
主要成就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二級解放勳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出生地
河北省魏縣
軍    銜
少將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崔建功人物生平

河北魏縣人。生於1915年,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三師政治部敵工科幹事。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政治處敵工股股長,武陟獨立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
1940年任第一二九師新編第一旅一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第三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司令員。
1946年任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第十二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獨立第一旅旅長。
1947年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二十七旅旅長。
1948年任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二十七旅旅長。
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十五軍四十五師師長。參加了鄭州、淮海、渡江、湘贛、廣東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長。1951年任志願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師長。1954年起任副軍長。1966年任昆明軍區參謀長,1975年任昆明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04年9月10日在武漢逝世。 [2] 

崔建功主要事蹟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4日,指揮上甘嶺堅守防禦作戰的志願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師長正是以驍勇善戰而著稱的崔建功。崔建功指揮的志願軍第四十五師依靠坑道工事,寸土不讓,與“聯合國軍”進行大規模爭奪戰29次,斃傷俘敵1.4萬人,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崔建功在上甘嶺戰役中使用的望遠鏡 崔建功在上甘嶺戰役中使用的望遠鏡 [3]
戰鬥開始前,志願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對第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下了死命令:“守住陣地,粉碎敵人的進攻。丟了上甘嶺,你就不要回來見我了。”崔建功當即表態:“請軍長放心,我們保證堅守到底!打剩下一個連,我去當連長。打剩下一個班,我去當班長。只要有我崔建功在,上甘嶺就是朝中人民的。” [3] 
戰鬥準備
戰鬥打響前,崔建功估計敵人可能發動進攻,便命令兩個高地加修工事,囤集糧食。志願軍軍部隊不斷翻過“781”高地向前沿陣地湧去。 [4] 
第一階段(10月14日至20日):抗住敵人進攻,實施連續反擊
14日3時起,敵人進行了持續達兩個小時的猛烈炮火襲擊。戰鬥至13時左右,志願軍野戰工事幾乎被全部摧毀,人員傷亡較大,表面陣地大部被敵佔領。
崔建功認為志願軍已不是大踏步前進和大踏步後退的時候了,我們要在這條鞏固的戰線上,變坑道為堡壘,與敵人展開反覆的爭奪戰,把大量的敵人殲滅在這裏。他經過深思熟慮後,咬緊牙關下令部隊撤入坑道。志願軍撤出高地的表面陣地後,敵人自以為得手,他們高興得太早了。當晚,崔建功決定把陣地再奪回來,19時,夜幕四合,志願軍乘敵人立足未穩,組織了4個連的兵力,經過持續工作三個小時的激戰,斃傷敵人2000餘人,奪回了表面陣地。
當日22時,崔建功召開了作戰會議。他以為志願軍雖當天傷亡550餘人,卻殺傷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頂住了敵人18小時的連續攻擊,説明45師有力量守住陣地。部隊表現了偉大的國際主義氣概,個人也深受感動,信心也更加堅定。但在思想有充分的準備、要在前沿陣地與敵人反覆爭奪,挫其鋒芒,阻其向縱深發展。戰鬥將是長期的,艱苦的。為了集中力量打擊敵人,他調整了部署,將準備用於反擊注字洞南山的兩個炮兵營調至上甘嶺地區。
以後的鬥爭越來越艱苦激烈,崔建功索性把牀搬到指揮所作戰值班室。參謀打電話他聽着,及時瞭解新的情況和信息,處理問題及時果斷。有時參謀、作戰科長疲勞過度睡着了,他就直接接電話,他的身體就像全師的整個陣地,每根神經都通向前沿陣地,他吃飯很少,靠喝茶、抽煙支撐着,嗓子經常嘶啞着。 [4] 
第二階段(10月21日至29日):堅持坑道鬥爭,為實施決定性反擊做準備
敵人為了鞏固已經佔領的陣地,以便進一步縱深擴展,對志願軍堅守坑道的部隊採取了封鎖、轟炸、爆破、重燒、堵塞或向坑道口投挪毒氣彈等毒辣手段進行圍攻。志願軍堅守坑道的部隊所處條件極端惡劣。
但崔建功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通過師作戰會議討論作出決定:全師都要支援坑道鬥爭,要集中所有的物質、彈藥,全面供給坑道;以坑道為單位成立黨支部,成為團結核心,加強統一領導,積極展開對敵鬥爭;炮兵積極配合地道鬥爭,以及時、準確的火力打擊破壞坑道的敵人;適時替換和補充堅守坑道的戰鬥人員,抓緊準備8個滿員連隊,參加反擊作戰;多用火力,少用兵力,以小分隊每夜反擊537.7北山,掩護597.7高地堅持坑道鬥爭,作好大反擊準備。按此指示,從21日至29日,志願軍堅守坑道部隊共組織班、組兵力,以突然手段出擊158次,除9次未能奏效外,恢復了7處陣地,殲敵2000餘人。 [4] 
第三階段(10月30日至11月25日):實施決定性反擊,徹底粉碎敵人的進攻
45師進行決定性反擊和鞏固陣地的鬥爭。反擊前,崔建功及時組織幹部總結了經驗,準備了彈藥,特別是準備了3萬發炮彈。他還專門召開各團團長和各兵種指揮員參加的作戰會議,發動羣眾出謀獻策,以奪取最後勝利。他根據大家的建議,制定了反擊方針。他要求我在指揮上和戰術方針上,做到反擊時要集中力量,形成拳頭,先西后東,反擊一個陣地,鞏固一個陣地。
11月4日,45師除炮兵、通訊、後勤保障部隊外,撤出戰鬥休整。 將陣地交給12軍31師。 至11月25日,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即以志願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4] 
1954年3月,志願軍第四十五師勝利回國。同年,崔建功當選為全國第一屆人大代表,老軍長秦基偉為他題詞“建功立業為人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