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仁師

鎖定
崔仁師(592年~652年),唐代大臣、宰相。定州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人。
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唐武德初年,考中制舉,調任管州錄事參軍。後升任右武衞錄事參軍,參與修撰梁、魏史。唐太宗貞觀初年,與鄧世隆、慕容善行、劉顗、庾安禮、敬播俱等為修史學士,改任殿中侍御史貞觀十六年(642年),升任給事中。征討遼東時,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因運輸的兵卒逃亡沒有奏聞而獲罪,被除官為民。唐太宗自遼東回朝,經過中山時起用為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為官敢於直言上疏,伸張正義,曾以《清暑賦》諷諫太宗奢侈享樂,太宗賞賜綢緞五十匹,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遷升中書侍郎,參與主持機要事務(擁有宰相地位)。後有人伏閤上訴,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大怒,被流放連州。唐高宗永徽初年,拜授簡州刺史,死在任所。 [1] 
全    名
崔仁師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
逝世日期
652年
主要成就
中書侍郎、宰相,簡州刺史等
本    名
崔仁師
家    世
博陵崔氏安平房

崔仁師人物生平

崔仁師早年經歷

崔仁師,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年考中制舉,調任管州錄事參軍。
武德五年(622年),陳叔達舉薦崔仁師有才能可以擔任史官,升任右武衞錄事參軍,參與修撰梁、魏史。 [2] 

崔仁師治獄寬仁

貞觀初年,崔仁師與鄧世隆、慕容善行、劉顗、庾安禮、敬播俱等為修史學士,改任殿中侍御史。當時青州有個男子圖謀叛逆,有關官員逮捕他的黨羽,囚犯關滿了監獄,詔令崔仁師審問。剛到青州,為所有囚犯除去刑具,給他們準備食物,提供茶水,用感化的手段審訊他們,獲罪的只有十多個帶頭作惡的人,其他的都免罪放回。大理少卿孫伏伽對他説:“免罪昭雪的人很多,誰肯承認自己有罪去死?判決時事情發生變化怎麼辦?”崔仁師説:“審理獄案以仁愛寬恕為主,因此諺語説“殺人斷腳,也都有禮可循”。怎麼會有人知道自己冤枉不申訴,為自己謀劃呢?讓我用一個人的身體換取十名囚犯的性命我也情願!”等到敕使重新審訊,眾囚犯都叩頭説:“崔公仁愛寬恕,肯定沒有冤枉的人。”都沒有其他話可説。崔仁師因此出名。 [3] 

崔仁師支持舊説

升任度支郎中。崔仁師曾經口述支出費用數千項,唐太宗李世民覺得奇怪,詔令黃門侍郎杜正倫拿賬冊提問,讓崔仁師回答,沒有一處錯誤。皇帝感到驚奇。當時校書郎王玄度註解《尚書》、《毛詩》,詆譭孔穎達鄭玄的陳舊學説,請求立即廢除。詔令眾儒生廣泛討論,博士以下的人都難不住他。河間王李孝恭奏請與孔穎達、鄭玄的學説一併流行,崔仁師認為王玄度的註解缺乏根據,列舉不合大義之處上奏皇上。王玄度之議停止。 [4] 

崔仁師討論刑律

貞觀十六年(642年)升任給事中。當時有關官員認為法令中“謀反叛逆的人兄弟都受牽連坐罪沒收家產入官”太輕,詔令高官討論。都説漢、魏、晉三朝一人謀反誅殺三族,請求改為處以死刑。崔仁師説:“父子是直系親屬,足以勞煩其心,對這都不憫惜,哪裏談得上兄弟友愛?”房玄齡説:“祖宗有蔭庇子孫的義務,所以祖孫關係親近重要,而兄弟關係疏遠。如此説來就是親近的流放而疏遠的處死,不是用刑的本意。”於是沒有改變。 [5] 

崔仁師兩度被貶

後來崔仁師秘密請求立魏王為太子,違背皇帝的旨意,降為鴻臚少卿。逐漸提升為民部侍郎。後來征討遼東時,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又另外主持河南漕運事務。崔仁師認為漕運路線曲折遙遠,恐怕所運物資不能及時到達,就見機行事徵調近海租税充作軍餉。因運輸的兵卒逃亡沒有奏聞獲罪,被除官為民。皇帝回朝走到中山,起用他任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皇帝前往翠微宮,獻上《清暑賦》婉言勸諫。皇帝稱讚他,賜帛五十段。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升任中書侍郎,參與主持機要事務,尤其受到皇上的恩寵禮遇。中書令褚遂良嫉妒他,適逢有人伏閤上訴,崔仁師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大怒,把他流放到連州。唐高宗永徽初年,拜授簡州刺史,去世。 [6] 

崔仁師人物評價

劉昫:崔仁師以史材獲進,其刊正褒貶,雅得詳明。至於本仁恕,申枉濫,其事可觀。沮穿鑿之注,止從重之刑,其言甚直。《書》曰"疑謀勿成",而以魏王為請,不亦惑乎!及參機務,竟致忌嫉,罔上之名,抑有由也。 [7] 

崔仁師家庭成員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崔仁師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東漢名士崔鈞(崔州平)十一世孫。博陵崔氏安平房是唐代博陵崔氏定著四房之一。 [8]  [9] 
唐朝宰相崔仁師家族世系表(部分)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崔昂
崔仁師
崔揣(亳州刺史)

崔擢(雍州司功參軍)
崔液(吏部員外郎)
崔攝(恆州刺史)

崔挹(户部尚書)
崔湜(中宗朝宰相)
崔泌(刑部員外郎)
崔滌(秘書監)
崔蒞(吏部員外郎)
崔仁術
崔晃(郃陽令)
崔表(嶺南節度副使)
崔實(桂州觀察推官)
表格參考資料: [8] 
參考資料
  • 1.    崔仁師  .定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07-04]
  • 2.    《新唐書·卷九十九》:崔仁師,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擢制舉,調管州錄事參軍。陳叔達薦仁師才任史官,遷右武衞錄事參軍,與脩梁、魏史。
  • 3.    《新唐書·卷九十九》:貞觀初,改殿中侍御史。時青州有男子謀逆,有司捕支黨,累系填獄,詔仁師按覆。始至,悉去囚械,為具食,飲湯瀋,以情訊之,坐止魁惡十餘人,它悉原縱。大理少卿孫伏伽謂曰:"原雪者眾,誰肯讓死?就決而事變,奈何?"仁師曰:"治獄主仁恕,故諺稱'殺人刖足,亦皆有禮'。豈有知枉不申,為身謀哉?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固吾願也!"及敕使覆訊,諸囚鹹叩頭曰:"崔公仁恕,必無枉者。"舉無異辭。由是知名。
  • 4.    《新唐書·卷九十九》:遷度支郎中。嘗口陳移用費數千名,太宗怪之,詔黃門侍郎杜正倫持簿,使仁師對唱,無一謬。帝奇之。時校書郎王玄度注《尚書》、《毛詩》,抵孔、鄭舊學,請遂廢。詔諸儒大議,博士以下不能詰。河間王孝恭請與孔、鄭並行,仁師以玄度不經,條不合大義者奏之。玄度報罷。
  • 5.    《新唐書·卷九十九》:遷給事中。時有司以律"反逆者緣坐兄弟沒官"為輕,詔八坐議。鹹言漢、魏、晉謀反夷三族,請改從死。仁師曰:"父子天屬,足累其心,此而不恤,何愛兄弟?"房玄齡曰:"祖有蔭孫義,則孫祖親重,而兄弟屬輕。今應重者流而輕者死,非用刑意。"遂不改。
  • 6.    《新唐書·卷九十九》:後密請魏王為太子,失帝旨,左遷鴻臚少卿。稍進民部侍郎。及徵遼東,副韋挺知海運,又別知河南漕事。仁師以漕路回遠,恐所輸不時至,以便宜發近海租賦餉軍。坐運卒亡命不以聞,除名。帝還至中山,起為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幸翠微宮,上《清暑賦》以諷。帝稱善,賜帛五十段。二十二年,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被遇尤渥。中書令褚遂良忌之,會有伏閤訴者,仁師不時上,帝大怒,流連州。永徽初,授簡州刺史,卒。
  • 7.    《新唐書·卷九十九》:崔仁師以史材獲進,其刊正褒貶,雅得詳明。至於本仁恕,申枉濫,其事可觀。沮穿鑿之注,止從重之刑,其言甚直。《書》曰"疑謀勿成",而以魏王為請,不亦惑乎!及參機務,竟致忌嫉,罔上之名,抑有由也。
  • 8.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崔氏)》: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鄭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宰相二十三人。鄭州崔氏有元綜;鄢陵有知温;南祖有昭緯、慎由、胤、詧、神基;清河大房有龜從,小房有彥昭、羣、鄲;青州房有圓;安平房有仁師、湜;博陵大房有玄暐、損、鉉、元式,第二房有珙、遠、祐甫、植,第三房有日用。
  • 9.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崔氏)》: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生寂。寂生欽。欽生朝,漢侍御史。生舒,漢四郡太守。二子:發、篆。篆,郡文學,生毅。毅生駰,字亭伯,長岑長。二 子:盤、寔。盤生烈,後漢太尉、城門校尉。生鈞,字州平,西河太守。十世孫昂。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4-09]