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安潛

鎖定
崔安潛(?—898年),字進之(一作延之),清河東武(今河北省故城縣)人。晚唐大臣,司空崔從第五子(幼子),宰相崔慎由之弟。
崔安潛於大中三年(849年)登進士科,起家校書郎,歷任萬年縣尉、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長安令、尚書右丞等職。唐懿宗時,出任荊南節度判官、江西觀察使、忠武軍節度使。唐僖宗時,他曾作諸道行營都統指揮鎮壓王仙芝起義軍,後調任西川節度使,增強西川軍事力量,反對和親南詔。廣明元年(880年),他因得罪宰相盧攜,被貶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同年冬,黃巢攻破長安,他隨駕南幸成都,翌年獲任諸道行營兵馬副都統,隨都統王鐸鎮壓起義。中和二年(882年)遷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出任東都留守。其後唐朝政局混亂,他亦隨波逐流,無所作為,曾於龍紀元年(889年)被唐昭宗任命為平盧軍節度使,反被王師範逐回長安。最後累官至尚書左僕射、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公。
乾寧四年(897年)冬,崔安潛奔赴華州行在,謁見昭宗,翌年卒於華州。死後被追贈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貞孝”。 [1] 
本    名
崔安潛
進之(一作延之)
所處時代
晚唐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898年6月22日(乾寧五年五月三十日)
主要作品
報何澤
主要成就
鎮壓王仙芝起義
鎮守西川,防範南詔
官    職
尚書左僕射、太子太師、上柱國
爵    位
清河郡公
諡    號
貞孝

崔安潛人物生平

崔安潛早年經歷

崔安潛出身名門清河崔氏,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登進士科 [2]  登科後試秘書省校書郎,後歷任鹽鐵巡官、巡察判官、萬年縣尉,直弘文館、監察御史、行殿中侍御史、右史、史館修撰、禮部員外郎等職。後出鎮河中,授河中節度判官、檢校禮部郎中,賜緋魚袋,又拜吏部員外郎,遷長安縣令,後拜司封郎中知制誥,一年後升尚書右丞,充弘文館學士判院事,賜紫金魚袋 [3] 
唐懿宗鹹通年間,他曾被外放為荊南節度判官,後入為朝請大夫、守中書舍人,接着被外放為江西觀察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任內為移風易俗,自制勸善文,並使用雕版印刷術印製下發,收到良好效果。後調回朝,拜户部侍郎,不久又出為許州刺史、忠武軍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轉兵部尚書。 [4-6] 

崔安潛鎮壓義軍

唐僖宗乾符年間,唐末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首領王仙芝率眾進入河南,崔安潛招募壯丁,整修城牆,從不向朝廷請求費用,部下號令精明,王仙芝畏懼,不敢進入陳、許二州境界。 [7]  乾符三年(876年)十二月,在宰相鄭畋的建議下,唐僖宗任命為崔安潛為諸道行營都統。 [8]  [9] 
乾符四年(877年),駐屯曹州的招討使宋威數次被王仙芝打敗,曹州也被包圍,崔安潛派遣大將張自勉率兵七千往援宋州,忠武軍一向號稱精勇,張自勉攻克南月城,大破起義軍,斬首二千級,王仙芝乘夜解圍逃走。 [10]  同年,忠武軍都將李可封從戍邊地回許州,路過邠州,脅迫當地節度使,索取先前所欠糧食和鹽,在邠州滯留四天,使邠州全境驚恐不安。七月,李可封等回到許州,崔安潛設計捕殺李可封等。 [11] 
乾符五年(878年)春,王仙芝被消滅,崔安潛也被罷去都統之職。 [12]  不久黃巢進入河南,攻打新鄭、郟、襄城、陽翟,都被崔安潛逐走。 [13] 

崔安潛守備西川

當時,南詔大封民國)趁西蜀空虛,派趙宗政來向唐朝要求和親,用督爽(南詔最高行政機構)牒文而不上表,並約為弟而不稱臣。朝廷感到為難,遂在乾符五年(878年)調任崔安潛為西川節度使、成都尹、安撫雲南八國等使,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崔安潛奉命以西川節度使的身份回覆南詔督爽牒文,同時面見趙宗政,告誡以小事大之義。另一方面,他針對蜀兵怯懦的現狀,奏請調來陳、許(即忠武軍)的壯士來訓練蜀兵,得精兵三千人,像忠武軍士卒那樣頭戴黃帽,號“黃頭軍”;又奏請從洪州調來弩手,教蜀兵用弩,得弩兵千人,號“神機弩營”,從此蜀兵實力大振,也使崔安潛對趙宗政有喊話“歸語爾王,必欲涉吾境,王宜自來,坑豎子耳”的底氣。他主張對南詔實施強硬政策,不僅反對和親,還請求調來山東精鋭六千來西川,保證五年內可使南詔臣服。南詔也見識到了崔安潛不好對付,便轉而入侵安南都護府 [14-15]  [16] 
除此之外,崔安潛還誅殺了之前被前任西川節度使高駢庇護的貪官污吏,革除了一些弊政,並智滅盜賊,使蜀地治安狀況大為改觀。宰相盧攜是高駢的後台,一向對崔安潛不滿,便上表詆譭崔安潛。面對糜爛時局不知所措的權宦田令孜也在找後路,想退守西川,便通過擊球賭三川的方式安排哥哥陳敬瑄當西川節度使。於是到廣明元年(880年)三月,陳敬瑄就取代崔安潛任西川節度使;八月,崔安潛左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的閒職。他所主張的對南詔的強硬政策也被放棄,和親得到批准。 [17]  [18] 

崔安潛遭亂流離

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黃巢攻陷東都,東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降。十二月,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出逃蜀中,崔安潛隨駕,並被任命為太子少師。 [19-20]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宰相王鐸取代高駢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崔安潛任副都統。一年後,在田令孜的建議下,僖宗罷王鐸都統之職,崔安潛也卸任副都統,調任東都留守。後任刑部尚書、檢校司空平章事,充大明宮留守。 [21-22] 
光啓元年(885年)十二月,田令孜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圍繞安邑解縣兩鹽池歸屬而發生衝突,王重榮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逼近長安,田令孜劫持僖宗出奔鳳翔興元。百官四散奔逃,崔安潛等逃到河中。翌年四月,邠寧節度使朱玫奉宗室襄王李煴監國,崔安潛代表逃到河中的百官一同上箋賀李煴受冊為權監軍國事。但李煴稱帝后,崔安潛拒絕應召來長安。朱玫、李煴敗亡後,唐僖宗嘉獎崔安潛的節義,拜為尚書右僕射,他也趕赴興元行在,謁見僖宗。 [23-24] 
光啓三年(887年),崔安潛被任命為忠武、義成兩鎮節度使、諸道租庸、關東宣諭制置等使、檢校司徒、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敗亡後,他被任命為守左僕射兼鳳翔尹,又加檢校司徒同平章事,負責安撫鳳翔。後又拜左僕射,改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 [25] 唐昭宗即位後,他已成為特進、太子少師、博陵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户。 [26] 

崔安潛晚年去世

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十月,平盧節度使王敬武去世,部將大多支持其子王師範繼任,但棣州刺史張蟾拒絕支持王師範。昭宗想將平盧鎮收歸中央,便任命崔安潛為檢校太傅兼侍中、青州刺史,充平盧軍節度觀察、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張蟾迎崔安潛入棣州,與他一起討伐王師範。 [26]  [27]  戰事持續了一年多,崔安潛“親登陣督戰,以逆順理激勵吏士”,但到了大順二年(891年)三月,王師範殺死叛將盧弘,趁勢攻破棣州,張蟾被殺,崔安潛不敢入鎮,逃歸長安。 [28-29] 
隨後,昭宗徵拜崔安潛檢校司徒,後又加太子太師和左僕射,並封為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但他年事已高,難以應召。唐昭宗被韓建劫持於華州後,他於乾寧四年(897年)冬抬着靈柩來到華州,謁見昭宗,隨後在華州養病,至乾寧五年五月三十日(898年6月22日)去世。昭宗為之輟朝二日,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賜諡號“貞孝”。 [30-31] 

崔安潛主要影響

崔安潛的主要影響有如下兩點:
  • 出任忠武軍節度使時,守備陳、許二州,有效抵禦起義軍。他在任上恩威並施,一方面鎮壓李可封等桀驁不馴的將卒,使當地官吏軍士受到震懾,另一方面注重籠絡人心,將軍士不畏懼死亡。同時加強軍事訓練,在許州增築城壘共一萬八千步,環繞子城,使起義軍不敢來犯。王仙芝初起時,他“首請會兵討之”,最終將其剿滅,並派張自勉解救宋州,確保漕運暢通。 [32-33]  崔安潛在朝中得到宰相鄭畋的支持,但卻被另一宰相盧攜和宦官田令孜掣肘,後人認為如果唐僖宗能將平定起義軍的任務專委鄭畋,任用崔安潛、張自勉、李琢三人,那麼唐末農民起義就可以很快得到平息。 [34] 
  • 出任西川節度使時,捕捉盜賊,強化治安,肅清貪官,改革弊政。同時從忠武軍和洪州調來教官,訓練蜀地士兵,建立“黃頭軍”和“神機弩營”,使一向懦弱的蜀兵大有起色,防邊患於未然,使南詔不敢侵犯蜀地。 [15]  [16]  [17] 

崔安潛歷史評價

  • 鄭畋:崔安潛威望過人。 [8] 
  • 高駢:崔安潛到處貪殘,只如西川,可為驗矣,委之副貳,詎可平戎? [35] 
  • 新唐書》:安潛於吏事尤長,雖位將相,閲具獄,未嘗不身聽之。 [36] 
  • 劍橋中國隋唐史》:崔安潛是一位前任宰相之弟,和鄭畋一樣都是社會和政治的精英人物。876年陰曆八月,當盜匪經過他的領界時,崔安潛發動了強有力的攻擊,從而表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37] 

崔安潛軼事典故

崔安潛沉醉異香

唐懿宗鹹通年間,崔安潛以其“清德峻望”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宰相楊收像老師一樣敬重崔安,想要宴請他,卻苦於沒有理由。最初,楊收請崔安潛的門人從中斡旋,再三邀請,崔安潛都沒有答應,但楊收非要宴請他不可,社會上也出現了相關的流言。有人勸崔安潛説:“楊收是當朝宰相,不可拒絕到底。”崔安潛於是勉強應允。楊收非常高興,馬上命令家人安排準備,然後定好宴請的日期在府上恭候。之前,崔安潛有位熟人跟楊收也是舊交,對楊收有事相求,又請崔安潛轉告,崔安潛始終難於啓口。崔安潛已答應到楊府赴宴,便對他的這位熟人説:“現在楊收邀請我去他家赴宴。待到明天我去他家時,你也陪同一塊兒去,在我的旁邊恭候。這次我一定跟楊收提及你的這件事,倘若他提出要見你,你就馬上過來,我這次一定幫你説。”崔安潛到了楊府後,見到廳堂樓館佈置得豪華璀璨,左右都是梳雙鬟、戴珠翠的侍女,他很不高興。開宴後,上的菜餚都是山珍海味,極為名貴。桌案前邊放着一個香爐,裏面冒出縷縷青煙,煙形呈樓閣的樣子。崔安潛還聞到另外一種香味,似乎不是這個香爐和珠翠等飾物發出的香氣,心裏暗自詫異,時不時四處搜尋,始終沒有找到這股異香是從哪裏來的。過了一會兒,楊收問:“相公是不是在找什麼?”崔安潛説:“我聞到一股香氣特別濃烈,不知這香氣是從哪來的?”楊收招呼侍女,讓她們從廳堂東間屋裏的縷金桌案上拿過來一個白角碟子,碟子上裝着一個漆球子,端過來給崔安潛看,説:“這是罽賓國的香料。”崔安潛非常驚奇,宴會結束後就回家了,竟然忘了跟楊收談他的這位熟人拜託的事情。 [40] 

崔安潛機智懲盜

崔安潛任西川節度使前,蜀中盜賊猖獗,他上任後不追究盜賊,蜀人感到奇怪。崔安潛説:“如果沒有官吏的縱容,盜賊是不可能猖獗的。如今要追究的話恐怕牽連很多人,開展大搜捕只能是徒勞煩擾。”乾符六年(879年)四月初五日,崔安潛撥出節度使府庫錢一千五百緡,分別放置於成都蠶市、藥市、七寶市等三市,在市上張榜,稱:“有能告發並逮捕一個盜賊者,賞錢五百緡。盜賊不可能獨自一人行竊,必定有同夥,如果同夥告發,可以赦免他的罪,和其他人一樣領賞。”不久,就有人將盜賊扭送到官府,那個盜賊不服,説:“你與我同夥為盜已十七年,贓物都是平分,你怎麼敢逮捕我?即使到官府,你與我與一樣要被處死!”崔安潛對盜賊説:“你既然知道我有榜,為何不將你的同夥扭送官府?如果你這樣做,他就該處死,你就該受到獎賞了。現在你既然被他告發,還有什麼話好説!”隨後當着那個盜賊的面,立即命令給捕賊的人賞錢,然後將盜賊押到市上,處以剮刑,並殺了他的全家。於是盜賊之間互相猜疑,在成都無容身之地,不到第二天天亮,盜賊們就乘夜逃跑,西川境內便沒有一個盜賊。 [38] 

崔安潛選官失誤

崔安潛在東都洛陽主持選官(授職、考績)。當時被選的官都不能顯露出姓名(在案卷上糊其姓名)。有一個被選的官,私下對投送案卷的人説他如何如何好。投送案卷的人説給崔安潛聽,崔安潛不知內幕,對這個人很賞識,並把他找來談話,授給他一個超出他的資歷的縣令。後來有人把這個人私下舞弊的內幕對崔安潛講了。崔安潛感到很後悔。 [39] 

崔安潛人際關係

崔安潛出身清河崔氏南祖烏水房,其家族關係如下表:
關係
姓名
備註
祖輩
高祖
官至中書舍人、國子司業
曾祖
崔翹
關至禮部尚書、東都留守,贈太子太傅
祖父
崔異
官至水部員外郞、渠州刺史
父輩
父親
官至檢校左僕射、御史大夫、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封清河郡伯,贈司空
母親
李氏
姑臧人李運之女,贈涼國太夫人
平輩
兄長
崔彥方
官至壽安尉
唐宣宗朝官拜宰相
崔周恕
官至司封員外郎
崔彥衝
官至太子賓客
妻子
-
氏族不詳,生一子,早夭
李氏
出身隴西李氏姑臧房,李揆之孫女,李佐公之女,贈岐國夫人
李氏
出身隴西李氏姑臧房,李佐公之孫女,李元贄長女,封岐國夫人,生三子
子輩
兒子
崔柅
官至工部尚書,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卒,贈右僕射
崔艤
官至右拾遺,乾寧四年(897年)八月二十日卒於華州,時年三十二歲
崔徵
又名伽護,登進士科,約乾寧四年(897年)卒於華州,時年二十歲
女兒
崔氏
嫁范陽盧氏
崔氏
嫁進士李楹
崔氏
嫁監察御史鄭騫
孫輩
孫子
崔崇素
崔柅庶子,後梁貞明六年(920年)卒,時年二十一歲
孫女
崔玉章
崔艤獨女
以上參考資料 [41-42] 

崔安潛主要作品

崔安潛有《報何澤》一詩傳世,是他晚年在華州寫給他同年登科的何鼎之子何澤的一首詩。 [43] 

崔安潛後世紀念

崔安潛去世後,被安葬於河南府壽安縣連理村(今河南伊川縣鴉嶺鎮胡坡村)崔氏家族墓地。其墓誌由侄子崔就撰寫,女婿鄭騫書丹並篆刻志蓋,出土於1913年左右,後收藏於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今屬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44] 

崔安潛史料索引

  • 《舊唐書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1] 
  •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36]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1-22]
  • 2.    《舊唐書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大中三年,登進士第。
  • 3.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收入周紹良《唐代墓誌彙編》,下略):甲科擢進士第,釋褐試秘校。再為鹽鐵巡官(下缺)察判官,入授萬年縣尉、直弘文館,拜監察御史。□道方振,旋以仲兄陟相位,謙不敢處糾□(下缺)入台、行殿中侍御史。會丞相欲補右史缺,難其當仁,因以授公。仍充史館修撰,改禮部員外(下缺)公□出鎮河中。賢相以道勇退,人預羔雁,如登蓬萊,奏授節度判官、檢校禮部郎中,賜緋魚袋。又拜吏部員外(下缺)士,遷長安縣令。去冗吏,新廨署條制公驗錢,俗皆便之。人莫能改。陟拜司封郎中知制誥。滿歲,轉中書(下缺)轉□□儷□不下筆。擢授尚書右丞,充弘文館學士判院事,賜紫金魚袋。
  • 4.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上缺)江西觀察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所部八州,久無良吏佈政,俗用偷薄,喜興獄訟。公欲家(下缺)之,以望□□。自制勸善文,刻版印紙散下,部內民果遷善,速於置郵。其他殊尤政事,不可勝紀。朝廷嘉之,徵拜户部侍(下缺)山□忠武軍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轉兵部尚書。
  • 5.    《舊唐書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鹹通中,累歷清顯,出為許州刺史、忠武軍節度觀察等使。
  • 6.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鹹通中,歷江西觀察、忠武節度使。
  • 7.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乾符初,王仙芝寇河南,安潛募人增陴繕械,不以力費仰朝廷。首請會兵討捕,號令精明,賊畏之,不犯陳許境。
  • 8.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二 唐紀六十八》:十二月,王仙芝攻申、光、廬、壽、舒、通等州。淮南節度使劉鄴奏求益兵,敕感化節度使薛能選精兵數千助之。鄭畋以言計不行,稱疾遜位,不許,乃上言:"自沂州奏捷之後,仙芝愈肆猖狂,屠陷五六州,瘡痍數千裏。宋威衰老多病,自妄奏以來,諸道尤所不服,今淹留毫州,殊無進討之意。曾元裕擁兵蘄、黃,專慾望風退縮。若使賊陷揚州,則江南亦非國有。崔安潛威望過人,張自勉驍雄良將,宮苑使李晟,西平王晟之孫,嚴而有勇。請以安潛為行營都統,瑑為招討使代威,自勉為副使代元裕。"上頗採其言。
  • 9.    《新唐書 卷九 本紀第九》:十二月……王仙芝陷申、光、盧、壽、通、舒六州。忠武軍節度使崔安潛為諸道行營都統。
  • 10.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使大將張自勉將兵七千援宋州。時宋威屯曹州,而官軍數卻,賊圍宋益急。自勉收南月城,斬賊二千級,仙芝夜解去。
  • 11.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忠武都將李可封戍邊還,至邠州,迫脅主帥,索舊欠糧鹽,留止四月,闔境震驚。秋,七月,還至許州,節度命名崔安潛悉按誅之。
  • 12.    《新唐書 卷九 本紀第九》:五年……二月……王仙芝伏誅……三月,黃巢隱濮州,寇河南。崔安潛罷都統。
  • 13.    《新唐書 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寇新鄭、郟、襄城、陽翟者,為崔安潛逐走。
  • 14.    《唐故特進青州刺史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時南詔乘西蜀虛,上章侮慢,請(下缺)天子為□□。朝廷憂,不知所出。即移公充西川節度、安撫雲南八國等使、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公以蜀兵脆弱,夜□刺以□北□□□□號,擇良將統之,軍聲殷然。天子聞而喜曰:吾釋西顧憂矣。公覆按故事,庭見其使趙宗正□□□以違□□監約,小不事大之失數千百言。且日:“歸語爾王,必欲涉吾境,王宜自來,坑豎子耳!”宗正額汗喉喘,不敢仰視□。乃□□□□以恩禮,示之信義。宗正□泣日:願歸國致一聽公命。因厚禮遣之,蜀境□□。
  • 15.    《新唐書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是時,駢徙節鎮海,劾澹等沮議,帝蒙弱不能曉,下詔尉解。西川節度使崔安潛上言:"蠻蓄鳥獸心,不識禮義,安可以賤隸尚貴主,失國家大體?澹等議可用。臣請募義徵子,率十户一保,願發山東鋭兵六千戍諸州,比五年,蠻可為奴。"久之,帝手詔問安潛和親事,答曰:"雲南姚州譬一縣,中國何資於彼而遣重使,加厚禮?彼且妄謂朝廷畏怯無能為,脱有它請,陛下何以待之?且天宗近屬,不可下小蠻夷。臣比移書,不言舅甥,黜所僣也。有如蠻使者不復至,當遣諜人伺其隙,可以得志。"南詔知蜀強,故襲安南,陷之,都護曾袞奔邕府,戍兵潰。
  • 16.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南詔使者趙宗政還其國,中書不答督爽牒,但作西川節度使崔安潛書意,使安潛答之。……安潛以蜀兵怯弱,奏遣大將齎牒詣陳、許諸州募壯士,與蜀人相雜,訓練用之,得三千人,分為三軍,亦戴黃帽,號黃頭軍。又奏乞洪州弩手,教蜀人用弩走丸而射之,選得千人,號神機弩營。蜀兵由是浸強。
  • 17.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俄代高駢領西川節度。吏倚駢為奸利者,安潛皆誅之,數更除繆政,於是盜賊衰,蜀民以安。宰相盧攜素厚駢,乃誣以罪,罷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 18.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三月,庚午,以左金吾大將軍陳敬瑄為西川節度使。敬瑄,許州人,田令孜之兄也。初,崔安潛鎮許昌,令孜為敬瑄求兵馬使,安潛不許。敬瑄因令孜得錄左神策軍,數歲,累遷至大將軍。令孜見關東羣盜日熾,陰為幸蜀之計,奏以敬瑄及其腹心左神策大將軍楊師立、牛勖、羅元杲鎮三川,上令四人擊球賭三川,敬瑄得第一籌,即以為西川節度使,代安潛。……趙宗政之還南詔也,西川節度使崔安潛表以崔澹之説為是,且曰:"南詔小蠻,本雲南一郡之地。今遣使與和,彼謂中國為怯,復求尚主,何以拒之!"上命宰相議之。……乃作詔賜陳敬瑄,許其和親,不稱臣,令敬瑄錄詔白,並移書與之,仍增賜金帛。……八月,甲午,以前西川節度使崔安潛為太子賓客、分司。
  • 19.    《舊唐書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黃巢之亂,從僖宗幸蜀。
  • 20.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僖宗避賊劍南,召為太子少師。
  • 21.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四 唐紀七十》:中和二年,春,正月,辛亥,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都統,權知義成節度使,俟罷兵復還政府。高駢但領鹽鐵轉運使,罷其都統及諸使。聽王鐸自闢將佐,以太子少師崔安潛為副都統。……中和三年,春,正月……乙亥,制以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王鐸為義成節度使,令赴鎮。田令孜欲歸重北司,稱鐸討黃巢久無功,卒用楊復光策,召沙陀而破之,故罷鐸兵柄以悦復光。又以副都統崔安潛為東都留守。
  • 22.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而僖宗皇(下缺)出狩於蜀,憶公先見之明,且懼東夏人心或搖,思用重臣往鎮撫之。詔起公檢校右僕射、留守東(下缺)□□之言,正為戎設;保釐之績,不孤朝寄。再歲,徵拜刑部尚書,旋檢校司空平章事,充大明宮留守。
  • 23.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未幾,(下缺)梁、漢、邠、寧節度使朱玫扶□□王煴監國,旋即偽位。百官逃,不能遠者悉為脅制。公時近在河中,玫脅(下缺)公誓之以死,拒不赴召。及朱玫敗,僖宗嘉公節義,遷右僕射,入覲行在。
  • 24.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六 唐紀七十二》:夏,四月,壬子,玫逼鳳翔百官奉襄王煴權監軍國事,承製封拜指揮……河中百官崔安潛等上襄王箋,賀受冊。
  • 25.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時東諸侯兵益盛,朝論宜杖(下缺)度之,□授公忠武、義成兩節度、諸道租庸、關東宣諭制置等使、檢校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凶門未鑿,值禁(下缺)三日苦戰,岐師敗。方逸,將驕卒暴,人情兇懼,日虞其復有變也。詔留公守左僕射,兼鳳翔尹。隴州(下缺)事如神。不累日,刃匣弓橐,民出□語。加檢校司徒平章事,俄拜左僕射,改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
  • 26.    《舊唐書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十月己未朔,青州節度使王敬武卒。制以特進、太子少師、博陵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户崔安潛檢校太傅、兼侍中、青州刺史、平盧軍節度觀察、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
  • 27.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八 唐紀七十四》:冬,十月,平盧節度使王敬武薨。子師範,年十六,軍中推為留後,棣州刺史張蟾不從。詔以太子少師崔安潛兼侍中,充平盧節度使。蟾迎安潛至州,與之共討師範。
  • 28.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上缺)中□平盧軍節度使。而平盧軍情懷岐帥恩,願得帥子為帥。公即駐節,無□奏伺朝旨,而不知郡刺史(下缺)如雨。公親登陣督戰,以逆順理激勵吏士,無不一當十。累月,城竟不拔□壁。
  • 29.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八 唐紀七十四》:王師範遣都指揮使盧弘擊攻棣州刺史張蟾,弘引兵還攻師池,師範使人以重賂迎之,曰:"師範童騃,不堪重任,願得避位,使保首領,公之仁也。"弘以師範年少,信之,不設備。師範密謂小校安丘劉鄩曰:"汝能殺弘,吾以汝為大將。"弘入城,師範伏甲而享之,鄩殺弘於座及其黨數人。師範慰諭士卒,厚賞重誓,自將以攻棣州,執張蟾,斬之。崔安潛逃歸京師。
  • 30.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徵拜檢校司徒(下缺)太子太師,檢校如故。公年高滿足,□不任趨,謝□翔鸞闕下數年。上省方關輔,復拜左僕射。連下徵詔,(下缺)上方出狩,不敢□□□□入覲,且堅讓官秩。乾寧四年冬,輿疚及華之短亭,上甚喜,立命中貴(下缺)勞問。□仲□子胤,時已□入相,侍公,受□□。白丞相博陵崔公遠,鎮國軍節度、太尉、昌黎韓公建,與□(下缺)下□□□近代無比之(下缺)八日,優詔許公,擇便□養,俟勿藥徵用。明年戊午五月三十日,薨於華州敷(下缺)公□。上聞之,□□輟視朝兩日,冊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降使弔問,賻贈有加焉。
  • 31.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卒,贈太子太師,諡貞孝。
  • 32.    《唐故□□□□□□太子太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潛)墓誌銘並序》:下車,梟跋扈將李可封,舍其部曲不問,屬邑(下缺)七人□□,合兵千餘,久不能捕。公出奇策,立致入謝,因數其罪,悉命戮之。吏士振懼,當暑而慄。乾符末,民王(下缺)州眾鹹謂“鼠狗耳,曷足置襟抱間?”公獨深憂,密奏請□詔諸道,同擊平之。復繼陳平賊策,輒為持權者□□□□曰:吾謀□人□,同封圉而人益,繕勉訓勵,增壘環子城凡八千步。後賊眾數萬,不敢犯境。…… (下缺)感動,立□使淚下如綆,不敢愛死。銘□入骨,久而見思。故嘗寓忠武,值軍變,遂(下缺)右(下缺)州□刺史,輒□□令日:公,我父也,□無入。公□其得人心如是。
  • 33.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鄭畋與王鐸、盧攜爭論用兵於上前,畋不勝,退,覆上奏,以為:"自王仙芝俶擾,崔安潛首請會兵討之,繼發士卒,罄供資糧。賊往來千里,塗炭諸州,獨不敢犯其境。又以本道兵援張自勉,解宋州圍,使江、淮漕運流通,不輸寇手。今蒙盡以自勉所將七千兵令張貫將之,隸宋威。自勉獨歸許州,威復奏加誣毀。因功受辱,臣竊痛之。安潛出師,前後克捷非一,一旦強兵盡付它人,良將空還,若勍敵忽至,何以枝梧!臣請以忠武四千人授威,餘三千人使自勉將之,守衞其境,既不侵宋威之功,又免使安潛愧恥。"
  • 34.    胡寅:《致堂讀史管見》卷二十六:僖宗諸相,幸有鄭畋,若專守其䇿,以討賊之任付崔安潛、張自勉、李琢三人,賊必可平矣。
  • 35.    《舊唐書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1-22]
  • 36.    《新唐書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1-22]
  • 37.    《劍橋中國隋唐史 第十章 唐朝之滅亡》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1-22]
  • 38.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五十三 唐紀六十九》:西川節度使崔安潛到官不詰盜,蜀人怪之。安潛曰:"盜非所由通容則不能為。今窮核則應坐者眾,搜捕則徒為煩擾。"甲子,出庫錢千五百緡,分置三市,置榜其上曰:"有能告捕一盜,賞錢五百緡。盜不能獨為,必有侶。侶者告捕,釋其罪,賞同平人。"未幾,有捕盜而至者,盜不服,曰:"汝與我同為盜十七年,贓皆平分,汝安能捕我!我與汝同死耳。"安潛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來!則彼應死,汝受賞矣。汝既為所失,死復何辭!"立命給捕者錢,使盜視之,然後冎盜於市,並滅其家。於是諸盜與其侶互相疑,無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內遂無一人為盜。
  • 39.    《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六引《盧氏雜説》:崔安潛東洛掌選。時選人中不能顯其名姓,竊顧雲啓事投獻者。崔公不之知,大賞嘆, 召之與語,便注一超資縣令。後有人白,崔公方悔。
  • 40.    《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七引《盧氏雜説》:崔安潛東洛掌選。時選人中不能顯其名姓,竊顧雲啓事投獻者。崔公不之知,大賞嘆, 召之與語,便注一超資縣令。後有人白,崔公方悔。鹹通中,崔安潛以清德峻望,為鎮時風,宰相楊收師重焉。欲設食相召,無由可入。先請崔公之門人,方便為言,至於再三,終未許,楊意轉堅。稍稍亦有流言,或勸崔曰:"時相不可堅拒。"不得已而許之。楊甚喜,遽令排比,然後請日祗候。先是崔公親情間人,亦與楊通舊。欲求事,請公言之,終難啓口。將止楊之召,謂親情曰:"修行今召我食。明日,爾但與側近祗候,此際必言之。倘或要見,爾便須即來。"及崔到楊舍,見廳館鋪陳華煥,左右執事皆雙鬟珠翠,崔公不樂。飲饌及水陸之珍。枱盤前置一香爐,煙出成樓閣之狀。崔別聞一香氣,似非煙爐及珠翠所有者。心異之,時時四顧,終不諭香氣。移時,楊曰:"相公意似別有所矚?"崔公曰:"某覺一香氣異常酷烈。"楊顧左右,令於廳東間閣子內縷金案上,取一白角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公曰:"此是罽賓國香。"崔大奇之。宴罷返歸,竟不説得親情求事。據《太宗實錄雲》,罽賓國進拘物頭花,香聞數里,疑此近是。又見楊門人説,相公每下朝,常弄一玉婆羅門子。高數寸,瑩徹精巧可愛,雲是于闐王內庫中物。
  • 41.    崔孟彥.《崔氏統譜》: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第213-217頁
  • 42.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崔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1-22]
  • 43.    王定保:《唐摭言》卷九:何澤,韶陽曲江人也。父鼎,容管經略,有文稱。澤乾寧中,隨計至三峯行在,永樂崔公,即澤之同年丈人也;聞澤來舉,乃以一絕振之曰:“四十九年前及第,同年惟有老夫存;今日殷勤訪我子,穩將髻鬣上龍門。”
  • 44.    李獻奇、郭引強編著.《洛陽新獲墓誌》: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31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