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崑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

鎖定
崔崑 [26]  ,男,漢族,1925年7月20日出生於山東濟南,山東濟寧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1] 
1944年—1948年,崔崑在武漢大學機械系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1948年—1951年,成為武漢大學機械系助教;1951年—1954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學習;1954年—1956年,成為北京鋼鐵學院講師;1956年—1958年,成為華中工學院副教授;1958年—1960年,到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進修;1960年—1987年,擔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室主任;1979年—1986年,擔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二系主任;1992年—1995年,擔任華中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籌備組組長;1995年,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3] 
崔崑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崔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省濟南市
出生日期
1925年7月20日
畢業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
籍    貫
山東省濟寧市 [4] 

崔崑人物經歷

1925年7月20日,崔崑出生於山東濟南。
1944年10月—1948年7月,在武漢大學機械系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崔昆院士
崔昆院士(10張)
1948年8月—1951年9月,成為武漢大學機械系助教。
1951年10月—1954年7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學習。
1954年8月—1956年7月,成為北京鋼鐵學院講師。
1956年—1958年,成為華中工學院副教授。
1958年10月—1960年8月,到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進修。 [2] 
1960年9月—1987年6月,擔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室主任。
1979年12月—1986年6月,擔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二系主任。
1992年—1995年,擔任華中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籌備組組長。
1995年,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  [3] 

崔崑主要成就

崔崑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60年代,崔崑組織起模具鋼科研組,首先解決少無切削工藝所需要的模具鋼,這種鋼要求既要強韌性,又要耐磨。崔崑與同事們注意結合中國資源條件,設計了一種含鈮基體鋼,在冷作模具鋼中加入鈮,在中國國內外尚無先例,經過實驗室的研究和鋼廠的試生產,這種鋼的性能達到預期目標。崔崑與同事們分頭去哈爾濱、瀋陽、上海等地,崔崑去了哈爾濱軸承廠,在不同產品上反覆試驗,模具壽命達到課題攻關要求。用這種鋼製做受力複雜的冷擠冷鐓模具,其壽命比價昂的高速鋼製做的模具有大幅度提高,這種鋼還具有優異的工藝性能,因而較快地在汽車、手錶、航天、電子、輕工等行業得到推廣。
20世紀80年代初,崔崑與鋼廠合作,生產一種易切削模具鋼,鋼的成分也有特色,可做多種用途。用此鋼製作精密塑料模具時,處理好再加工,保證既有足夠的硬度,又有高的尺寸精度,上海某無線電廠用此鋼製作印刷線路板的模具,模具形狀極為複雜,模具上有數千個小孔。崔崑採用了噴吹冶金技術和複合易切削系,設計了新的成分,開發成功新一代產品,使鋼的生產工藝簡化,成本降低,能用於製作大中小型各類模具,這種鋼迅速推廣到上百家工廠,解決了許多模具生產難題,許多工廠反映這種鋼的性能優於國外同類鋼*價格只是其四分之一。 [4] 
  • 學術論著
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崔崑發表學術論文250餘篇,出版 《鋼鐵材料及有色金屬材料》《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2部著作。 [1]  2012年完成著作《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專著200多萬字,含圖828個、表646個。崔崑自學電腦、親自整理書稿,自己畫插圖。 [5] 
  • 科研獲獎
截至2016年8月,崔崑的研究成果共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獎勵15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二、三、四等各一項(均為第一發明人)2011年又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第四)。 [6]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2011年
高性能低成本細晶粒無鈷金屬陶瓷製備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四) [1] 
1992年
高性能模具材料(彩電模具國產化)
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1年
高韌性易切削塑料模具鋼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1990年
在700℃工作的熱作模具鋼
湖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1985年
易切削精密模具鋼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981年
含鈮基體鋼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7] 

崔崑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崔崑認為,大學是人生中最珍貴、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間,希望學生們珍惜這一寶貴時刻,勤奮學習,健全體魄,提高人文素質,學好紮實本領,熱心公益事業,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6] 
崔崑認為,搞科學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學道德;維護科學尊嚴,貴在誠信自律。 [8] 
崔崑認為,一個人要想取得一點成就,首先要勤奮。同時,年輕人要有一生的奮鬥目標,要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9] 
對於科學道德,崔崑認為,講科學道德,要弘揚科學精神,不斷創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領域,要有嚴肅、嚴格、嚴謹的科學作風,發表的研究結果必須翔實,要弘揚團隊精神,要淡泊名利,要廉潔自律。 [10] 
  •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10月,作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崔崑共培養了24名博士、23名碩士。 [11] 
  • 講座報告
2005年11月10日,受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領導邀請,崔崑做客“材料科學與人類社會”講座,陳述了材料科學的發展與意義。 [12] 
  • 教材獲獎
1987年,崔崑主編的高等學校試用教材《鋼鐵材料及有色金屬材料》(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1981年)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13] 

崔崑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1982年9月
武漢地區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中共湖北省委文教部授予) [13] 
1986年7月
優秀共產黨員(中共湖北省委科教部授予) [13] 
1988年4月
湖北省勞動模範(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 [13] 
1990年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 [13] 
199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1] 
2013年
熱處理學會終身成就獎(全國熱處理學會成立50週年大會) [6] 
2016年
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 [6] 
2020年
中國好人 [14] 
2021年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20]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21-22] 
2021年11月
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 [23-24] 
2021年12月2日
第八屆湖北省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 [25] 

崔崑社會任職

崔崑兼任中國模具協會顧問,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發明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明獎勵評審委員會冶金評審組委員。 [15] 

崔崑個人生活

  • 家庭影響
崔崑的父親是燕京大學畢業生,在侵華日軍接管洋行後毅然辭去高薪職務,崔崑高中畢業後,父親支持他離開淪陷區,去四川考大學。父親教給他的不僅有豐富的知識,還有不爭名利、淡然處世的人生態度,以及堅定的民族氣節。 [16] 
崔崑夫人朱慧楠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原化學系化學教研室最早的教師之一,曾擔任過理化系、化學系系主任,為院系發展打下堅持基礎,退休後負責全校老年協會工作,做起了志願服務。1960年湖北省頒發的勞動模範榮譽紀念證。 [5] 
  • 居所情況
崔崑夫婦生活上一直很節儉,崔崑院士的一件襯衣可以穿30年,崔崑夫婦都住在校內院士樓,沒買房子;家裏的傢俱比較老舊,電視甚至還不是液晶的;平時就在學校買菜,自己做飯。 [11] 

崔崑人物評價

崔崑從教60餘年,入黨60年,忠誠於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事業,以中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默默奉獻,是學校廣大黨員幹部和教師的楷模,多年來,他始終心繫學生,忘我工作,在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贏得師生的愛戴和同行的高度讚譽,90多歲高齡的他仍然牽掛着學校、學院和學科的發展,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的高等教育事業 [6]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評)
崔崑是中國著名的金屬材料專家,為模具材料國產化、新型鋼種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心繫國家發展,積極為中國金屬材料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十分關心中國工程院的工作,為中國工程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尊重科學、勇於創新、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敬業奉獻,是中國工程科技界學習的榜樣 [17] (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長賙濟評)
崔崑一生矢志於中國的鋼鐵材料事業,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也被人稱為“鋼鐵院士” [18] 光明網評)

崔崑人物影響

  • 設立助學金
2013年,崔崑將積攢的420萬元捐給華中科技大學用於設立助學金,根據《“勤奮勵志助學金”評選規則》,獲得該助學金的條件之一是“學習勤奮努力”。
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於2013年設立的“勤奮勵志助學金”。
截至2018年10月,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資600萬元。 [11] 
2020年7月8日,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19] 
  • 交特殊黨費
2020年,疫情期間,兩位老人還交了一筆100萬元的特殊黨費。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